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狼酷</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9447244</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和自拍,致谢!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车间的吊扇第17次卡壳了,我盯着报表上“月度电费超支32%”的红线,指尖在桌面敲出细碎的声响,23年的夏天格外闷热,工业区限电通知雪片似的来了,白天生产线需要停三开四,夜里写字楼的霓虹灯却依旧亮得晃眼。办公室的老周嘬着杯子的茶水,叹道:“电力紧张是真的,浪费用电也是真的,可谁有本事把这两头的‘堵’成‘通’呢?”</p><p class="ql-block"> 这话像颗石子落进了我的心里,在当晚召开的管理层会议上,我把“节能环保研发”四个字,打在电子板上,有人皱眉:“技术壁垒,光建研发中心就得砸进去公司半年的利润,这不是烧钱吗?”</p><p class="ql-block"> 各种议论纷纷,技术部徐勇突然站起来,他袖口还沾着焊锡的焦痕,声音带着公司里惯有的沙哑:“上周去宁波港口考察,看见堆成山的旧灯具,全是因为能耗太高被淘汰的,要是我们能研发出既亮又省电的系统,这市场不是窄,而是宽得很!”</p><p class="ql-block"> 他说这话时,窗外的月光正透过百叶窗,在他肩头投下了一道细长的光。</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徐勇的办公室上多了份皱巴巴的图纸,这是他连夜画的节能系统的框架,边角还沾着咖啡渍,我们公司的设备简陋,技术资料不够,但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梦想的微光,我们揣着这张图纸,跑了三趟市技术协会。第一次去时,老专家李工正对着一堆报废镇流器摇头,听我们说明来意,他推了推老花镜:“你们想做的‘智能调光十低耗光源’,难点在芯片适配上,我给你们指个路——宁波大学技术学院张教授团队,刚攻克了类似的技术。”</p><p class="ql-block"> 那半年,我们的车辙印遍布了从市区到大学的路。张教授带我们去看他的实验室里,闪烁的样品灯,同一瓦数下,传统的灯泡烫得能烤焦纸片,他们研发的样品带着温凉的光。“节能不能牺牲亮度,是让每一份电都用在刀刃上。”张教授的话,让我们在无数次试错时多了份笃定。有一次调试芯片到后半夜,徐勇的手机突然响了,是他女儿发来的视频,小姑娘举着作业本在台灯下晃:“爸爸,我们教室都换了新灯,说特别省电,你啥时候,也给咱家换一个?”</p><p class="ql-block"> 徐勇对着屏幕笑了笑,眼角的细纹里盛着光,那天清晨,我们终于测出了稳定的“86%节能率”的系统和灯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去宁海开模具的那天,我和徐勇带着资金,在模具厂的车间蹲了三天,当第一盏样品灯亮时,车间主任凑过来,摸着灯罩:“怪了,比原来的灯亮着,电表走得倒是慢了半拍。”</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停车场做试点,保安老李每天在看电脑系统屏幕,他记着电表数,一周后,他举着本子跑过来,脸上显得激动,“原来这片区每天走120度,现在只有17度,你们这灯,是会‘过日子’啊!”</p><p class="ql-block"> 产品推向市场的第一个订单,来自城郊的机场停车场,安装那天,徐勇带着技术员在天花板上安装线路,晚上试运行,数百盏灯次第亮起,暖黄的光铺在天花板上,在监控室值班的保安王东,发来了消息:“刚看了系统后台,能耗比上周降了九成。”</p><p class="ql-block"> 医院的试点更让人难忘,住院部的护士长胡静,拉着我们的手,看护士站的系统屏幕:“以前这层楼的灯24小时亮着,每月电费得付4000元,采用了你们的系统,上个月才付1200元,省下来的钱,我们添了两台雾化器。”她指着走廊里奔跑的护士,“你们这光,不光省电,还暖乎!”</p><p class="ql-block"> 招商部成立那天,哈尔滨的王总,带着一身寒气闯进了办公室,他掏出手机翻了照片,是雪地里的旅游景区,“冬天冷,灯得亮着才暖和,可电费太高,我每年要贴几十万元。”他看了样品灯十分钟,突然拍板:“这区域代理权我要了,明天就启动。”三个月后,他发来了视频,景区路灯换成了我们的系统和灯泡,看雪地里的光串像条暖龙,他在电话里笑,“旅客都说这灯,在景区有劲儿还不费钱,这个月营利涨了两成。”</p><p class="ql-block"> 河南的沈总来的时候,背着一个磨破角的帆布包,他红着眼圈说:“我前两年做建材亏了,连女儿的学费都差点凑不齐。”我带着他去实验室,演示系统怎么远程调光,怎样收益分成?当听说可以“先免费试用,盈利后再分成”的政策时,他猛地站了起来,手在裤子上擦了又擦,却迟迟不敢握过来,“真……真的怎样?”半年后,他用快件寄来了一箱自家种的苹果,附信里说:“现在每个月能净赚两万,女儿的舞蹈班也能续上了,你们这光,照亮了自己,也温暖了别人。”</p><p class="ql-block"> 那天整理档案,翻出了徐勇最初画的那张图纸,边角已经卷了毛边,窗外的阳光正好,透过节能灯罩,在地面上投下一圈圈柔和的光晕。我突然明白,所谓“微光”,从来不是孤悬的星。它是老周那句叹息,里藏的困惑。是徐勇图纸上的咖啡渍,是李工推眼镜时的点拔,是沈总帆布包里的希望,是千万盏灯里跳动的,既省又暖的光。</p><p class="ql-block"> 这光或许是起初微弱,却能穿透技术的壁垒,超过市场的沟坎,照亮同行者的路。因为真正的企业发展,从来不是独自的奔跑,而是像节能系统一样,把每一份微小的能量聚拢,用好,这光不仅照亮自己,更能温暖一片。就像此刻,仓库外传来了新员工的笑声,他们正推着即将发往西部的灯具,包装上印着一行字:“让每一度电,都有价值。”</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微光的力量,它从不息于燎原,却在每一次传递中,让前行的路,越来越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定稿:2025年8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