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定格生命史诗——第60届国际野生摄影年赛作品欣赏

风儿(谢绝赠花)

<p class="ql-block">虽已入秋,但仍是炙热燃烧的天气。走进外滩111艺术空间与第60届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获奖作品展相逢,又是一场自然视觉的盛宴。这也是外<span style="font-size:18px;">滩111艺术空间连续两年在此举办摄影年赛世界巡回展了。</span></p> <p class="ql-block">今年是被誉为自然摄影界“奥斯卡”的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创办60周年。几十年来,这项比赛揭示了自然世界的美丽、神奇和脆弱,它的长盛不衰证明了我们的自然世界至关重要,也证明了人们对自然世界的欣赏与日俱增。</p> <p class="ql-block">第60届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于2024年10月8日揭晓获奖名单,共收到来自117个国家和地区的59,228幅参赛作品,创历史新高。此次巡展精选近100幅获奖作品,既是摄影艺术的巅峰之作,更是生命与自然的深情独白。当你站在这些影像前,或许会在雄狮的凝视中读懂野性的尊严,在蝌蚪迁徙的洪流里看见生命的韧性,在蝴蝶振翅的蓝光中触摸自然的细腻。</p> <p class="ql-block">走进宽敞、明亮、寂静的展厅里,仿佛有无数生命在无声涌动。我凝神屏息,仿佛走进一个远离尘嚣的秘境,每一幅作品都仿佛一座无言的祭坛,祭奠着这星球上我们未曾真正理解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年度野生生物摄影师总冠军‌:</p><p class="ql-block">摄影师加拿大。《生命的动力》捕捉了西部蟾蜍蝌蚪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雪松湖中游动觅食的场景。摄影自然学家兼大赛评委 Tony Wu 说:“摄影师让我们沉浸在小蝌蚪史诗般的迁徙中,这是我们大多数人从未想象过的场景。通过让我们置身于这场数以百万计的迁徙之中,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使是在最平凡的环境中,美丽和神奇仍然无处不在。”</p> <p class="ql-block">年度青少年野生生物摄影师总冠军‌:</p><p class="ql-block">摄影师德国17岁。《枯木之下的生命》通过焦点堆叠技术组合36张微距照片,展现了土壤中小跳虫与黏菌的微观世界。评审团主席Kathy Moran对摄影师的技巧表示赞赏。“当你试图拍摄一个物种时,微距是一项挑战,更不用说两个物种了。能将两个物种都拍得如此细致,实属难得。摄影师取景的那一刻,感觉粘菌和跳虫正在对话"。</p> <p class="ql-block">水下摄影类别:冠军</p><p class="ql-block">《水线之下》。摄影师 英国 / 澳大利亚。小心翼翼地拍摄南极冰下一只好奇的豹形海豹。评委解读:“灰暗、阴沉的气氛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基调,突出了陆生和水生之间的分界线。一只豹纹海豹直勾勾地盯着镜头,几乎就像一个哨兵,在告诫人类它赖以生存的海冰正在不断缩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环境中的动物类别:冠军</span></p><p class="ql-block">《猞狸疆域》。摄影师俄罗斯。在暮色初现的雪原上,用镜头捕捉到一只猞狸正在舒展身姿,每一寸肌肉都透着野性与尊严,优美的身形与莽原的起伏完美契合。猞猁和摄影师之间的合作充满魔力。一方为这次邂逅设置场景并等待了六个月,而另一方只是大步走过,鞠个躬,留下一张照片,然后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哺乳动物行为类别:冠军</p><p class="ql-block">《宁静一刻》摄影师斯里兰卡。捕捉到一只年幼的斯里兰卡猕猴,在成年猕猴的怀中安睡的宁静场景。