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泉州台商区作协举办两部新书分享会</p><p class="ql-block"> 8月17日上午,泉州台商投资区作家协会主办的《乡梦拾遗》《挣脱时光的枷锁》新书分享会在台商区艺文馆举行。泉州市作协、媒体界、教育界及文艺界代表等近40位嘉宾齐聚,共同参与这场文学盛宴。</p><p class="ql-block"> 分享会以“诗意盎然的八月”为开场,台商区作协主席陈祥江在致辞中表示,《乡梦拾遗》散文集与《挣脱时光的枷锁》诗集的出版,既是作者的创作成果,也是协会培育文学土壤的体现,两部作品为台商区文学资源库增添了新活力。</p><p class="ql-block"> 活动中,《挣脱时光的枷锁》作者陈祥细分享创作心得,称诗集中的文字是对生命自由的呐喊,试图以意象化语言挣脱线性时间束缚,寻找灵魂出口。《乡梦拾遗》作者曾耀聪则表示,自己通过散文重构童年记忆,将闽南乡土的风物与人情凝结为一场永不褪色的旧梦,引发在场观众共鸣,不少人感慨“文字让消逝的时光有了温度”。</p><p class="ql-block"> 互动环节里,嘉宾们围绕乡土书写、诗歌意象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泉州市著名诗人蔡芳本追忆与陈祥细的相识历程,赞叹其对诗歌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诗意表达;张坂镇文体中心负责人黄德涵肯定曾耀聪在书中对张坂镇的关注,认为作品生动描绘了当地乡土人情与民俗风貌;泉州市作协副秘书长杨新榕回顾与曾耀聪的合作经历,赞赏其对文字与国画结合的艺术新追求。曾耀聪也对各位嘉宾的发言予以回应,表达感谢。</p><p class="ql-block"> 活动尾声,台商区作协向龙腾学校捐赠两部新书。陈祥江表示,协会未来将持续推进“文学进校园”计划,助力青少年阅读与创作。龙腾学校王诗炳老师代表学校接受捐赠,为此次分享会画上圆满句号。</p><p class="ql-block"> 此次分享会以文学为纽带,连接个体记忆与时代命题,既展现了对乡土文化的深情回望,也为当代人文精神注入新的思考,不仅为读者与作者搭建了近距离交流的平台,也为当地文学创作与交流提供了助力,有望激励更多人热爱文学、投身创作。</p> <p class="ql-block">(文/台商作协秘书处 图/陈霹)</p> <p class="ql-block">贺曾耀聪先生的散文集《乡梦拾遗》付梓</p><p class="ql-block">陈祥江</p><p class="ql-block">著书立说续先贤,</p><p class="ql-block">笔底家山润大千。</p><p class="ql-block">袅袅炊烟凝是梦,</p><p class="ql-block">心舟一叶故乡牵。</p> <p class="ql-block">贺陈祥细老师的诗集《挣脱时光的枷锁》付梓</p><p class="ql-block">陈祥江</p><p class="ql-block">时光枷锁我难开,</p><p class="ql-block">飞燕追风破浪来。</p><p class="ql-block">今日凌云三万里,</p><p class="ql-block">诗魂铸就栋梁材。</p> <p class="ql-block">拜读曾耀聪先生散文集《乡梦拾遗》感题</p><p class="ql-block">绝句/陈思明</p><p class="ql-block">《乡梦拾遗》情韵长,</p><p class="ql-block">台商区里好风光。</p><p class="ql-block">云笺笔落文思涌,</p><p class="ql-block">又著新书名远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拜读陈祥细先生诗集《挣脱时光的枷锁》感题</p><p class="ql-block">绝句/陈思明</p><p class="ql-block">时光枷锁谁人脱?</p><p class="ql-block">万里诗情似海洋。</p><p class="ql-block">阵阵山风生锦绣,</p><p class="ql-block">奇思妙笔续华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日,泉州台商投资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曾耀聪的散文集《乡梦拾遗》,由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正式出版。