唐昭陵陪葬墓之长乐公主墓

文华胡同

<p class="ql-block">长乐公主墓位于陕西礼泉县烟霞乡陵光村,西北距昭陵元宫仅1公里。其墓封土为方形覆斗式,形制高于圆锥形的封土。墓前后均有四个土阙,墓前还有石人、石虎、石羊、石望柱等石雕群。是唐太宗和文德皇后的嫡长女长乐公主李丽质的墓葬,也是昭陵的陪葬墓之一。</p> <p class="ql-block">长乐公主墓的封土为方形覆斗式,底部呈正方形。东西长8米,南北宽5米,高9.8米。由墓道、天井、过洞、小龛、甬道、墓室六部分组成。从墓葬形制上看,长乐公主墓是唐朝除皇帝外最高等级的墓。</p> <p class="ql-block">1986年2月,长乐公主墓被盗掘。同年8月30日至11月10日,昭陵博物馆对长乐公主墓进行抢救性发掘。</p> <p class="ql-block">唐贞观十七年八月十日(643年9月28日),长乐公主去世,年仅二十三岁。同年九月廿一日(11月7日),唐太宗敕命鸿胪寺卿韦挺为丧事监护正使、鸿胪寺少卿崔仁师为丧事监护副使,将长乐公主陪葬昭陵。</p> <p class="ql-block">长乐公主墓出土文物展主要展现的是唐代壁画的临摹展</p> <p class="ql-block">唐太宗李世民画像</p> <p class="ql-block">长乐公主墓是中国发现的唐初纪年墓中较重要的一座,在墓葬形制上,该墓和贞观五年的李寿墓的制度一样,是当时除皇帝外所见的最高等级的墓。但从封土形制和墓前土阙来看,长乐公主墓的等级远高于李寿墓。墓中的壁画上所绘的衣冠制度,以及墓中出土的釉陶俑等工艺,都对研究初唐的陵墓制度和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武德四年(621年),秦王妃长孙氏生下了一个女儿,秦王李世民欣喜之下,给这个女儿取名李丽质。长乐公主的志文中用华美的辞藻盛赞道:“公主资淑灵于宸极,禀明训于轩曜。……皎若夜月之照琼林,烂若晨霞之映珠浦。”可见公主果真人如其名,天生丽质,是位容色绝姝的美人。贞观二年(628年),年仅八岁的李丽质诏封长乐郡公主,食邑三千户。</p> <p class="ql-block">李丽质,封号长乐公主,为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之女,生于武德四年。她自幼备受宠爱,8岁获封长乐郡公主,食邑三千户。贞观六年,13岁的她嫁给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婚礼由李世民亲自主持,陪嫁丰厚,彰显皇室恩宠。她恭谨孝顺,尊敬公婆,支持丈夫仕途,并曾劝谏李世民接纳忠言,展现出贤淑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贞观十七年,她因病去世,年仅23岁。李世民悲痛万分,命鸿胪寺卿韦挺与少卿崔仁师为其修建墓葬,墓中壁画与陪葬品精美,反映盛唐工艺与皇室尊荣。她的早逝令李世民哀恸不已,墓葬规格亦体现其特殊地位。</p> <p class="ql-block">墓道为13度斜坡(至第四天井南沿坡尽),水平长16.9米,宽2.31米。</p> <p class="ql-block">墓道两侧绘有护卫武士队伍</p> <p class="ql-block">长乐公主墓中的壁画上所绘的衣冠制度,以及墓中出土的釉陶俑等工艺,都对研究初唐的陵墓制度和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尽管盗掘严重,专家仍抢救出123件残存陪葬品,包括陶俑、白瓷辟雍砚等,工艺精湛,现藏于陕西相关文博机构。墓志铭碎片经拼接后确认了墓主身份,壁画虽受损但部分保留,为研究唐代宫廷生活提供了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长乐公主墓的发掘揭示了唐代皇室墓葬的规制与工艺。墓葬的三道石门、精美壁画与陪葬品显示李世民对爱女的深厚感情,也反映盛唐的物质与文化成就。</p> <p class="ql-block">《云中车马图》车马动态生动,展现唐代画工技艺。