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学村:穿越时光的学村之旅

顺子

<p class="ql-block">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我怀揣着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对自然风光的向往,踏上了前往集美学村的旅程。这个被誉为“学村典范”的地方,不仅承载着陈嘉庚先生的教育理想,更融合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让我在一天的游览中收获颇丰。</p> <p class="ql-block">  抵达集美学村,我首先来到了龙舟池。这片由陈嘉庚先生于1950年在厦门海滩上筑堤围垦而成的水域,是国内首个专门用于龙舟赛的人工池。站在池畔,微风拂面,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池边的七座亭子——启明、南辉、庚、左、右、逢、源,造型各异,与周围的仿古建筑相得益彰。它们不仅是龙舟池的重要景观,更是闽南建筑风格与东南亚文化相互融合的体现。此时虽没有龙舟竞渡的热闹场景,但我仿佛能看到端午节时,这里百舸争流、锣鼓喧天的热烈画面。</p> <p class="ql-block">  龙舟池平日平静,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岸边别具一格的建筑。而到了端午时节,这里就会热闹非凡,龙舟竞渡,百舸争流,呐喊声、锣鼓声交织在一起,场面十分壮观。池畔的观景亭,不仅是观看龙舟赛的绝佳位置,到了晚上,还会有歌手在此直播唱歌,为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文艺气息。</p> <p class="ql-block">  龙舟池旁边就是华侨大学。作为一所为方便华侨青年回国升学而设立的大学,它有着独特的文化氛围。校园内绿树成荫,湖水清澈,环境十分优美。学校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有融入了闽南特色元素的教学楼。在这里,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们汇聚一堂,共同学习、成长,他们的青春活力为学村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  沿着龙舟池畔漫步,便能欣赏到集美中学的道南楼。这座楼以长见称,9段式布局,通面宽176米 ,整体典雅庄重。中式的翘角屋顶搭配西式拱券走廊,再加上精美的石雕和琉璃瓦,充分展现了“嘉庚风格”建筑中西合璧的独特魅力。据说陈嘉庚先生特意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忘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也要有放眼世界的胸怀。</p> <p class="ql-block">  在集美学村,除了集美中学和华侨大学,集美小学也同样引人注目。这所小学的建筑同样充满了嘉庚风格,红墙绿瓦,燕尾飞檐,充满了童趣与活力。漫步在校园里,仿佛能听到孩子们清脆的读书声和欢快的笑声,让人不禁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p> <p class="ql-block">  离开小学后,我来到了大社戏台广场。这里充满了浓郁的闽南生活气息,古厝错落有致,街边有许多小吃摊和特色小店。在这里,我品尝到了地道的闽南美食,沙茶面、麻糍等,每一口都充满了家的味道。广场上,偶尔还会有南音表演,琵琶三弦声中,让人感受到了千年古韵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参观了嘉庚故居和归来堂。嘉庚故居是一座质朴的小楼,里面陈列着陈嘉庚先生生前的生活用品和珍贵照片,从中可以感受到他简朴的生活作风和伟大的爱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  走进故居,仿佛时光倒流,屋内陈列着的老式家具和生活用品,无一不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在这里,陈嘉庚先生曾筹划厦门大学的创建和集美学村的扩展工作。他的卧室十分简朴,仅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却见证了他勤俭朴素、公而忘私的一生。故居一楼是当年集美学校委员会的办公室、总务处、秘书处等,各种富有年代感的物品,再现了当年的工作场景,让我对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的伟大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归来堂则是陈嘉庚先生为召唤海外游子回乡而建,墙上镌刻着他的手迹:“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 ,这句话深深地震撼了我,也让我对陈嘉庚先生的敬意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这次集美学村之旅,让我收获颇丰。这里的每一栋建筑、每一处风景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都在诉说着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的动人故事。离开时,我心中满是眷恋,期待着下一次与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重逢,再次感受它独特的人文气息和历史韵味。</p> <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7月1日</p><p class="ql-block">地点:福建厦门集美学村</p><p class="ql-block">拍摄:顺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