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8.13.<br>唐山十五中自驾游小分队两车十人再踏新征程,目标:锡林郭勒草原。 进入承德地区,时雨时晴。 承德的美丽风光。 拐往张家口方向。 见百里草原天路广告,这么好的天气,不可不去。 导航天路东入口桦皮岭。 沿途是大片的油葵,黄灿灿的煞是喜人。 马儿自由自在地在草原上大口吃着嫩绿的青草。 丰收的喜悦。 张北草原天路也叫五色天路,是中国大陆十大最美丽的公路之一。 草原天路分为西段、中段和东段,西段为苏蒙烈士陵园-尚义大青山景区,大约100公里;中段是桦皮岭-野狐岭,132.7公里。东段也叫沽源天路,指平安堡镇双脑包村-张北县老虎沟,118公里。 我们走的是中段即桦皮岭-野狐岭段。公路沿线蜿蜒曲折、河流山峦、沟壑纵深、草甸牛羊、景观奇峻。 白云飘在湖蓝色的天空,微风中,高大的风力发电杆懒懒地搖动着风扇。大地绿色一片。 深绿的松林、嫩绿的草坪、翠绿夹着白、粉色花朵的土豆,还有各种叫的上叫不上名的庄稼,绘成一幅美丽的大自然锦绣万物图。 草原天路更重要的看点是公路,那公路如黑色的巨龙,蜿蜒奔腾于群山峻岭之中。 奔行其上,一会儿扎入谷底,一会儿又仰头向上,仿佛直冲白云间。 美景如斯,怎不令人心旷神怡! 老同学又用AI技术,让同学们成了舞星。 天路雪乡,是冬季雪上运动的场所。 一幢建筑上,三座藏式白塔引人注目,原来这里是草原天路布达拉观景台。 山窝中,几幢尚在建设的楼房鳞次栉比的立在那里,不知是民宿还是宾馆。去过西藏多次,怎么也看不出这里和布达拉宫有一丝一毫的相像之处。 倒是周围层层叠叠的梯田是个看点,农民们的长期辛劳,无意间在大地上绘制出壮阔的画卷。 这里视野辽阔,站在观景台,白云仿佛唾手可得,一览大地山峦的风采,美哉快哉! 再往前走,是几座百花园。 说是百花,绝大部分是格桑花和节节高等种植成本低廉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生命顽强的格桑花,用它多彩的花瓣,让这一片绿色变的绚丽多彩。 女队员自然不会放过这片花海。 老乡们也抓住商机,为游客们准备了骑马、骑骆驼、山羊拉车等娱乐项目。 消防宣传颇有特色,一位小龙人,手持灭火水龙头,笑容可掬,憨态喜人。 草原天路中间站,有各种娱乐设施,甚至还有披着迷彩颜色的“坦克车”。 到野狐岭游客中心了,大家合影留念。 不到半天时间,我们走马观花地游玩了草原天路中段。 行摄匆匆,但实在是不虚此行。 残阳如血,草原的黄昏美丽无比。 8.14.目标:太仆寺旗御马苑、牛奶湖。<div>先到御马苑,太仆寺御马苑旅游区,位于锡林郭勒盟南部贡宝拉格草原,是清朝太仆寺左翼牧群所在地,是锡林郭勒草原上距京、津、冀最近的蒙古风情和御马文化旅游景区。</div><div>景区总面积1.5万亩,草场覆盖率100%。199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视察这里时为旅游区题写名称。</div> 先去名马展示园参观世界名马,游客很多,园区的观光车都被先到的游客包了,只能徒步前往,也好,看看沿途风光。 蒙古包和战车包是景区里的客房。 名马苑,这里拥有300多匹骏马,其中还有进口温血马。 国外的有汗血宝马、阿拉伯马、英国、前苏联布琼尼等名种马,国内的有伊犁马、三河马、河曲马等三大名马。 还有一些供孩子们骑乘的小矮马。 再徒步去赛马场,每天上下午各一场,先是名马展示。 在蒙族乐曲声中,各国名了先后亮相展示。 “万马奔腾”,几百匹骏马奔驰而来,后面扬起一条黄龙。 马术表演,六个小伙子和两位姑娘在奔驰的骏马上表演鞍底藏身、倒立、叠罗汉等技巧,引来观众阵阵喝彩和掌声。 这才叫“骏马”! 御马苑出来,每人一碗面条,乘景区大巴观光车去牛奶湖(往返9元很便宜)。 好壮观的牛奶湖!牛奶湖原称白音查干湖,因碳酸钙等矿物颗粒悬浮,湖水呈现出白色,被人们称为“牛奶湖”。 牛奶湖是碱水湖,湖底沉淀了大量的碳酸钙,因风力及湖水流动致碳酸钙浮起,把湖水搅成奶白色,和蓝天白云、草原构成一幅特殊的美景。 碧草连天间,湖水呈现出独特的乳白色调,宛如一块温润的玉石镶嵌于绿毯之中,迎来众多游客避暑游玩。“牛奶湖”成夏日打卡新宠。 一家公司抓住商机,埋一根水管到湖里,将冷藏原味牛奶从水管中引出来,游客争相排队接奶饮用(5元一杯)。 那牛奶不加任何添加剂,不掺水,味道极纯,我排队接了一杯,大伙举着拍照,也是一乐。 更有甚者,宝荣迫不及待,想尝尝牛奶湖里的湖水。 旁边有以牛奶为主题的牛奶湖公园。 