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转拉卜楞寺惹高反

小夜曲

<p class="ql-block">  拉卜楞寺名气很大,我收藏的门票不少,所以进入甘南第一座寺院,我兴奋异常,竟然三转拉卜楞寺,直接导致高反!</p> <p class="ql-block">  住夏河县城拉卜楞寺附近的桑沛东珠客栈。</p> <p class="ql-block">住房取藏草药“露蕊乌头”之名。</p> <p class="ql-block">藏式座床摆拍。</p> <p class="ql-block">房间挂满挂毯。这是藏药用法。</p> <p class="ql-block">这是藏人禁忌,妇孺不宜阅读。</p> <p class="ql-block">  拉卜楞寺原名很长,不知怎么演化成现名,笼统一笔带过,叫“一般称”。意译是活佛的府宅。</p> <p class="ql-block">  安顿下来,时间尚早,开启一转拉卜楞寺。</p><p class="ql-block"> 65岁以上老人及残疾人免费。这是我反复进入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  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的一个分支,座主称嘉木样。从1709年第一世嘉木样回到故乡建寺,300年间传位六世。第六世也是寻求的转世灵童方式坐床,1948年出生,1952年成为拉卜楞寺活佛。</p> <p class="ql-block">  进入拉卜楞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长长的转经筒,延绵总长3.2公里(有说3.5公里)。你信不信教都会转上一段,是旅游体验,与信仰无关。</p> <p class="ql-block">  发现转转经筒并没有特别讲究,一些藏民转得也很随意,不是每一个都去触摸,走的快的会绕过前面的人,再接着转。一般游客主要是为了拍照而转。估计没有人去转3.2公里。</p> <p class="ql-block">转经筒长廊一眼望不到头。</p> <p class="ql-block">  拉卜楞寺是学堂,里面有六所学院;是民居,来此学习的僧人按照基本要求自搭自建住所;是景点,售门票,游客与学员摩肩接踵。</p> <p class="ql-block">  拉卜楞寺背靠凤山,与之相对的是龙山。藏民也知道龙凤呈祥?那还真是龙的传人!</p> <p class="ql-block">  没有做功课,跟着游人走。大经堂这一片建筑宏伟,视野开阔。</p> <p class="ql-block">  每一座学院就是一个主景,遵从寺院规定,有的不进入,有的不拍摄。这样,展示的皆是艳丽的佛教建筑外观,没有佛事活动,没有复杂而又讲究的内饰。</p> <p class="ql-block">  游客主要目的与寺院契合。你拍你的,我修我的,和谐共存。</p> <p class="ql-block">  出景区时,我们特地选择在僧人(或叫学员)居住区穿行。</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随大部队二转拉卜楞寺。</p> <p class="ql-block">  头一天匆忙赶路,没有在此留影,补上。</p> <p class="ql-block">这个学院是不让进入的,拍张内景。</p> <p class="ql-block">另辟蹊径,走前一天没有走过的路。</p> <p class="ql-block">  这个学院是第一世嘉木样建的,是拉卜楞寺最古老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方便之处,风光独特。</p> <p class="ql-block">随手一拍,皆与学员同镜。</p> <p class="ql-block">  学员虽多,却难以交流,不知是语言不通,还是境界不在一个层面。尤其是我们指着凤山上密集的小方格建筑,他们表现的讳莫如深。由此,我们也就猜到八九不离十。</p> <p class="ql-block">  西门对面还有一座寺院,叫红教寺。这是相对于拉卜楞寺黄教而起的带色彩的教,红教也叫旧教。拉卜楞寺的教规非常严格,红教寺就宽松许多,是可以娶妻生子的。</p> <p class="ql-block">  红教寺明文规定游客勿入。见不少人视而不见闯入,我等从众,也视而不见。</p> <p class="ql-block">藏民哪座寺院都转,这是红教寺前院。</p> <p class="ql-block">这是后院。</p> <p class="ql-block">这个藏族小朋友好可爱,逗了一会儿。</p> <p class="ql-block">后院混不进去了。</p> <p class="ql-block">透视一下。</p> <p class="ql-block">登上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  左边是红教寺,右边一大片是黄教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俯瞰如兴旺的小镇。