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笔记(之七)

俞运康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海湖和塔尔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是从青海湖的西南方向,进入到青海湖景区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天中午从茶卡盐湖赶到这里,已近午后三时。在车上,远远地就看见了青海湖蓝色辽阔的湖面,在一片片茂密的草丛中荡漾的绿波。大巴在环湖公路上几乎就靠近湖边,行走了一段之后,才到达“二郎剑”景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可能就是青海湖的一个重要入口,往复的走道旁有一些草原上才有的景观,藏式民居建筑,藏传佛教的佛像和白塔。有一条由湖边伸向湖中的通道,大约有一公里长,两边有护栏隔着湖水,湖岸和湖边有成千只海鸥翩翩起舞,自由自在地飞翔,远处有现代的游轮游艇静靠湖边码头,以待游客。我们就是沿着这个入口和通道,一步步走进湖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国内最大的内陆湖泊和咸水湖。通过遥感卫星数据分析,2017年8月,青海湖面积为4435.69平方公里,最长约104公里,最宽约62公里,最大水深314米。青海湖面海拔3200米左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高原湖泊。当然,这些数据可能会因每年自然条件的变化,略有波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海湖又是一个水鳥的天堂。2017青海湖生物多样性综合监测野外调查工作数据显示,青海湖23个水鸟栖息地共有水鸟222种,分属14目35科,总数在16万只以上。其中有斑头雁、棕头鸥、鱼鸥、鸬鹚、凤头潜鸭、赤麻鸭、普通秋沙鸭、鹊鸭、白眼鸭、斑嘴鸭、针尾鸭、大天鹅、蓑羽鹤、黑颈鹤等。早就看过有资料介绍,在青海湖中有一个“鸟岛”。島上面常年栖息着各种水鸟成千上万,它们在那里生衍繁殖,生生不息,就是得益于青海湖天然环境的恩赐,得益于未受污染的湖水,以及湖内丰富的鱼类、藻类资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在湖边的各个景观处游览了之后,便朝着通向湖中的大道慢行。在景区的各个景点,都有天然巨石作碑,上书景点之名,或用文字标注相关的内容或说明,供游人拍照,或获取相关的信息。因此,一路走下来,你便能看到“青海湖中国最美的湖”、“青海湖二郎剑”、“青海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青海湖深度基准点”等不同的石碑。其中,还有鱼雷试射基地的石碑和说明,基地建成后曾多次试射鱼雷。1984年基地退役后交还地方,现在作为一个景观。看来青海湖也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曾做出过自己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青海湖的游览中,海鸟是最能吸引人们观注的,这些海鸟中又以海鸥为最。海鸥全身白中带灰,头黑喙红。我不知道它们属于哪一种海鸥,但这些灰白的精灵,长年生活在这片水域,已经和青海湖,以及来青海湖游玩的客人相互和谐共处,嬉戏翻飞,赢得了游人的喜爱。无论你是在湖边漫歩,还是在湖边小坐,它们都会在你的身边跳跃起舞,欢快游戏,呀呀地鸣叫,十分可爱。人与鸟类一旦建立起这种友好,世界就会变得融洽和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因时间的原因,行程中也没有乘游艇逛青海湖的内容,于是在湖区内观光、浏览、小憩,逗留了大约三个小时,便结束了青海湖的行程。我在想,偌大一个青海湖,应该不是只有“二郎剑”一个景区和入湖口吧,其余的地方景致会是怎样﹖尚不得知,想必自会是另有一番特色的。再说,青海湖及周边,根据季节的不同,景色也会迥然不同。集体旅游就是这样,必须按照事先的安排程序进行,季节、景区、时间都有定数,没有自由行那么随意,因此,可能对一个景区的了解并不那么透彻,有时玩得也并不那么尽兴。就这样,离开青海湖虽然感觉悻然,但又不得已而为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天夜宿青海省海西地区海宴县城内酒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次日早晨,从青海海西地区海宴县城出发时,遇雨。