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梁祗六(1893~1951),名升裕,号达濂,三甲乡十甲村人,出身书香门第,其祖父是清咸丰举人,父亲是清光绪贡生。</p><p class="ql-block">他自幼便进私塾学习经史,后入新学,1916年从湖南长郡联立学校毕业后,深感国弱民穷,弃文从武,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以全班学、术双科第一的成绩毕业,之后4年内,由排、连、营长直升到上校团长。</p> <p class="ql-block">1939年9月,第一次长沙会战开始,日寇集中10万兵力从赣北、鄂南、湘北三个方向向长沙发起了进攻。梁祗六时任198师571旅少将旅长,驻守湖北黄陂及石首等地。</p><p class="ql-block">一天,他在黄陂巡视时,见黑压压的人流慌乱奔来,忽听有人用新化口音大声呼喊:“讶恩借苟,快滴饺,实本鬼子戒倒来瓜哩。”久违的乡音让他既亲切又紧张,他忙叫住那人,一问才知有10万难民被日寇追杀,其中安化、新化、邵阳、湘乡等县800余人去湖北挑运棉花,正从洞庭湖北岸往南逃走。如果不能守住黄陂、石首,这10万难民将成为日军刀俎上的肉。</p><p class="ql-block">这时,副官神情焦虑:“旅座,日军三路围攻,还不撤离,我们恐将陷入重围。”梁祗六将军眉头紧锁,“就目前的局势,我们唯有一战了,传令下去,一定要严防死守,保证难民南渡!”</p><p class="ql-block">稍后,梁祗六将军又找来副官,说:“难民抢渡,没有秩序恐生变乱,你率一连士兵,维持秩序。”副官接令后,便出门点兵,马不停蹄地赶到渡口。</p><p class="ql-block">过后,将军仍不放心,亲赴渡口,安慰难民不要惊慌:“只要有我梁祗六和571旅在,就不会让日军突破防线!”</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背湖而战,乃兵家之大忌。一旦防线被冲破,便只有死路一条。为了这10万难民,571旅是在破釜沉舟,豁出去了。</p><p class="ql-block">这一仗,梁祗六率领571旅与敌人激战四个昼夜,坚守阵地,以伤亡1800人的代价,换来了10万难民安全渡水。战后,梁祗六受到了国民政府的嘉奖,升任73军15师师长。</p> <p class="ql-block">1940年3月,梁祇六任73军第15师少将副师长,移防常德。</p><p class="ql-block">7月,惊闻老家三甲的中共党员梁宜苏、梁介福、梁辅光、梁杜等四人,被安化县政府逮捕入狱,那时,天涯夜凉,家国路远,来自遥远故里的乡亲遇险,他义不容辞挺身救援,立即去安化找县长周仲衡交谈,并与王校膺、梁尧岑等人联名承保,使四梁得以安全出狱。</p><p class="ql-block">1943年11月,侵华日军发动常德会战,纠集7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国军集中了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的16个军43个师21万人迎战。</p><p class="ql-block">固守常德的是著名的虎贲之师——余程万率领的第74军57师。经数日浴血奋战,57师已渐渐不支,亟待援军增援。</p><p class="ql-block">至11月29日,57师伤亡殆尽,后勤兵员均到一线作战,且大部牺牲。常德东门、南门失守,57师剩余官兵被压迫在城中心狭小范围内,与日军展开巷战。</p><p class="ql-block">余程万电告最高统帅部:“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政治部主任等,固守中央银行,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p><p class="ql-block">蒋介石心急如焚,严令73军汪之斌军长:“限24小时夺取热水坑高地,不成功,则成仁!”</p> <p class="ql-block">热水坑在慈利与桃源交界处,乃中国军队从九澧及湘鄂西方面来增援常德的必经之地,已经被日军抢占,汪之斌军长命令梁祗六率15师,务必在24小时内夺取热水坑高地,以打通救援常德之道。</p><p class="ql-block">15师经过拯救难民的滨湖战役之后,正驻慈利城郊整补。当时部队整补尚未完成,第44团接新兵去了,第43团另有警戒任务。于是,梁祗六决定亲率第45团及师直属队,在接到命令的当夜九时出发,向热水坑疾进。</p><p class="ql-block">凌晨二时许,接近日军据点。