奶牛、奶羊卡通造型十分招人喜欢。<div>本次计划行程超额园满结束。</div> 大家余兴未尽,都想多玩两天,网搜沽源县天路不错,走起! 弯道多是草原天路的另一大特点,据说100多公里的天路,弯道达793个之多。<div>看得见路标,就是找不到路,后来一问,脚下即是天路,真是“踏路找路”!这就是未做功课的苦果。</div> 8.15.刁滨生从网上搜到沽源草原天路的路线,早餐后我们从双脑包村踏上天路。 沽源草原天路大部分以绿色长城“塞北林海”风电道路为依托,沿途山高坡陡、林草丰茂、地形多样,既有独特的湿地、原始森林等原生态自然景观 小白龙游弋其间,忽左忽右,队员们连呼惊险、刺激! 先后经过古亭、九龙泉等驿站,这是九龙泉驿站, 我感觉沽源天路远不如张北天路,除了有点坡坡弯弯,叫天路实在是太勉强。 干脆出天路去沽源县名吃“铭羊天下烤全羊”过羊肉瘾,他家烤羊系列不仅味道好,且普遍比别人家便宜一大块,我们点了烤羊排、手把肉、芝麻奶皮等,要了壶奶茶,还特意给不吃羊肉的白翔点了只烤大公鸡,主食是麻酱烧饼,吃了个肚圆。 看看离赤峰市宁城县热水村不远了,托在热水泡温泉的游友风铃给我们定了五间客房,我们沿一号景观大道驶往热水。 国家一号风景大道的起点是塞罕坝森林小镇,终点是丰宁大滩,全长180公里。是国内首条国家层面注册的风景大道。<div>风景大道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是我国典型的以乡村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内陆乡村型旅游风景道。</div> 风景大道和沽源草原天路相交,在一个大鸟蛋造型下面,大家嘻嘻哈哈地找乐。 白翔又给同学们AI了舞蹈。 在临近塞罕坝的地方拐往通向围场县的山间小道,人、车不多,道路虽弯、坡道不少,但路面平整,跑在这山道上很舒服、惬意。<div>行至围场县牌楼乡牌楼村,天快黑了,住下休息。</div> 8.16.驶往热水村。见“半截塔”路标,方知道围场也有个半截塔。可这个半截塔被圈在一个小学校里,暑假放假,连门卫都没有,绕到小学校后面,才看到半截塔的一半。 半塔塔,元代称“祭骨塔”。建于元至元年间(1264~1294),是中国尚存的为数很少的元塔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塔在清朝中期已剩一半,遂有"半截塔"之称。民国19年(1930)当地士绅捐资重修,方具塔之全貌。塔空心,座用石条砌成,正方形,边长10米,高8米;塔身3层,椭圆形,高30米(一说40米);塔顶2米为宝珠式。重修后更名为"新风塔",但人们仍习惯称之为"半截塔"。 沿乡道驶往热水村,乡道修的也这么平整,也算是风景小道吧。 到热水,风铃提前定好丽娟饺子馆包间,与风铃及在热水避暑的老同学高文忠夫妇汇合,大家欢聚一堂。 放下行李去紫蒙湖景区。紫蒙湖景区位于宁城县西部,以奇峰秀水而闻名。<div>紫蒙湖旁边的大山上有岩石天然形成的"海豹出水"、"玉兔望月"、"金龟揽蛋"、"骆驼立崖"、"罗汉石人"等景观供人观览。这尊岩石,像不像汉丞相诸葛亮?</div> 紫蒙湖原名"打虎石水库",相传历史五代时十三太保李存孝少年时曾在此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我们先到水库大坝上观赏水库风光,坝高42.1米,坝顶长529米,宽5米。站在大坝顶上,微风习习,丝毫没有酷暑的感觉。 紫蒙湖有南、北两个大门,南门需乘船过紫蒙湖上太阳岛。 我们驱车绕到北门,这里是紫蒙湖太阳岛。 一进门即是李存孝打虎石雕像和李存孝母亲的石雕像,这两座雕像原在打虎石水库大坝东侧,后来移至这里。 太阳岛分儿童乐园,蒙古包主题酒店,网红游乐场,留影观光台,度假特色店,农业果蔬园,古物收藏室,建坝纪念馆,动物观赏园,等等。面积大概占地100亩,围山而建,依水而托。 岛上草坪似毯,绿草如茵,大家在草坪上撒欢。 这摄影师,够专注的吧? 久居城市,离开了钢筋混凝土的桎梏,兴高采烈是必须的。 近八旬的老妪似乎又回到了童年。 租了台电瓶车,腿脚不利索的也跟得上队。 好优美的环境。 乘上秋千,如彩蝶在花丛中上下翻飞。 走到滨水欣赏区,这里有观光码头、亲水平台和婚纱摄影基地。 还有不少水上观光娱乐项目,如豪华游艇、快艇、水上飞伞、水上自行车、水上嘉年华闯关等。 太阳岛前留个影。 回到南岸观景台看紫蒙湖,紫蒙湖水面总面积为400公顷,总蓄水量近1.2亿立方米。