这是我们这么多天来,旅途中遇到的第一场雨。雨水同时带来了降温,据说气温骤然降了7至8度,但车内感觉并没那么明显。一路上雨水相伴,车外的景色也看不真切,大巴走过了什么地也不知道。到了塔尔寺,下得车来,四周一片寒气扑面,赶紧把外衣裹紧,却不自觉地打了一个寒噤,不得不把薄薄的羽绒服也套上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看来一时半会儿不会停住。直到我们经过一个接待中心,走进塔尔寺的大门,进入到寺院的庙宇之间,雨也没有停下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塔尔寺”是先有塔,而后有寺,故名塔尔寺,又名塔儿寺。远望塔尔寺,那是一片由高低错落的寺庙组成的院落,甚是壮观。塔尔寺的主要建筑依山傍塬,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有大金瓦寺、大经堂、弥勒殿、九间殿、花寺、小金瓦寺、居巴扎仓、丁科扎仓、曼巴扎仓、大拉浪、大厨房、如意宝塔等9300余间(座),组成一个庞大的藏汉结合的建筑群,占地面积600余亩。目前,塔尔寺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在塔尔寺内导游的引领和讲解中,穿行于各大寺院和寺庙内的经堂大殿,将对外开放的几个庙宇,似乎是例行公事般转了一圈。在行进的过程中,我看见有很多僧人打坐颂经,旁若无人地口中念念有词。有善男信女,反复地四肢匍匐着地,做着藏传佛教中独有的跪拜大礼。导游说他们一般会在寺庙内住上数天甚至数月,天天来做着这样虔诚的动作,一做就是成千上万个。我佩服他们的毅力、韧性和坚定,这是要克服多么大的心理障碍才能做得到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六大寺院之一,始建于眀代洪武年间(1379年),距今已有640余年,它的主要发展和形成规模还是在后来的清代时期。由于历史积累,该寺文物极为丰富,建筑、法器、佛像和文献藏书,使寺院成为一座艺术的宝库,其中,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我在寺内导游的引领和指点下,亲眼目睹了“三绝”的美艳,这恐怕是在其他寺院中不易见到的东西,所以观看得较为仔细认真。尤其酥油花,以酥油为原料,制作十分考究,要掌控酥油的温度,花瓣花叶的定型和着色,然后组合成花朵,并要保证一定的时间不变形和脱色。这该算是一门技术含量较高的手艺吧,不然其他寺院亦可效仿,却唯塔尔寺独一无二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不信佛,但对佛教的传统文化愿作一些了解。我不知道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在传统领域的对撞中,除了文字、建筑、服饰之外,在教义上究竞有哪些区别﹖其表现方法又是什么﹖在这里,我因于不甚了了,也不便作那怕是十分肤浅的探讨。我倒是对汉传、藏传,甚至是傣传佛教的建筑的兴趣,更大于汉、藏、傣等它们传统佛教含义的本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塔尔寺的庙宇建筑,汉藏结合,不同于布达拉宫和哲蚌寺、色拉寺,纯粹的藏族和藏传佛教建筑,也不同于汉传佛教单一的汉化传统建筑,这便显得塔尔寺更具包容性。因此,塔尔寺除了在西北之外,在东南亚也有其影响,名声远播。我在云南的西双版纳,也曾参观过傣家寨内的佛教庙宇,以及傣传佛教的庙宇庭院,那也是殿宇重宏,佛塔挺立,金碧辉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海湖和塔尔寺,是镶嵌在青海大地上的两颗明珠。一个是钝天然的自然景观,明净而辽阔。一个是以人为意志而建造的人文景观,历史而悠远。两个景观都不失为中华民族的瑰宝,闪烁着耀眼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开塔尔寺时,雨虽然还在不停地下着,但小了许多。我们的大巴在经过西宁市后,就朝东南行走,大约午后三时许离别青海进入甘肃。此一路程沿途风光与甘肃河西走廊那一条路线迥异,全路村庄绿树伴行,也有黄土山岗,海拔却低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晚6时许抵达兰州,又见到了黄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