评审团主席Kathy Moran说这张照片 "如此简单却又如此美丽。小猕猴的头完美地靠在母亲的白色胸膛上,而成年猕猴腿部的曲线和小猕猴手臂的弧度则将它们紧紧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这一宁静的时刻。光线柔和诱人,完美地捕捉到了婴儿脸上的表情。”</p> <p class="ql-block">哺乳动物行为类别:高度赞扬</p><p class="ql-block">《风暴之景》。摄影师 英国。以雷暴云和落日余晖为背景,展现狮子交配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哺乳动物行为类别:高度赞扬</p><p class="ql-block">《月夜暗杀》。摄影师中国。在月亮西沉之时与一只兔狲迎面相对。</p> <p class="ql-block">动物肖像类别奖:冠军</p><p class="ql-block">《守望》。摄影师 加拿大。将一只正在躲避寒风的猞猁和它身后躲避寒风的成年小猞猁拍摄下来。评委解读: "那专注的神情、柔软厚实的皮毛、巨大的雪鞋脚和耳垂。 这不是一只加拿大猞猁,而是两只,不,是三只。能够接近这种难以捉摸、警惕性极高的猫科动物,它们因皮毛而被广泛捕杀是非常罕见的,但能够描绘出整个家族的形象则是非同寻常的。”</p> <p class="ql-block">  动物肖像类别:高度赞扬</p><p class="ql-block">《夹缝求生》。摄影师 美国。拍摄了一只白鼬在岩石之间攀爬,雪白的毛皮仿佛镶嵌在黑色裂缝当中。</p> <p class="ql-block">11-14 岁类别:冠军</p><p class="ql-block">《晚餐》。摄影师 美国。凝视着落日余晖为库氏鹰幼鸟镀上金边一一这位掠食者正在享用松鼠作为晚餐。评委点评:“光线和亲密感将这张照片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鹰和松鼠的光线都非常漂亮。光线就像聚光灯;它们的取景如此完美,而鹰抱住松鼠的方式更像是一种拥抱,而不是捕食。”</p> <p class="ql-block">‌鸟类行为类别:冠军</p><p class="ql-block">《熟能生巧》。摄影师美国。记录了游隼亚成鸟学习捕猎时抓取帝王蝶的瞬间,展现了鸟类生存技能的形成过程。对于评委来说这是一张 “令人欢欣鼓舞的绝佳照片。小游隼的羽毛和姿势都堪称完美,嬉戏捕食蝴蝶的瞬间也是一次非凡的捕捉。但这不是一次偶然的拍摄,而是一位与猎鹰亲密接触的艺术家所构筑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10岁及以下类别:冠军</p><p class="ql-block">《像鸟一般自由》。摄影师 西班牙。将一只娇小的石斑鸠与一条粗壮的铁链形成鲜明对比。夏日的光线突出了锈迹斑斑的金属、鸟的羽毛和远处干枯草原之间的色彩呼应。在摄影师看来,石斑鸠表现出一种主人翁意识,就像一个年轻的守护者在监管着自己的领地。他通过画面的构图突出了这一点。</p> <p class="ql-block">鸟类行为类别:高度赞扬</p><p class="ql-block">《护鸟手记》。摄影师 波兰。见证了环志员轻轻地托起一只放松的普通白喉林莺。</p> <p class="ql-block">无脊椎动物行为类别:冠军</p><p class="ql-block">《卸甲小队》。摄影师德国。记录了红褐林蚁肢解蓝地甲虫时高效协作的过程。评委说:"主人公鲜明的红色与甲虫和背景的蓝色和绿色并列,直接将我拉到了动作的中心。我可以感受到几乎可以听到蚁群的能量,同时我惊叹于这只孤独的蚂蚁攀爬到甲虫顶峰的执着精神。”</p> <p class="ql-block">无脊椎动物行为类别:高度赞扬</p><p class="ql-block">《星光蛛影》。摄影师 马来西亚。发现了一只色彩鲜艳的“大卫•鲍伊”蜘蛛正衔着一个卵囊。</p> <p class="ql-block">无脊椎动物行为类别:高度赞扬</p><p class="ql-block">《蓝影蝶梦》。摄影师中国。注意到在植物丛中沐浴着阳光的多眼灰蝶闪烁着彩虹般光泽的蓝色。</p> <p class="ql-block">两梧和爬行动物行为类別:冠军</p><p class="ql-block">《湿地绞斗》。