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街道履职清单编制完成,基层治理迎来新契机

小兰

<p class="ql-block">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基层工作的真实写照。长期以来,乡镇(街道)作为基层治理的关键一环,承担着繁重且复杂的工作任务,其中一些事项甚至超出了其能力范围,“小马拉大车” 的现象屡见不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敏锐洞察这一问题,对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作出重要部署。如今,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自 2024 年 2 月在先行试点基础上全面开展的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工作,截至 2025 年 6 月底,全国 3.8 万个乡镇(街道)已全部完成清单编制,成效显著。这一成果意义非凡,为基层治理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广大党员干部在基层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撑。</p><p class="ql-block">一、履职清单明晰职责,助力党员精准作为</p><p class="ql-block"> 此次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工作,坚持以乡镇(街道)为主、自下而上,精心编制了基本履职事项清单、配合履职事项清单、上级部门收回事项清单三张清单。这三张清单如同为基层工作绘制的精确 “导航图”,让党员干部对自身工作一目了然。基本履职事项清单明确了乡镇(街道)职责范围内必须全面承担的履职事项,使党员干部清楚知晓在本职工作中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在推动乡村振兴、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能够有的放矢。例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党员干部依据基本履职事项清单,可明确组织村民开展卫生清理、宣传环保知识等具体职责,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引领村民共建美丽乡村。配合履职事项清单分清了县乡主次责任、理清了责任链条,这让党员干部在与上级部门协同工作时,不再因职责不清而茫然失措。在一些涉及跨部门的民生项目推进中,党员干部能够依据清单,清晰把握自身配合角色,积极协调资源、沟通群众,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上级部门收回事项清单将乡镇(街道)接不住、管不了、管不好的事项 “物归原主”,避免了基层工作的无序扩张,让党员干部能够将更多精力聚焦于自身擅长且关键的工作领域,集中精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p><p class="ql-block">二、基层减负激发活力,党员轻装上阵担当</p><p class="ql-block"> 各地形成的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平均 340 项,其中配合履职事项和上级部门收回事项占比高达 65.6%。特种设备监管、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等一批事项收回上级部门,同时取消了一批没有实质意义的信息数据报送、创建示范、评比考核等形式主义事项。这一系列举措为基层卸下了沉重的包袱,党员干部也随之从繁琐的形式主义事务中解脱出来,得以轻装上阵。以前,部分党员干部常常被大量重复性的报表填写、名目繁多的创建活动筹备所困扰,真正投入到服务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和精力被严重压缩。如今,随着形式主义事项的减少,党员干部有了更多时间深入群众中间,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并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他们可以将更多精力用于钻研业务知识,提升自身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中更加积极主动地担当作为,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p><p class="ql-block">三、理顺关系破解难题,党员引领基层治理</p><p class="ql-block"> 乡镇(街道)职能职责的清晰化,进一步理顺了县乡关系,成功推动解决了消防安全检查、“两违” 整治等领域 60 多项长期困扰基层、县乡交叉扯皮的 “老大难” 问题。这一成果为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引领作用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消防安全检查工作中,以往由于县乡职责不清,常常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安全隐患无法及时消除。如今,随着履职清单的明确,党员干部能够联合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隐患排查整治等工作,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 “两违” 整治工作中,党员干部依据清单,协同上级部门和相关执法力量,对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行为进行坚决打击,同时做好政策宣传和群众思想工作,引导群众树立合法合规建设和用地的意识,有效维护了乡村建设秩序。党员干部在这些工作中以身作则,带领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p><p class="ql-block"> 全国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的全部编制完成,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果。广大党员干部应以此为契机,深入学习清单内容,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将清单要求切实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在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按照清单履行职责,积极主动作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基层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基层治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