湖面烟波浩淼、波光粼粼。 蓝天白云,心情美哒哒的,天水一色,紫蒙湖是宁城人的骄傲。 8.17.宁城境内有三座古塔:辽代的大明塔、金代的小塔和半截塔,人们称为大塔、小塔、半截塔或三塔,来到宁城,三塔不可不游。<div>半截塔位于宁城县大明镇三姓庄东南,这座塔建于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000年左右),建成两百多年后,公元1290年毁于元代的一场大地震。半截塔虽只剩半截,但仍可看出其毁损前的雄伟。</div><div>塔基以下有地宫,但早期被盗,有两个盗洞都进入了地宫,并且破坏严重。</div> 出三姓庄往东,即可看见大明塔(远)和小金塔。 小金塔为金大定年(1163年)所建。塔全高24米,平面是八角形,底座长33米,为砖筑十三级密檐式小塔周围无台基,平地而起。 最下层是基座,高2.7米,八面的正中都雕有伏狮和力士,均作蹲伏状,力士与伏狮上部有砖雕通周单瓣仰莲。 仰莲至第一层檐以下为佛龛,东西南北四正面有拱砌的券形佛龛,龛上雕伞盖,龛内无佛像。其余四面佛龛是浮雕而成,龛内各雕胁侍一对,胁侍头上雕有飞天。塔刹为小塔式,南面有小佛龛,上有砖雕宝珠和火焰以封其顶。 这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金塔就这样孤零零地立在庄稼地里。 最后来到位于宁城县天义镇南城村的辽中京博物馆,大明塔就在这个院子里。 大明塔应为辽统和二十五年到寿昌四年(公元1007年─1098年)间所建。原名应为大宁塔(尚有清乾隆《题大宁塔诗》存世,大明属谐音误读)。<div>大明塔高80.22米,周长113米,是国内体积最大的实心砖塔,可谓塔中魁首。为八角密檐式结构,塔周身白色,雄浑凝重,古朴粗犷,气势磅礴,远在几十里外便可睹其雄姿。</div> 走近大明塔,只见最底层的高大立面上,一周巨大的莲花宝座托起了海天佛国的八大部洲,每个立面中心砌出券顶佛龛,一尊尊高大的圆雕佛像,头顶佛光,慈眉善目,俯视人间。 佛像的两侧,各站有威武的金刚力士,怒目狰狞,手持各种法器以维护佛祖尊严。在佛祖的上方宝盖左右,一群飞天女神漫天飞舞,彩带、花篮和衣裙雕刻细微,栩栩如生。塔角挂有无数个风铃,清风吹来,余音枭枭,恍若仙境。 尽管大明塔为世人所敬仰,但尚有许多秘密没有解开,比如此塔究竟由谁设计?建于何时?塔下有无地宫等等有待人们进一步了解发掘。 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辽中京早已化为一片焦土,当年的墙垣、宫殿仅剩下遗址,唯有大明塔经历千秋而巍然耸立,不禁使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而发出由衷的赞叹。 院内还有辽中京博物馆。起源于今内蒙古东部的游牧民族之一的契丹族,曾建立了统治中国北方200多年的辽国,辽国鼎盛时期共有五京,对其广袤国土实行分工统治: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巴林左旗)、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南京析津府(今北京)、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宁城)、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div>辽中京是辽代五京中规模最大的城市,这里是辽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div><div>辽国灭亡后,明初设大宁卫,由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之十七子宁王朱权在此戍边。朱权在辽中京位于内城阳德门外西侧建造了宁王府。后来驻守燕京的朱元璋之四子朱棣为发动“靖难之变”,诱哄兵力雄厚的兄弟朱权助其一臂之力,许以事成后平分天下,并以武力挟持了朱权,为绝朱权后路,朱棣一把火烧了宁王府,辽中京也变为一片废墟。</div> 今天仅见荒原中残留的重重夯土城墙,以及幸存至今的两座半古塔。 辽中京外城朱夏门(南门)遗址。 返回唐山市。此行行程5天 , 总里程1798公里。平均每人每天消费215.0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