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展!点线面 ‍——青年画家范寻绘画作品参展

范东刚

<p class="ql-block">  沈阳沈河区小西路64号有一座近百年历史的老建筑,这便是“英美烟公司办事处旧址”。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体部分由两栋结构、形态基本相同的两层洋楼构成。一东一西,呈对称分布,</span>坐北朝南,地上2层、地下1层,<span style="font-size:18px;">二楼由连廊连通,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始建于</span>1928年的老建筑依旧保存完好,2013年已被列为沈阳市历史建筑。2023年沈河区政府修缮加固这座优雅的百岁建筑,让她重焕新生,打造成为“河·美术馆”,曾经的“英美烟草"以一种全新的身份展示在大众面前,不仅成为了城市历史的见证者,更成为城市更新的参与者。</p> <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5日,画展《<span style="font-size:18px;">延展!点线面》在这里举行,展期一个月。这里的宣传展板介绍道:</span>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其永不凝固的流动。它从不止步于形式的边界,而是不断向外延展、渗透、生长。本次展览以“延展!点线面”为核心,探讨艺术如何超越媒介与结构的限制,在流动的状态中展现其内在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延展”,既是视觉元素的拓展,也是艺术表达的解放。点,作为最基础的视觉单位,在这里即代表了艺术家最初创作灵感的进发,也体现了创作之初的基本构成元素,在艺术家的手中可以凝聚成焦点,也可以扩散成韵律;线,既是轨迹,也是艺术家思维的扩展,同时也是时间的隐喻,它的游走与交织构建出动态的张力;面,则承载着空间的无限可能,是艺术家的思考从萌发到实现的完整呈现,这一变化在一维与三维之间自由转换。这些基本元素在艺术家的创作中不再受限于传统的表达方式,超越物理性的局限,向外无限的延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艺术便呈现出一种有机的、不断演化的生命状态。</p><p class="ql-block"> 青年画家范寻,2011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曾在多家民企从事企业文化策划工作,现为沈阳文博中心工作人员。他的新作“灰白系列绘画”作品参展——<span style="font-size:18px;">《延展!点线面》。近年来,在著名地方党史研究专家、著名国内画家的指导与帮助下,范寻先后创作了反映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历史题材</span>油画《唤醒》《汇报》《百年印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门票含有花草种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油画《唤醒》。反映1933年4月赵一曼领导哈尔滨电车工人反满抗日大罢工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油画《汇报》。反映1945年9月在张氏帅府,东北地方党组织负责人周保中、冯仲云向中共中央东北局领导彭真、陈云等汇报与交接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油画《百年印迹》(创作中)。反映1927年-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十三任书记(含代理书记)风采。左起:陈为人、王立功、刘少猷、刘少奇、李子芬、林仲丹、陈潭秋、张应龙、罗登贤、李实、李耀奎、王德、杨光华。</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