</p><p class="ql-block"> 这部作品收录了作者近两年创作的六十余篇散文。身为基层工作者,曾耀聪积淀了丰沛的社会阅历与人生感悟,其笔下文字多聚焦乡土记忆,以澄澈质朴的笔触描摹身边人事,字里行间满是对故土的深切眷恋与绵长思念。全书分为四辑,各有侧重又浑然一体:“乡韵风华”细绘乡村风貌与民俗风情,于日常点滴中捕捉田园生活的本真之美;“岁月留痕”打捞尘封的回忆与历史片段,每个故事都承载着厚重的乡土情怀与历史纵深;“墨影观照”融合文学、艺术与人生的多维思考,勾勒出丰盈而深邃的精神图景;“福韵绵长”则深耕地方文化肌理,通过解读张坂镇的建筑文化、海洋文化与华侨文化,追溯这片土地的辉煌过往。</p><p class="ql-block"> 曾耀聪的散文,既彰显着扎实的艺术功底,又饱含着对世情百态的深刻体察。他以独树一帜的叙述风格,将真挚的乡土情愫熔铸于字里行间,谱就一曲曲婉转悠扬的乡土恋歌,为当代乡土散文创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可以说,《乡梦拾遗》既是一部鲜活的乡村生活志,也是一部厚重的地方文化史,读罢令人掩卷沉思,余味悠长,裨益良多。</p><p class="ql-block"> 作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耀聪的作品多见于《农民日报》《泉州晚报》《东南早报》《现代作家》《海丝泉州》等报刊。长期以来,他扎根乡村沃土,笔耕不辍,同时深耕乡村百姓书屋建设,积极投身阅读推广事业,以文字与行动双重守护着乡土的精神家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乡梦拾遗》与《挣脱时光的枷锁》新书分享会上的讲话</p><p class="ql-block"> 陈祥细</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文友们:</p><p class="ql-block">大家上午好!</p><p class="ql-block">此刻站在这里,心潮澎湃,亦倍感荣幸。能与曾耀聪老师并肩,为我们共同孕育的文字结晶——《乡梦拾遗》和《挣脱时光的枷锁》——举行这场分享会,于我而言,不仅是梦想成真的时刻,更是一次向文字本身、向滋养我们的火热生活、向脚下这片深情的土地,以及向在座每一位怀揣文学热忱的朋友们,致以的最深挚的敬意。感谢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赋予这两部作品生命,感谢台商投资区作家协会这座丰沃的精神苗圃,感谢故乡这片热土源源不断的灵感馈赠,更感谢各位师长一路走来的殷切关怀与鼎力支持。今天,我想围绕四点,与大家分享这份喜悦与思考:</p><p class="ql-block">一、 溯流而上:在《乡梦拾遗》里触摸土地的体温与脉动</p><p class="ql-block">首先,请允许我将最诚挚的敬意与舞台的聚光,献给曾耀聪老师和他沉甸甸的《乡梦拾遗》。</p><p class="ql-block">曾老师,一位将根须深扎泥土,灵魂却翱翔于文学苍穹的耕耘者。捧读《乡梦拾遗》,那份沉甸,绝非纸张之重,而是六十余篇散文所承载的——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温热体温、集体记忆的厚重回响,以及灵魂深处最本真的脉动。</p><p class="ql-block">翻开书页,如同轻轻推开一扇扇熟悉的故乡柴扉。“乡韵风华”里,袅袅炊烟、鸡犬相闻的日常图景,在曾老师澄澈质朴的笔尖流淌。这哪里仅是风景?分明是我们血脉中汩汩流淌的田园牧歌,是钢筋水泥丛林之外,带着晶莹露珠与青草气息的、活色生香的生命本相。他描绘的是张坂的风物,却精准地叩响了每个有根之人内心最柔软的那根心弦。</p><p class="ql-block">“岁月留痕”,则如一位静坐墙隅、沐着暖阳的智慧老者,为我们打捞起沉没于时光河床的碎片。那些尘封的往事、模糊的面孔,经由曾老师的妙笔,瞬间变得鲜活而温热。它们承载的,何止是个人的悲欢?那是我们共有的乡土情怀在岁月长河中的沉淀,是照亮来时路的一束束历史微光。字里行间,我仿佛看见祖辈佝偻劳作的背影,听见他们穿越时空而来的、深沉有力的号子。</p><p class="ql-block">而“墨影观照”与“福韵绵长”,则将这份乡土情愫,升华至更辽阔深远的境界。