梁祗六将军命令部队,分东西两路从正面强攻日军固守的两个据点,另派预备队从南路攀爬悬崖陡壁,出其不意从敌背后偷袭。</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战斗开始后,炮兵集中全部火力,掩护步兵波浪式冲击。西路一营二连连长席仲武挥舞大刀,带头杀入敌阵。</p><p class="ql-block">这时日军暗藏在高处土堡中的两挺歪把重机枪突然开火,形成强势的扇形火力网。</p><p class="ql-block">正在这关键时刻,南路师直属特务连王友生连长,率领预备队经艰难攀爬及时到达指定地点,从日军背后突袭敌人。特务连是15师的精锐,每人均配备美式冲锋枪及20响手枪各一把,大刀一把,手榴弹8枚,战斗力很强。南路展开突袭后,日军阵地大乱。</p><p class="ql-block">15师官兵乘机从东西南三路全力进攻,守敌大部被歼,残敌百余人向常德方向逃去。</p><p class="ql-block">战后,15师受到最高统帅部传令嘉奖。</p> <p class="ql-block">占领热水坑高地后,援军迅速奔赴常德会战战场,侵占常德仅6天的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取得了被称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常德会战最后胜利!</p><p class="ql-block">会战结束后,73军在热水坑修建烈士陵园。15师的80多名官兵长眠在此。陵园建成之日,梁祗六师长痛哭失声,亲撰祭联:</p><p class="ql-block">人杰地灵,热水清泉流日夜</p><p class="ql-block">成仁取义,碧血丹心照古今</p> <p class="ql-block">1945年4月,侵华日军为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日军第20军司令官坂西一良纠集第47师团、第116师团、第86混成旅团,并抽调第34师团与第68师团精锐,总计8万余人,从武冈、邵阳、新化兵分三路进犯,直指战略要地芷江。</p><p class="ql-block">4月9日,日军右翼47师团131联队的重广支队6000多人,是日军的精锐部队,该联队的旗帜是日本皇后亲手刺绣的,他们策应116师团,向蓝田发起进攻。</p><p class="ql-block">此时,梁祗六正移师蓝田,他命令43团团长(涟源湄江人)黄玉溪驻防于三甲,团部设澹园、二营设于时处,迫击炮连设树德园。</p><p class="ql-block">同时,沿枫坪、石马山、洪水岭、小冲、殷家桥、湄水岭、尖山岭、田心坪、十甲岭、玉屏峰五岳寨一带,在蓝田外围挖掘战壕40余华里。</p><p class="ql-block">日寇望壕生畏,最终不得已放弃攻城,改从坪上、小南山窜入新化洋溪后,快速向湘西集结。</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蓝田是梁祗六的家乡。在蓝田周围的娄底、新化、湘乡、邵阳等地均被日军攻占以后,因为15师的顽强狙击,日军始终未能踏入蓝田一步。</p><p class="ql-block">直到如今,当地的一些老人在谈起梁祗六时,仍敬若天神。老人们说,那年头经常“走日本”,意思是躲日本兵,逃兵荒,当日军来了时,邻县的老百姓就都往蓝田跑,因为这里有国军15师,有祗六将军。</p> <p class="ql-block">再说日军绕过蓝田前往湘西,15师紧追不舍,部队途经金竹山时,作战参谋刘养锋慌忙来到梁祗六面前:“报告师座,前沿观察哨传来消息,鬼子先遣队已经渡过资水到达禾青,他们穿的是国军的军装。”</p><p class="ql-block">为减缓日军西进步伐,梁祗六下令:“特务营派两个连,把筱溪到禾青的渡口全部烧毁。”</p><p class="ql-block">由于15师的顽强抵抗,日军前进缓慢,从4月13日进入赵家村(距金竹山一公里)后,经过半个多月才到达洋溪。</p><p class="ql-block">到达洋溪后的深夜三点,刘养峰前来报告:寒婆坳方向发现敌军活动。</p><p class="ql-block">梁祗六听后,快步走到沙盘前。寒婆坳的棕子岭地势险要,这里有国军第77师231团驻守,敌人进攻受阻。敌增援部队必然从龙溪铺进犯高平。</p><p class="ql-block">3天前,他已将两个连部署在那里。于是,他果断下令:“给44团七、八两个连队发报:日军必攻棕子岭,务必坚守三日。”</p><p class="ql-block">果然不出所料,4月18日,日军重广支队从龙溪铺向高平进军,遭到了44团强烈阻击后,经过龙源窜至四都。</p> <p class="ql-block">张伯侯是45团团长,新化白溪人。