摄影师美国。拍摄到一条黄水蚺将身体缠统在一只巴拉主凯门鳄的吻部。在评委看来,这幅作品的亮点在于 "捕捉到了一个看似平静的瞬间静静的水面上有倒影,两个对手凝视着,蛇用舌头慢慢地品尝着空气。的确,似乎很难区分捕食者和猎物。”</p> <p class="ql-block">自然艺术类别:冠军</p><p class="ql-block">《光鸦影》。摄影师 捷克。以印象派风格呈现了一幅栖息在树枝上的小嘴乌鸦的作品。评委评价其“优雅如印象派画作”,打破摄影与绘画的边界。</p> <p class="ql-block">植物和真菌类别:冠军</p><p class="ql-block">《幽谷耄耋》。摄影师 意大利。在一棵虬曲的古桦树上发现了巷白的“老人须”地衣。评委认为:“这幅作品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了在构图中对元素进行合理定位,甚至可以为唯美的场景增添活力。色彩很美,气氛也非常有趣,但正是这根对角线树枝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美丽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城市野生动物类别:冠军</p><p class="ql-block">《城中虎踪》。摄影师 德国。观察着一只老虎踞坐山坡,背后是一度被森林覆盖的城镇。评委说:“我们最初陶醉于看到一只看似自在的老虎,在空旷的地方,但当你穿过画面时,现实却给了我们沉重的一击。森林在哪里,栖息地发生了什么?任何老虎都不应该被视为城市动物!”</p> <p class="ql-block">海洋远景类别:冠军</p><p class="ql-block">《塑料食谱》。摄影师 澳大利亚,用一只死去的淡足鹱消化道中发现的403块塑料,创作了一幅马赛克作品。评委解读:“摄影是传递最重要信息的最重要工具之一,人类需要找到一种与地球相处的新方式。在这张照片中,摄影师凭借创造力和构图感,成功地实现了这一普遍主题。画面感人至深,有力地拷问了我们自己。”</p> <p class="ql-block">湿地远景类别:高度赞扬</p><p class="ql-block">《消失的泥沼》。摄影师芬兰。展示了雨天泥沼与周边士地强烈的色彩对比。</p> <p class="ql-block">摄影新闻类别:冠军</p><p class="ql-block">《磁粉追凶》。摄影师 德国 / 英国。注视着伦敦大都会警察局的犯罪现场调查员在一根被查获的象牙上提取指纹。评委说:"这是一幅集艺术性、科学性、犯罪性和新闻性于一体的作品。画面构图精准,故事情节一目了然。它的光线非常完美,指纹清晰可见,而展示象牙的方式也很用心,它是一件非常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  摄影新闻类别:高度赞扬</p><p class="ql-block">《喙陨穹裂》。摄影师 加拿大,揭示出多伦多鸟撞的严峻情况。</p> <p class="ql-block">摄影新闻类别:高度赞扬</p><p class="ql-block">《鬼网冤魂》。摄影师墨西哥。记录下鲸鱼遭废弃渔具缠绕带来的毁灭性后果。</p> <p class="ql-block">我们与这些影像中喘息的生命,共享着同一口稀薄空气。镜头深处,是摄影者与自然脉搏同频的呼吸,也是他们用匠心与时光浇灌出的、非语言所能尽述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凝视着这光与影交织的壮丽与惨痛,一个念头闪过:我们究竟是在欣赏艺术,还是在阅读一纸地球生物发出的、字字带血的诉状?那照片背后,每一双眼睛、每一片破碎的栖息地,都在无声叩问人类:我们究竟在如何对待这唯一的家园?当镜头将渺小生物放大至纤毫毕现,将宏大悲歌浓缩于方寸之间,我们终于无处遁形——原来那观看者,竟也是这生态链上无法自清的一环。</p> <p class="ql-block">在欣赏之余感悟:展览不仅是摄影艺术的巅峰呈现,更是一封写给地球生命的深情情书——在光影交错的瞬间,我们见证生命的壮丽,更听见其无声的呼救。‌ 让镜头里的生命之美,住进每个人的心里,化作守护地球的力量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