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传承红色基因 携警走进警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参观沈阳警察博物馆收获多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葛北</b></p><p class="ql-block"> 初秋时节,我带着宝贝孙女,跟随厅老警官老党员参观的队伍,走进了沈阳警察博物馆的大门。 </p><p class="ql-block"> 只见庄严宽阔的大厅内,矗立着一根刻满誓言的石柱,“捍卫国家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的金色大字映入眼帘。六个展厅和两千余件文物,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沈阳公安金戈铁马的百年画卷。 </p><p class="ql-block"> 教育的深意于无声处浸润心灵,上小学的孙女还是第一次参观这样的场景。全程十分投入地听着美丽热情的警察姐姐的讲解,看到了很多难得一见的展品,还有很多不能讲的秘密,简直是太神奇太过瘾了。</p><p class="ql-block"> 在解放历史展区,一座老式枪柜静静立于玻璃之后,它是晚清山西机械制造局所造,全国存世不足二十件。柜体斑驳的漆痕与铜锁的磨损,无声诉说着1948年11月2日下午5点——钟表永远定格的时刻,那是何侠局长代表新生政权接管旧警察局的历史性瞬间。</p><p class="ql-block"> 英烈墙前,空气仿佛凝结成冰。深蓝的星空幕上,金色姓名如星辰永恒闪烁。我凝视着那些牺牲民警的生卒年份:许多生命定格在二十余岁的青春。照片里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与展柜中染血的警服、卷边的笔记本形成残酷对照。</p><p class="ql-block"> 二楼案件展区,1983年新中国第一张悬赏通缉令讲述着“二王”案的惊心动魄,2000元赏金在当年堪称巨款,折射出一个时代对正义的急切呼唤。玻璃展台里陈列的“万国牌枪支”中,一挺缴获的日本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枪管微斜——正是影视剧中常见的“歪把子”,冰冷的金属光泽下暗涌着历史的硝烟。</p><p class="ql-block"> 在四代警服展柜前凝神伫立,有着40年警龄的我,为这些庄重美观的警服赞叹不已,不禁感叹这不仅是穿的衣服,更是付在身上厚重的使命哦。</p><p class="ql-block"> 回到一楼大厅,左手边的桌子上有4枚免费盖章,还提供了集章卡纸,孙女踮起脚尖,使足力气庄重的盖章留念。</p><p class="ql-block"> 步出博物馆时,方南路的梧桐树影婆娑,回望着博物馆灰白的建筑轮廓,耳边似又响起讲解员的话:“所谓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 馆内那口永远停在1948年下午5点的钟,与馆外2025年8月车水马龙的街景,在时空中交叠——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忠诚与担当,依然在每一枚警徽的守护下生生不息,铸就着城市最坚实的平安密码。</p><p class="ql-block"> 这次的红色教育之旅收获真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