前者是曾老师于生活烟火中淬炼出的、关于文学、艺术与人生的多维哲思,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后者,则是对张坂镇乃至闽南文化肌理的一次深情抚摸与解码。那些沉默的红砖古厝、搏击风浪的斑驳渔船、远渡重洋的泛黄侨批……在他笔下,不再是冰冷的遗存,而是被赋予了血肉与呼吸的文化基因,承载着这片土地的辉煌过往与坚韧魂魄。曾老师以笔为锄,悉心守护着这方水土的灵魂密码。</p><p class="ql-block">《乡梦拾遗》,它无疑是一部艺术功底深厚的散文集,彰显着曾老师对世情百态的深刻洞察。但于我,它更是一部带着泥土馨香与海风咸味、会呼吸的乡村生活志,一部厚重而温暖的地方文化心灵史。它让我们在喧嚣浮华中得以“拾遗”——拾回那些被遗忘的温情、被忽视的美好、被时光冲刷却愈显珍贵的文化珠贝。它是一声温柔的提醒:无论漂泊多远,莫忘来处。那份深植骨髓的故土眷恋与绵长思念,是曾老师以文字谱就的、婉转悠扬的乡土恋歌,也必将成为萦绕我们心间永恒的乡愁回响。</p><p class="ql-block">二、 逆流搏击:在《挣脱时光的枷锁》中聆听心灵的自由咏叹</p><p class="ql-block">如果说曾老师的《乡梦拾遗》是溯流而上,深情回望故乡这条奔腾的时间之河,那么我的《挣脱时光的枷锁》,则更像是置身于这浩荡洪流中,一个微小个体尝试稳住航向,甚至奋力逆流而上,发出的灵魂深处的泅渡之声与自由咏叹。</p><p class="ql-block">开篇那句“岁月,那无情的雕刻家”,道出了我最真切的体悟。时光,这位沉默的匠人,无声无息地在我们的额头刻下沟壑,在心版烙下深浅不一的印记。它以“经历”为刻刀,冷峻而精准地雕琢着我们生命的形态。我们,如同“海中漂泊的舟”,在岁月的惊涛骇浪间起伏跌宕,身后拖曳着或长或短、独一无二的航迹。有的故事沉入幽暗的海底,化作沉默的沙砾;有的则奋力冲破浪涛,凝结为梦想的璀璨珍珠。</p><p class="ql-block">这部诗集,由“力量”、“酝酿”、“展读”、“多彩人生”、“让生命在清蓝中学会思考”五个乐章构成。它记录了我面对时光无情冲刷时的内心潮汐:有在“浪与礁”的激烈碰撞中寻求突破的坚韧,有在“山村里的阳光”中汲取宁静慰藉的温暖,有仰望“未被泪水浸湿的天空”时对远方纯粹的渴慕。它是我在时间长河中奋力泅渡时,试图抓住的信念浮木,是灵魂在暗夜中与自己进行的真诚对话。</p><p class="ql-block">正如诗中低语:</p><p class="ql-block">我不再害怕孤独,</p><p class="ql-block">因为孤独是灵魂的伴侣,</p><p class="ql-block">它让我有时间与自己对话。</p><p class="ql-block">在这个令人窒息的匆忙时代,我们被琐碎的浪潮裹挟,常在喧嚣中迷失自我,模糊了初心的模样。“挣脱时光的枷锁”——这书名本身,便是我向时间威权发出的一种姿态,一份宣言。它不仅是肉身层面对衰老与遗忘的抵抗,更是对心灵无形桎梏的奋力挣脱——对过往遗憾的执念、对未知未来的惶惑、对世俗标尺的盲从,皆是这枷锁的冰冷部件。</p><p class="ql-block">如何挣脱?</p><p class="ql-block">指尖轻触便是过往的云烟,</p><p class="ql-block">心海深处藏着不灭的记忆之光。</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挣脱时光的枷锁吧,</p><p class="ql-block">不必被往昔的锁链所困,</p><p class="ql-block">让心灵随风起舞,</p><p class="ql-block">在自由的天际翱翔。</p><p class="ql-block">答案或许蕴藏于:珍视此刻(“每一刻都是新的开始”),拥抱未知(“每一次呼吸都蕴含着无限可能”),在放下与担起之间寻得平衡(“一边卸下了昨日的包袱,一边承载着明天的希望”)。正是那些“欢笑与泪水交织的日子”,最终淬炼出我们“草木之心,坚韧而温柔”</p><p class="ql-block">生存智慧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挣脱,并非遗忘过往,而是不被其囚禁;并非漠视未来,而是不被其恐吓。是带着“昨日的馈赠”,怀揣“明日的梦想”,在时光的洪流中保持澄明,学会深度思考(“让生命在清蓝中学会思考”),坦荡而坚定地“自向前行”。