他的团里大半是本地子弟,熟悉这里的每一条山路。梁祗六特意将他们部署在日军必经的徐家桥、黄婆坳一带,这里位于维山乡与科头乡的交接之地,山岭突兀,与碧云山南北对峙,是天生的伏击战场。</p><p class="ql-block">4月23日,战报传到军部:黄婆坳阻击战歼敌200余人,成功将日军引入维山盆地,军长韩浚在电报中称赞这是“完美的诱敌战术”。</p><p class="ql-block">4月25日黎明,梁祗六通知炮兵部队,日军进入伏击圈后,立即实施火力覆盖。</p><p class="ql-block">“我要让这支日军部队,”他缓缓摘下军帽,一字一顿地说,“永远记住红岭这个名字。”</p><p class="ql-block">这时,师部的美式山炮营的炮口立即校准目标。</p><p class="ql-block">首轮炮击的硝烟尚未散尽,第二轮炮击又接踵而至,横七竖八躺着的都是日军士兵的尸体,伤兵的呻吟声此起彼伏,无数山蚂蟥被血腥吸引,从草丛、石缝中蠕动而出,黑压压地爬向伤兵,被山蚂蟥叮咬过的日军士兵皮肤又红又肿,奇痒难忍,他们感到了比死亡更可怕的恐惧。</p><p class="ql-block">而梁祗六所率的15师官兵们,因为行动前将捣碎的大蒜汁混合茶油,涂抹在绑腿和胶鞋表面,有效地防范了山蚂蟥叮咬。</p><p class="ql-block">“立即撤离!撤离这片该死的山地!”联队长重广三马,对湘中的这片土地产生了恐惧。</p> <p class="ql-block">国军军队依然死死咬住不放,这时,44团趁势从右翼突破,一举攻占陈家、大井头等村庄,控制了猫儿山和角塘。</p><p class="ql-block">最终,小日本溃不成军,连夜撤出洋溪,向寨边方向逃窜,直到4月27日,疲惫不堪的残余日军,才勉强从国军的红岭防线中挣扎出来,抵达洋溪外围。</p><p class="ql-block">战斗持续了43天,至5月14日,日军开始溃退,向团筛岭逃窜。</p><p class="ql-block">5月18日,重广三马被一颗曳光弹击中腹部而亡。</p><p class="ql-block">1945年5月19日,洋溪战役结束后,15师曾将几名俘虏的日军,押回蓝田示众。</p> <p class="ql-block">1945年6月7日,湘西会战结束,15师离开湖南,于1945年12月进驻南京,担负南京卫戍任务。因梁祗六将军非蒋介石的黄埔嫡系,遭到排挤,被解除兵权。15师师长由梁化中接任。梁化中毕业于黄埔七期,也是涟源市三甲乡人。</p><p class="ql-block">1948年6月,程潜回湘任湖南省政府主席。梁祗六被聘为省保安司令部中将参议。</p><p class="ql-block">1949年8月,梁祗六将军在长沙参加湖南和平起义,后动员原安化县自卫团长张甫臣及蓝田自卫大队长梁雨田起义。</p><p class="ql-block">1917年,梁祗六与萧劲光是长郡中学的同学,早年的校友,两人关系甚好,萧劲光曾动员他到新成立的湖南省军区任职,他借故年老多病谢绝,</p> <p class="ql-block">1951年3月,春寒料峭,几个武装人员押着梁祗六将军,来到三甲乡的一处高地。对于这里,将军并不陌生,他生于斯,长于斯,七年前,曾在此地与日寇浴血奋战过。</p><p class="ql-block">当走到一片麦地前时,梁祗六将军看到地里麦苗生长正茂盛,止步不前,转过身去,对押送人员说:“别踩倒了麦子,就在这里执行吧!”</p><p class="ql-block">枪声响过,一位骁勇战神,一代抗日名将,倒在了家乡社坛村庙旁的麦田边。</p><p class="ql-block">随着他的离去,那些曾经的侠骨柔情,那些曾经的浴血奋战,那些曾经的家国情怀,一切的一切都被他悉数带走,带不走的,将逐渐消匿在岁月的苍茫中。</p><p class="ql-block">1985年12月,娄底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作出撤销原判,梁祇六将军按国民党起义人员对待。</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今年的9月3号,是日本侵略者投降80周年的纪念日,让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也不要忘了那些出生入死的民族英雄,他们曾经为国家而战,是我们应该厚待和敬仰的一群人。</p><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向梁祗六将军致敬!也向所有为抗击日本侵略而浴血奋战的英雄们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