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七宝老街《棉织纺》

刘娟信

<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15日上午,塘北党总支组织党员参观了七宝秘密联络站后紧接着参观了七室《棉织纺》。天气炎热,考虑到党员年龄偏大,党总支书记沈燕燕特别提醒大家根据身体状况量力而行。我们一行人顶着烈日,怀着期待的心情,走进了七宝老街,开启一段关于江南棉纺织文化的探寻之旅。</p> <p class="ql-block">七宝《棉织纺》位于闵行区七宝镇北大街43号。这是一处古色古香的店铺,门口悬挂着红色灯笼,门上贴着“文明”与“诚信友善”的标语,旁边立着一块宣传牌,石阶前的环境古朴而宁静。走进店内,仿佛穿越回了明清时期,空气中弥漫着布料与木头交织的淡淡香气。</p> <p class="ql-block">展馆展示了明清时期七宝作为江南棉纺织业核心集散地的历史。墙上陈列着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当年棉布交易的盛况。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台保存完好的木制织布机,它静静伫立在角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衣被天下”的辉煌岁月。</p> <p class="ql-block">当时生产的《七宝尖》因工艺精湛闻名,甚至被收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这让我忍不住想象,当年的七宝匠人是如何一针一线织就了这份世界级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展馆通过实物操作表演、人物蜡像等形式还原了传统工艺。一位身穿传统服饰的老人正在操作纺车,旁边有标牌介绍纺车的用途和历史。织布机前,几位工作人员正在演示织布过程,手指翻飞间,一条条彩线渐渐织成了布匹,仿佛在编织一段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棉织纺是明清时期七宝镇作为衣被天下棉布集散地的历史见证!在展馆的二楼,还复原了一间古代新人的喜堂,红色的装饰、喜字、对联与屏风交相辉映,仿佛能听见当年婚礼上的欢声笑语。</p> <p class="ql-block">七宝浦汇塘南岸的南东街原名纺车街。如今,那座古桥依旧横跨在水道之上,桥旁的木质指示牌上写着“纺车街”和英文“SPINNING WHEEL STREET”,旁边还有二维码可供扫码了解更多信息。站在桥上,望着两岸的古建筑与绿树,仿佛能听见纺车吱呀作响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墙上挂着金色的书法作品,内容为“衣被天下”,下方有一个红色的印章,背景是深色的墙面,地面是灰色的石砖。这四个字,不仅是一种历史的回响,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展馆中还陈列着一块刻有明代松江府棉布生产情况的石碑,提到年产棉布可达3000万匹,有数十万人从事生产,并引用了《松江府志》中的记载。这让我深刻感受到,棉纺织业不仅是江南的经济支柱,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展馆中还有一幅描绘黄道婆的壁画,她手持纺织工具,背景是金色的,旁边有金色的文字介绍她的事迹。黄道婆作为松江棉纺织业发展的关键人物,她的贡献至今仍被铭记。</p> <p class="ql-block">展馆的角落里,展示了一排晾晒的布料,颜色有白色、蓝色和黑色,旁边有木质架子和竹帘,展示牌上标注了相关信息。这些布料虽然朴素,却承载着无数匠人的智慧与汗水。</p> <p class="ql-block">一位身穿传统服饰的老人正在操作一张铺满白色棉花的桌子,似乎在进行纺纱或整理棉花的工作。背景中有几幅挂画,墙上还摆放着一些纺织品和工具,整个场景显得古朴而宁静。看着他专注的神情,我仿佛看到了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匠人默默耕耘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通过这次参观,我深刻认识到,我们祖先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就是这样延续下来的!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生活,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七宝老街的《棉织纺》,不仅是一段历史的缩影,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重新找回了那份对传统手工艺的敬意与热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