</p><p class="ql-block">三、 河流交汇:乡土的回望是时光超越的根基</p><p class="ql-block">今天,《乡梦拾遗》与《挣脱时光的枷锁》并肩而立,宛若两条源自不同山涧的溪流,在此刻欣然交汇,激荡起思想的浪花。</p><p class="ql-block">曾老师笔下那饱蘸深情的乡土记忆,不正是时间河流千百年冲刷后,沉淀下的最珍贵的文化金沙吗?那些古厝、渔船、民俗、掌故,是时光为我们族群烙下的深刻印记。当我们回望故乡,追寻那“福韵绵长”,不正是在寻找一种对抗时间遗忘的深沉力量,一种让灵魂得以栖息的精神根系吗?这根系,是漂泊者的灯塔,是迷途者的归航坐标。</p><p class="ql-block">而我在诗中叩问的个体于时间洪流中的挣扎与超越,其内在力量的源头之一,不正深深植根于曾老师所忠实记录的那种厚重的土地情结、丰沛的文化滋养和温暖的人间烟火所赋予的、“草木之心”般的柔韧与顽强吗?故乡的记忆,正是我们灵魂深处那盏“不灭的记忆之光”,是我们在奋力挣脱无形枷锁时,可以随时汲取勇气与慰藉的温暖港湾。</p><p class="ql-block">《乡梦拾遗》是向下深掘的根,扎入历史的沃土汲取养分;《挣脱时光的枷锁》是向上舒展的翼,渴望精神的苍穹拥抱自由。 一个在“拾遗”中郑重回答“我是谁?我从何处来?”;一个在“挣脱”中勇敢追问“*我将往何处去?我应如何存在?”。它们看似指向不同维度,却共同锚定一个终极命题——人,如何在时间永恒的流逝与空间无情的变迁中,安顿那颗动荡不安的心灵,确认自身生命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p><p class="ql-block">四、 结语:愿文字成为照亮归途与航程的星火</p><p class="ql-block">亲爱的朋友们,文学之于我们,究竟是什么?于我而言,无论是曾老师笔下醇厚的散文,还是我心中流淌出的诗句,都是渺小个体面对浩瀚时空时,试图发出的、虽微弱却执着的回声;是在时间无垠的荒野上,奋力刻下的、证明“我曾活过,我曾思考过”的印记。它是抵御遗忘的盾牌,是寻求理解的桥梁,更是一场永不停歇的自我救赎之旅。</p><p class="ql-block">《乡梦拾遗》让我们彻悟:最朴素的乡土深处,埋藏着最动人的史诗;最平凡的人生轨迹里,流淌着最深邃的哲学。它教会我们珍视生命的来处,守护那份血脉相连的温情与坚韧。</p><p class="ql-block">《挣脱时光的枷锁》则试图发出这样的呼唤:纵使岁月如刀,雕刻无情,我们依然可以守护内心的澄澈湖泊,点燃梦想的不熄火焰,主动选择不被任何枷锁禁锢,在有限的生命画布上,挥洒出无限的宽度与深度。</p><p class="ql-block">愿这两本书,能如同曾老师笔下张坂古镇那座守望千年的灯塔,亦如我诗中祈望的那束“不灭的记忆之光”,为每一位在人生旅途中跋涉的您,在某个瞬间,投下一缕温暖的光亮,点燃一丝启迪的火花,或引发一阵灵魂深处的共鸣。当您轻轻翻开它们,愿您能触摸到故乡土地的深沉心跳,也能感受到心灵对自由那永不妥协的渴望与震颤。</p><p class="ql-block">最后,再次衷心感谢台商投资区作家协会陈祥江主席及全体同仁的厚爱,感谢各位师长于百忙之中拨冗莅临,为这场分享会增添无限光彩,感谢泉州台商投资区这片毓秀钟灵之地赋予我们无尽的创作源泉,更要深深感谢在座的每一位朋友!是你们专注的聆听与真挚的共鸣,才让这些沉寂的文字真正获得了蓬勃的生命与撼动人心的力量!</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愿我们都能永怀对乡土的赤子深情,勇敢地挣脱时光赋予我们的、或轻或重的无形枷锁,在各自独一无二的人生航程中,以心为笔,以行为墨,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绚烂而无悔的生命华章!</p> <p class="ql-block"> 诗意与乡愁的交响</p><p class="ql-block">——泉州台商投资区作家协会《乡梦拾遗》《挣脱时光的枷锁》新书分享会圆满举办 </p><p class="ql-block"> 庄泽昆</p><p class="ql-block"> 8月17日上午,泉州台商投资区作家协会主办的《乡梦拾遗》散文集与《挣脱时光的枷锁》诗集新书分享会在泉州台商投资区艺文馆拉开帷幕。活动汇聚了泉州市作协、媒体界、教育界及文艺界代表等近40位嘉宾,共同见证这两部文学作品的诞生与传播。</p><p class="ql-block">文学之约:扎根乡土,对话时代</p><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主持人以“诗意盎然的八月”为引,将现场观众带入一场关于乡愁与时光的文学漫游。