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青龙寺,前身是灵感寺,又名石佛寺,占地120亩。该寺是中国佛教密宗寺院,也是AAA级景区。位于陕西西安市城东南铁炉庙村北的乐游原上。</p> <p class="ql-block">青龙寺的前身是灵感寺。灵感寺建于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582年)。唐武德四年(621)废,龙朔二年,复立为“观音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改称青龙寺。盛唐以后,青龙寺成为佛教密宗的重要道场。唐武宗会昌五(845)灭佛时,青龙寺亦遭废毁。次年,复立为护国寺。宣宗大中九年(855)复名青龙寺。寺院在北宋元祐元年至明万历年之间废毁无存。</p> <p class="ql-block">1956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青龙寺建遗址保管所。1993年,建青龙寺庭院。1996年作为唐长安城遗址保护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30日,乐游原历史文化公园——现更名为青龙寺遗址景区建成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2012年5月青龙寺遗址博物馆也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青龙寺布局的基本单元由一主殿——惠果空海纪念堂及两配殿——文殊殿、普贤殿所构成。另外,青龙寺布局的空间序列也体现了“后院—前院—惠果空海纪念堂”三步递进关系,为密宗三学“戒、定、慧”布局提供了基础。青龙寺作为皇家寺院,在这里举行皇家的佛事活动,它还是文人集会游乐、都人登高祓禊[xì]的重要场所。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的城市生活,是唐代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1924年及1925年,日本和尚和田辩瑞和加地哲定先后来西安瞻礼青龙寺。因原寺早已废毁,无从辨认,故将祭台村的石佛守误认为青龙寺旧址,并在殿的南壁题词。和田辩瑞在石佛寺的题词:“当今石佛寺者,唐之青龙寺也。贞元二十一年六月日僧空海上人仰弘法大师仰当时惠果大和尚受学密教。千二百后末资辩诣当寺,无极感恐湮灭,兹书。大正十三年仰八月十八日真官宗末资和田辩瑞志。”加地哲定题词:“大正十四年六月十一日余诣此处,该寺是青龙寺之故址,密教根本道场也。嗟法灯既灭,和尚逝久,感慨无量。所愿法灯再燃,佛日增辉。密乘沙门加地哲定识。</p> <p class="ql-block">1930年,朱子桥来陕西,游石佛寺见日僧题词,大受感动。因朱子桥是学修东密的佛教居士,所以他商同地方官、佛教界和祭台村人,重修寺内大殿,添修了东边僧房,并且自书“唐青龙寺”匾额悬于寺门。</p> <p class="ql-block">1981年,由日本友人捐款2.3亿日元,在其遗址上修建了空海纪念碑和惠果、空海纪念堂。至此,青龙寺香火得以恢复,中外游人络绎不绝,尤以日本游客居多,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联络的重要纽带。次年,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西安市青龙寺遗址保管所。</p> <p class="ql-block">1984年,建筑考古学家杨鸿勋应邀根据1973年对青龙寺遗址的发掘资料对遗址4殿堂进行了复原研究。由于遗址4基址为两个文化层的叠压,杨鸿勋为上下两层分别做了复原。同年2月,青龙寺四号殿堂复原成功,是西安市第一座再现历史环境的复原建筑。1986年,青龙寺从日本引进千余株樱花树,植于寺院。</p> <p class="ql-block">青龙寺在1997年前作为文物遗产而存在。1997年11月17日(佛诞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将青龙寺移交佛教管理,从此恢复宗教活动。从2005年起,西安市政府通过乐游原历史文化公园(青龙寺遗址保护)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大了对青龙寺遗址的保护与建设利用的力度,从2009年开始,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将其建设成了集遗址保护、生态改善、文化展示、旅游观光、市民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城市公园。</p><p class="ql-block">2011年12月30日,乐游原历史文化公园——现更名为青龙寺遗址景区建成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2012年5月,青龙寺遗址博物馆也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时间:2025.3.4</p><p class="ql-block">地点:西安青龙寺</p><p class="ql-block">摄影:天之骄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