壁画中首次出现“昆仑奴”形象,外籍侍从肤色黝黑,服饰异域,反映盛唐长安的国际化特征。</p> <p class="ql-block">过洞四个,呈券拱形,水平长1.98—2.40、宽2.12—2.18、高2.44—2.47米。第二过洞南口原滚砖砌封。第三、四过洞两壁原各有三根方形本柱,高1.4米。木柱紧贴壁面,柱外抹草泥,泥外施白灰。</p> <p class="ql-block">过洞两旁的侍卫像</p> <p class="ql-block">过洞上方为花卉图案</p> <p class="ql-block">天井天井五个,长2.20—2.60、宽2.30一2.35米,一至四天井深度分别为6.15、7.05、7.90、8.60米,五天井在甬道上部。第三、四天井四角各竖一圆形木柱,径18一25厘米,同井同侧两柱底部又有横木相撑。角柱和横水外均抹草泥,泥外亦施白灰,角柱外的白灰皮上述绘有多彩图案。两天井内分别在距井底3.94、4.25米处的柱头原用木料棚空,木棚上填土,填土上部夯实。</p> <p class="ql-block">小龛四个,分别在三、四天井东西两壁。龛口呈券拱形,宽1、高0.93米,偷墙厚1.2米。龛口内沿原设木门,外沿原顾砖平砌封口。龛内底部基本星正方形,四边微向外张,边长1.75米。穹隆顶。四壁和顶部皆抹白灰。</p> <p class="ql-block">小龛中的陶俑</p> <p class="ql-block">随葬品</p><p class="ql-block">长乐公主墓由于多次被盗,第二过洞南口和甬道南口的封砖大部分被拆除,四个小龛口的封砖仅存四井东龛口下部三层,甬道和墓室堆满残砖,随葬品破碎而零散。经过抢救性发掘,该墓共出土随葬品123件,以釉陶为大宗。其中釉陶类61件、陶类38件、瓷类4件、鎏金铜饰14件、料杯足座1件、墓志1合、石门3道。墓葬内现存大量壁画。</p> <p class="ql-block">小龛中的陶俑</p> <p class="ql-block">甬道</p> <p class="ql-block">甬道</p> <p class="ql-block">甬道全系青砖砌筑,呈券拱形,全长8.25米。内设三道石门,分别距甬道南口0.78、3.86、6.77米。南口原滚砖封砌。</p> <p class="ql-block">墓室基本呈正方形,四边稍外张,全系青砖砌筑,边长4.2、中长4.6米。穹窿顶。西半边有由十二块青石砌成的棺床,长3.8、宽2.1、厚0.17米。因早年盗荔扰乱,棺床只有东边两大块石条仍在原位置,其它石条大多被撬起或打碎,杂于乱砖之中。乱砖中只有几块腐朽的棺木,骨骸全无,因而葬式不明。</p> <p class="ql-block">主墓室四壁画的主要是侍女</p> <p class="ql-block">墓室破坏严重,推测盗墓行为分多次进行:唐代后可能首次被盗,掠走金银珠宝;近代第二次盗掘带走部分陶俑与瓷器;1986年前的爆破为第三次,焚毁棺椁,造成毁灭性破坏。</p> <p class="ql-block">长乐公主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嫡女李丽质的墓葬,作为昭陵陪葬墓之一,其规格远超普通公主墓。</p> <p class="ql-block">盗洞</p> <p class="ql-block">‌唐代至近代的早期盗掘‌:盗墓贼主要掠走金银珠宝等贵重陪葬品。‌‌</p> <p class="ql-block">1986年的毁灭性盗掘‌:盗墓者使用炸药爆破进入墓室,焚烧棺椁照明,导致棺木与遗骨完全焚毁,仅余灰烬和未燃尽的木炭。墓中壁画遭划损,陶俑、瓷器等文物被大量破坏或盗走。‌‌</p> <p class="ql-block">甬道的彩绘图案</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包含长乐公主墓在内的昭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本集2024.05.31摄于咸阳市礼泉烟霞镇灵光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