台商区作家协会主席陈祥江在致辞中指出,两部作品的出版不仅是作者个人的创作结晶,更是协会培育文学沃土的成果,“散文与诗歌的并蒂绽放,为台商区文学资源库注入了新活力”。</p><p class="ql-block">创作心声:以笔为舟,溯流时光 </p><p class="ql-block"> 《挣脱时光的枷锁》作者、诗人陈祥细作为代表分享了两部著作的创作历程。他坦言,自己诗集中的文字是“对生命自由的呐喊”,试图用意象化的语言“挣脱线性时间的束缚,寻找灵魂的出口”。而《乡梦拾遗》作者曾耀聪则通过散文重构童年记忆,将闽南乡土的风物与人情凝练为“一场永不褪色的旧梦”。作者的发言引发共鸣,现场观众感慨“文字让消逝的时光有了温度”。</p><p class="ql-block">思想碰撞:跨界对话,深耕人文</p><p class="ql-block"> 互动环节中,嘉宾与读者围绕乡土书写、诗歌意象等话题展开讨论。泉州市著名诗人蔡芳本老先生追忆了40余前年与陈祥细先生相识的过程,赞叹了陈祥细先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及对生活的诗意表达;张坂镇文体中心负责人黄德涵先生赞扬了曾耀聪先生在书中对张坂镇的关注,深情描绘了张坂的乡土人情、民俗风貌;泉州市作家协会副秘长杨新榕先生回顾了与曾耀聪先生共同创作的经历,感慨其对文字与国画相结合的艺术发展形式新追求……在座的其他嘉宾也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肯定了两部作品对生活与社会的积极表达,及其对人文素养的启迪意义。《乡梦拾遗》作者曾耀聪也对大家的发言进行回应,真诚感谢各位嘉宾的积极发言,及思想碰撞。</p><p class="ql-block">书香传递:赠书仪式点亮文学薪火 </p><p class="ql-block"> 活动尾声,台商区作家协会向龙腾学校捐赠新书,传递文学火种。协会主席陈祥江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文学进校园”计划,助力青少年阅读与创作。王诗炳老师代表学校接受捐赠,为本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本次分享会以文学为纽带,串联起个体记忆与时代命题,既是对乡土文化的深情回望,亦为当代人文精神注入了新的思考维度。此次新书分享会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与作者近距离交流的机会,也为当地的文学创作与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相信会激励更多的人热爱文学、投身创作。</p> <p class="ql-block">曾耀聪先生《乡梦拾遗》出版寄怀(卷帘诗) 骆愉</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乡情缱绻韵犹传,梦绕怀萦那份缘。</p><p class="ql-block">拾翠搜奇寻故事,遗音袅袅入长篇。</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梦绕怀萦那份缘,旧痕叠叠烙心田。</p><p class="ql-block">书中画卷书犹热,故土燃光照艳天。</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拾翠搜奇寻故事,几多眷恋几欣然。</p><p class="ql-block">相期翰墨相思惹,笔底人文纾意绵。</p><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遗音袅袅入长篇,仿佛家山幻眼前。</p><p class="ql-block">岁月如歌春未老,交融一卷化三千。</p> <p class="ql-block">[烟花]赞曾耀聪及《乡梦拾遗》[强]</p><p class="ql-block">作者:曾培新</p><p class="ql-block">乡亲耀聪才韵殊,笔耕不辍绘乡图。</p><p class="ql-block">拾遗乡梦情融墨,采撷心香意入书。</p><p class="ql-block">玉霞浮山添秀色,月湖胜景韵长苏 。</p><p class="ql-block">佳篇付梓声名起,桑梓荣光美誉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