</p> <p class="ql-block">  团友大概只有我俩不辞辛劳地攀登了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  走下观景台,又打的去拉卜楞寺民俗博物馆。这是一家私人博物馆,根本不具备开放条件。所以,我们被人家直接撵出门——这高德有时也是害死人!</p> <p class="ql-block">  抢拍了一张,哪是博物馆,倒像是会所。</p> <p class="ql-block">  回到酒店,不甘心再查。原来拉卜楞寺里面就有博物馆。于是三转拉卜楞寺!信了自己的邪!</p> <p class="ql-block">  等我们赶到时,人家下班了!据参观过博物馆的人介绍,博物馆主要是展示藏族特色艺术——酥油花。</p> <p class="ql-block">  制作酥油花是一个繁杂而又艰辛的过程。20公斤牛奶只能提炼出0.5公斤酥油。因为人的体温远高于酥油的融化温度,工匠只能将手指在盛放冰冻的夏河水里降至零度,且室温也在零度时,才可以雕琢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  休息一晚,好像也没有什么异样。可是早餐以后就开始频繁拉肚子。拉得人软绵绵的。</p> <p class="ql-block">  以为是肠胃的问题,吃了药,继续赶路250公里,来到阿万仓湿地公园。此时海拔已从3200米提升至3500米。我勉强在景区门内的山坡上坐着。</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伴登顶拍的。</p> <p class="ql-block">  我回到游客中心。阿万仓湿地公园不知什么原因临时决定免费开放一段时间,正好被我们赶上。工作人员说以前有门票,但就是不马上给我——调我胃口?我反正是等团友,软磨硬泡,终于把她存底的门票弄到手!</p><p class="ql-block"> 原来真有苦衷,现在上报的是免费,而有价的门票流出,那是要挨处分的。她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要发网上。她说过一星期会重新收费,那时就不要紧了。这事过去二个月了,过了保密期。</p> <p class="ql-block">  我强撑着又游览了8公里外的娘玛寺,那里有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高42.38米。</p> <p class="ql-block">  按周导演的要求跟着转经筒走了小半圈。</p> <p class="ql-block">  这才是标准姿态。虔诚的要转三圈——我都不信了,拉卜楞寺转了三圈,惹了一身不自在!</p> <p class="ql-block">  到了郎木寺镇,通过网查资料,得知频繁腹泻也是高反的一个症状。领队和队友热情地帮我找药,最后发现到镇卫生院吸氧才是最有效的办法!</p><p class="ql-block"> 在高原,正常血压饱和度要大于或等于90,我测的是87。幸好没低于85,那样就得下撤了!吸氧大半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  吸了氧,立马来了精神,继续游!</p><p class="ql-block"> 走到郎木寺,其实走完甘南的一小段。郎木寺跨甘川两省,作为景区,郎木寺也是分甘肃和四川的两个独立景区。我们去的是甘肃的。</p> <p class="ql-block">  四川的据说是60岁以上老人免费,我们去的甘肃,那里70岁以上老人才免费。因为已到徬晚,检票员心不在焉,我将身份证递给他,他不知是懒得看还是没换算清楚,随手一挥放咱进去了。回头索要旧票,也给了。</p> <p class="ql-block">  走到主寺院,人家正在关门。这才知道检票员为什么懒得管我们了。</p> <p class="ql-block">  挤进门拍几张,算到此一游。然后就被请出院门。</p> <p class="ql-block">  郎木寺和拉卜楞寺一样,也有多学科的学院。学员和俗人杂居。我们走街串巷。</p> <p class="ql-block">  不经意闯进某大殿,学院众僧热闹之声穿透出来。不过也不清楚是学还是闹。</p> <p class="ql-block">  佛寺门前通常都有纪念释迦牟尼的八宝如意塔。</p> <p class="ql-block">  八塔记录着释迦牟尼生平八大事件。莲聚塔纪念释迦牟尼降生;菩提塔悟道;初转四谛法轮塔,顾名思义;降凡塔普渡众生;降魔塔;息诤塔平息众僧争端;胜利塔战胜一切魔障;涅槃塔圆寂重生。</p> <p class="ql-block">  这次高反还告诉我,到了高原除了禁止洗头洗澡,还不能过量运动。我以为到过云南、川西、青海、西藏都不曾发生高反,有点忘乎所以。没想到海拔仅仅3000米,就把我折腾够呛!</p><p class="ql-block"> 老老实实返回宾馆,不再眷顾四川的郎木寺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