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黄房子

喜马拉雅

<p class="ql-block">和六十年前的中学同学去了哈尔滨最新的打卡地—黄房子。</p><p class="ql-block">好像回到了童年时代的哈尔滨,五六十年代,南岗花园街周边,马家沟到处可以见到形形色色的俄罗斯建筑,好多同学家住的就是所谓的黄房子。我家住在铁岭街,就是一栋二层的俄罗斯小楼。</p><p class="ql-block">我们上学的十七中学就是原来的乌克兰中学,校门前的奋斗路跑着最早的新能源电车——摩电。</p><p class="ql-block">后来,风格各异的俄式建筑被毫无特色的高楼代替了。城市变成水泥的森林。多亏了这片保留的黄房子是铁路局的房产,得以保留下来。</p><p class="ql-block">于是就有了值得回忆的地方,外地人年轻人体会国外风情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留个影吧,往后日子里最年轻的一天,最美丽的一天,最快乐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看见那高高的烟囱,那里一定是冬天时温暖的火墙,新出炉的面包飘着迷人的面香。</p> <p class="ql-block">板杖子(木栅栏)是那个时候随处可见的,合个影吧,把那段记忆牢牢的藏在心里。</p> <p class="ql-block">风车是画蛇添足的舶来品,成了打卡地之一。来都来了,留个影吧。</p> <p class="ql-block">鞍山街上就有几栋这种带玻璃阳台的房子。我九十年代在圣彼得堡在街上竟然遇到了住过那里madam,邻居相见格外亲切。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欢迎她有机会回来看看。</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的西大直街上,这种供路人休息的长椅随处可见。老两口重温恋爱时光。那时候都没有这么甜蜜,坐的相距二尺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