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浮生半日闲,清茶淡盏两相欢——宜兴休闲游随记(三)

金公

<p class="ql-block"> 三天两晚模式的休闲游已近尾声。今天已是第三天,上午游玩宜兴善卷洞,下午打道回府。说起善卷洞,大家似乎只有一个模糊的记忆,都说曾经来过,而这“曾经”已有四五十年的光景了,这就应了“逝者如斯夫,弹指一挥间”这几句老话了。</p> <p class="ql-block">  善卷洞取名“善卷”,让人不免起疑与江苏“内卷”文化是否有种奇妙的联系?难道上古时期就有贤人预言当今的江苏“善卷”?</p><p class="ql-block"> 善卷洞得名于上古贤士善卷为避舜帝禅让而隐居此洞的典故《庄子·让王》记载“舜以天下让善卷”。这位隐士选择“逍遥乎天地之间”的淡泊生活。而当代江苏的“内卷”现象,恰似一场反向隐喻——当善卷先生以“卷”为名拒绝竞争时,今日江苏人却将“卷”的精神发挥到极致。这种“善卷”与“内卷”的古今对比,本质上是江苏高水平竞争下的区域活力体现,虽有压力,但也成就了其经济强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善卷洞入口设在中洞,走进洞口,眼前豁然开朗。这是一座天然形成的三层石头大楼,上中下三层洞穴互相连通,抬头便能看到一片绝美的星空,令人震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天然形成的狮、象造型钟乳石,分列两侧,构成“狮象广场”‌,狮象大场的岩壁沁着水珠,苔痕如同古画上洇开的青黛。倒悬的石笋在彩灯下淌着蜜色的光。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石厅,可容纳千人,洞壁布满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梁朝齐梁时道教贞白先生陶泓景的篆体四字“欲界仙都”意为“人间天堂”,那是山中宰相对善卷洞的高度赞美。而梁山伯和祝英台秉烛夜读的场景让人一声叹息,有情人难成眷属终成千古遗憾。</p> <p class="ql-block">  中洞梯口石壁上,由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题写“百病消除”四字。 ‌据说荣荣毅仁在游玩善卷洞后一身毛病尽除,于是欣然题词。</p> <p class="ql-block">  近代宜兴名士‌储南强‌题写的“福”“寿”二字刻于岩壁高处,字迹苍劲,单字高度约1.5米。取“福泽绵长,寿与天齐”之意,呼应洞内天然奇景的永恒特质。</p> <p class="ql-block">  踏入上洞的云雾大场,亿万年的钟乳石静默如僧,岩壁间蒸腾的云雾却似得道仙人的吐纳,时而聚作乳白纱幔,时而散成满天星屑。环壁奇石形成的景观包括“倒映荷花”“万古寒梅”等。顶部石乳倒映在水潭中形成如银河般的视觉效果。洞内常年云雾缭绕,洞壁还有寒梅、绵羊、骏马、熊猫等象形钟乳石,形态逼真‌。被描述为“奇异天成”‌。</p> <p class="ql-block"> 下洞则是另一番景象,未临水畔,先见飞瀑,一方钟乳石天生带着坠落的姿态,亿万年间,每一滴水都在慢慢的坠落最终将整个瀑布的刹那,定格成石壁上。洞内水声淙淙,滴水成帘,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水汽。带来一阵清凉。洞内的光线忽明忽暗,更增添了几分探险的趣味。</p> <p class="ql-block">  在洞穴深处,一条地下暗河蜿蜒流淌。曲折荡漾的河道,天穹压顶,宛如一条神秘的地下长廊。泛舟其上,缓缓前行,感受着那清凉的水汽扑面而来,然而现在的电动船发展让人们在寂静的洞穴中失去了“船在水中行,浆在天上撑”所营造的那种韵味。但两岸的钟乳石在水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神秘莫测,仿佛置身于一个被遗忘的仙境。舟行至地下河尽头,一道天光在洞口漾开,石壁上“豁然开朗”石刻,隐喻着冲破迷障得见福光的时刻,至此一段神秘探险之旅结束。</p> <p class="ql-block">  回望身后,地下河的潺潺声已经远去,仿佛一场梦境中的低语,渐渐消散在耳畔。那些千奇百怪的钟乳石,依旧悬在阴影里,像是时间的见证者,默默诉说着亿万年的故事。这份神秘的静谧与奇丽的景象,已深深烙印在记忆里,成为一段难忘的旅程印记。</p> <p class="ql-block">  短暂的旅程落幕,脚步停了,但心里的风景还在回放。这一路与老同学相伴,每一刻都充满了欢笑,彼此的关照让旅行充满温暖,彼此的陪伴是最美妙的礼物。大家因缘分而识,因同频而聚,因情而暖。世间万物,皆有其独特的节奏和轨迹,无需多言,自然会如期而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