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小学2021级二班亲子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孩子,有些东西不属于你

2021级二班

<p class="ql-block">学校:南门小学</p><p class="ql-block">班级:四年二班</p><p class="ql-block">班主任:包立平</p><p class="ql-block">初审:李珺</p><p class="ql-block">终审:包立平</p> <p class="ql-block"><i>  在《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理念中,“好的教育从共情开始”,而和了这一观点——它没有用“规则压制”的方式教孩子“听话”,而是用孩子能共情的故事场景,把“归属与边界”的家庭教育难题,变成了一次温柔的认知引导。</i></p> <p class="ql-block"><i>  书中最打动我的,是它没有否定孩子“喜欢就想要”的本能。比如主角看到同伴的玩具车时眼睛发亮的样子,像极了孩子日常看到新奇事物的反应。故事没有直接说“你不能要”,而是通过主角和妈妈的对话,让孩子明白“每样东西都有自己的小主人”“别人的东西再喜欢,也要先问过小主人同意”。这种方式,比我们日常说“不许抢”“别乱拿”更有效——它先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再传递规则,孩子不会觉得“喜欢”是错的反而能学会用尊重的方式表达渴望。</i></p> <p class="ql-block"><i>  结合《不输在家庭教育上》里“家庭教育要贴近生活”的理念,我们还把故事和日常场景绑定。比如逛超市时,孩子想买货架上的零食,我们会聊起书中的主角:“就像故事里的小熊不属于主角,这包零食现在的小主人是超市,我们需要付钱让它变成‘我们的’,对吗?”去公园玩时,孩子想玩别人的秋千,我们会引导他说:“你可以像主角问同伴那样,先问‘我能玩一会儿吗’?”慢慢发现,孩子不仅记住了故事,还学会了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尊重”的道理,用到了实际生活里。</i></p> <p class="ql-block"><i>  其实,家庭教育中“规则教育”最怕的就是生硬说教。《有些东西不属于你》用孩子能懂的语言,把“边界感”“尊重他人”这些抽象的教育目标,变成了看得见、能共情的故事。这种“先共情,再引导”的方式,既保护了孩子的童心,又帮他们建立了基本的行为准则,也让我们明白:好的亲子共读.不只是读一本书,更是借故事的力量,帮孩子悄悄成长为懂尊重、有分寸的人——这正是《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所倡导的,“用温柔的方式,做有力量的教育”。</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