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5年5月的华盛顿,阳光与云影交替,我踏上了一段穿越历史与自然的旅程。作为美国的政治中心,这里不仅有庄严肃穆的纪念建筑,也有绿意盎然的公园和湖光山色。此行以国家广场为核心,串联起华盛顿纪念碑、杰斐逊纪念堂等标志性景点,让我在行走中感受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与宁静的当下。</span></p> <p class="ql-block">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是美国首任总统(1789-1797年在任),被誉为“美国国父”。他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大陆军总司令,领导殖民地人民成功摆脱英国统治,实现独立。</p> <p class="ql-block"> 华盛顿在建国初期主持制定美国宪法,确立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原则。他两届总统任期内奠定了美国政治传统,包括和平移交权力。1797年自愿卸任,树立了总统连任不超过两届的范例(后成宪法修正案)。华盛顿以正直、勇气和民主精神被后世尊崇,其形象出现在1美元纸币和华盛顿纪念碑上。</p> <p class="ql-block">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所在地原是一片灌木丛生之地,只有一些村舍散落其间。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选定此地作为首都后,为了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将该地命名为哥伦布。新都尚未建成,华盛顿便于1799年去世。联邦政府及国会为了纪念他,在1800年建成时把新都命名为华盛顿。一般人所说的“首都”,即指联邦政府机构所占有的地区;如说“哥伦比亚特区”,即指居民所占有的地区。政府机构所占有的地面,约占特区面积的二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 华盛顿纪念碑(Washington Monument)是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地标性建筑,为纪念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而建。以下是其主要特点: </p><p class="ql-block">1. 建筑结构与特点</p><p class="ql-block">- 外形:大理石方尖碑,底部宽22.4米,高169.045米(555英尺),是世界最高的石制建筑。 </p><p class="ql-block">- 设计:无任何文字铭刻,象征华盛顿的功绩“难以用文字表达”。 </p><p class="ql-block">- 颜色差异:约50米以上部分石色略深,因建造中断22年(1854-1876),材料来源不同。 </p><p class="ql-block">2. 建造历史</p><p class="ql-block">- 奠基:1848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动工,后因南北战争(1854年)停工,1876年复工,1884年竣工。 </p><p class="ql-block">- 资金来源:初期靠全民捐款(每人限1美元),后期由政府拨款完成。 </p><p class="ql-block">3. 内部结构与观景</p><p class="ql-block">- 电梯与台阶:70秒直达顶部的电梯,或攀登897级台阶。 </p><p class="ql-block">- 观景窗:顶部8个窗口可俯瞰华盛顿全景,包括白宫、国会大厦、林肯纪念堂等。 </p><p class="ql-block">4. 纪念石与历史文物</p><p class="ql-block">- 内墙镶嵌188-193块捐赠纪念石,包括清政府1853年赠送的中文石碑,刻有徐继畬《瀛寰志略》对华盛顿的赞颂。 </p><p class="ql-block">5. 地理位置与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 位于国家广场中心,与林肯纪念堂、国会大厦形成轴线,是华盛顿的制高点,法律禁止周边建筑超过其高度。 </p><p class="ql-block">- 每年独立日(7月4日)在周围燃放焰火,成为重要庆典场所。</p><p class="ql-block">华盛顿纪念碑不仅是美国历史的象征,也是建筑与工程学的杰作,吸引全球游客登顶眺望首都全景。</p> <p class="ql-block"> 初到国家广场,映入眼帘的是那座高达555英尺的华盛顿纪念碑,它如一根直插云霄的石柱,象征着美国建国之父乔治·华盛顿的不朽功勋。站在碑下,仰望其高耸入云的塔尖,不禁让人想起1789年他宣誓就职时的誓言。</p> <p class="ql-block"> 沿湖而行,水面倒映着蓝天与建筑,鸭群悠然自得地游弋,为这片庄严之地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国家广场的草坪上,游客或坐或走,孩子们骑着自行车穿梭其中,一家人合影留念的画面随处可见。在林肯纪念堂前的台阶上,我看到人们静静地坐在那里,仿佛在与历史对话。</p> <p class="ql-block"> 杰斐逊纪念堂是为纪念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而建的纪念建筑,1938年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主持下开工,1943年落成。该建筑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帕拉第奥风格设计,坐落于华盛顿国家广场潮汐湖畔。</p><p class="ql-block"> 纪念堂反映出杰斐逊对文艺复兴时期平衡与统一理念的推崇。2023年,该建筑迎来建成80周年,并启动570万美元修缮工程,重点整修防波堤以应对海平面上升问题。国家公园管理局联合信托基金成立潮汐湖创意实验室,征集设计方案以应对生态挑战,包括高架步道、湿地重建等长期规划。</p> <p class="ql-block"> 1776年3月杰斐逊为弗吉尼亚州起草宪法。6月,当选为《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委员,由于杰斐逊文风犀利仅用了17天写成了《独立宣言》草案。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10月,出席弗吉尼亚议会,向弗吉尼亚议会提交废除限定继承法的法案。</p><p class="ql-block"> 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1743年4月13日-1826年7月4日),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美国第三任总统(1801年—1809年在位),同时也是《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与乔治·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并称为美国开国三杰。</p> <p class="ql-block">美国《独立宣言》简述</p><p class="ql-block">背景;</p><p class="ql-block">1776年7月4日,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的代表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通过《独立宣言》,正式宣告脱离英国统治。由托马斯·杰斐逊主笔,约翰·亚当斯、本杰明·富兰克林等参与修订。 </p><p class="ql-block">核心内容:</p><p class="ql-block">1. 自然权利理论: </p><p class="ql-block"> - 开篇提出“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等不可剥夺的权利(受启蒙思想家洛克影响)。 </p><p class="ql-block"> - 政府的存在是为保障这些权利,若政府破坏这些目的,人民有权推翻它。 </p><p class="ql-block">2. 对英王的控诉: </p><p class="ql-block"> - 列举乔治三世(King George III)的暴政,如未经同意征税、解散殖民地议会、派遣军队镇压等,证明英国统治的压迫性。 </p><p class="ql-block">3. 独立声明: </p><p class="ql-block"> - 宣布十三殖民地成为“自由独立的国家”,与英国断绝一切政治隶属关系。 </p><p class="ql-block">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 美国建国的基石:标志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7月4日成为美国独立日。 </p><p class="ql-block">- 思想影响:体现启蒙思想,推动全球民主革命(如法国大革命)。 </p><p class="ql-block">- 局限性:当时未废除奴隶制,平等原则仅适用于白人男性。 </p><p class="ql-block">著名段落: </p><p class="ql-block">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 </p><p class="ql-block">《独立宣言》不仅是美国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更成为后世追求自由与民主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此行最让我动容的,是那些镌刻在石碑与墙壁上的文字。无论是关于宗教自由的铭文,还是林肯著名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演讲,都让我深刻体会到这片土地对自由与正义的坚守。</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abwhle" target="_blank">(第18集)“自由钟”—独立宣言的象征</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