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青铜宴,——访中国青铜器博物馆

黎明之前

<p class="ql-block">昵称:黎明之前</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0976157</p><p class="ql-block">拍摄器材:华为 mate 50 pro,小米 12s Ultra</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宝鸡以集中收藏、研究和展示周秦时期青铜文化为主,馆藏文物数量多、种类全、价值高的国家一级博物馆。青铜器博物馆其前身是1956年的宝鸡市文物历史陈列室,1958年更名为宝鸡市博物馆,馆址在金台观内。1998年迁到公园南路,更名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馆,2015年11月15日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将大门前的标识更改为“中国青铜器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铜器博物馆的建筑外形运用高台门阙、青铜厚土的建筑语言,气势恢弘,厚重威严。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5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万平方米,文物修复保护实验室5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拥有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等48万余件,珍贵文物3245件,尤以商周青铜器著称于世。其中,何尊是“镇院之宝”,其腹底铸铭文“宅兹中国”,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录;逨盘、秦公镈等也是重要的国宝重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铜器博物馆,顾名思义这里的青铜器一定是最有魅力的,已进入博物馆的展厅我们就被大量的、名目繁多的青铜器所吸引,有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受,有种目不暇接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亚羌父乙罍是我们见到的第一个国家一级文物,2012年6月出土于宝鸡市石鼓山三号墓,在它的口沿内铸有铭文“(亚羌)父乙”四字,因此而得名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冉父乙卣也是石鼓山墓地出土的,也是属于商末周初的文物,因在器物上有“冉父乙”三个字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只“正鼎”也是石鼓山墓地出土的文物,石鼓山西周贵族墓是农民建房时偶然发现的,后经省市区组成联合考古队开展抢救性发掘的一座等级较高的贵族墓葬, <span style="font-size:18px;">墓地共出土各类文物 230 余件(组),其中青铜礼器有 92 件。</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鼓山汉墓的考古发现被列入“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墓葬时代为西周早期至商末周初。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就是青铜器博物馆中最重要的镇馆之宝之一:何尊。它是中国西周时期的青铜酒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何尊器内底部有铭文12行,共计122字,记载了周成王对宗小子何的训诰,提到周成王营建成周、迁都于洛邑、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我们又见到一件青铜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就是青铜器博物馆最重要的藏品之一:逨盘。它是2003年在眉县马家镇杨家村窖藏中出土的。逨盘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被誉为“中华第一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逨盘的内底铸有铭文21行、共372个汉字。以单逨的口吻详细记述了单氏家族从高祖单公到逨八代人的征战、理政和管治的历史,其间提到了文王、武王、成王等12位周王,仅未及西周的末代王周幽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逨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字数最多的国宝,其铭文第一次以实物印证了《史记·周本纪》所记西周诸王名号和次序的正确性,对“夏商周断代工程”所拟定的西周年表作出了检验,具有证史补史的作用,被誉为“青铜史书”。同时,它也为西周晚期青铜器的谱系研究、断代研究提供了标准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亚羌父乙罍是商末周初的文物,这件文物是2012在渭滨区石鼓山墓地出土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青铜器博物馆我们见到大量的青铜器,其中数量最多的便是鼎,有不少都是“国之重器”!这些鼎代表着王权、代表着身份和权利,所以才有“一言九鼎”的成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xing(对应的繁体字是在是找不到)簋,是西周时期的文物,1976年法门镇庄白村一号窖藏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弓鱼(由弓鱼两个字组成,现代计算机字库没有这个字,它读xing)盆,也是西周时期的文物,与上面的文物是同批出土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九祀卫鼎是西周时期的文物,这件文物是1975年在岐山县京当镇董家村一号窖藏出土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秋时期的秦公镈是又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它是1978年在宝鸡市陈仓区太公庙村出土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镈身上有135字铭文,是大篆向小篆的过渡性文字。铭文大意为秦先祖襄公受天命被授以宅、国,文公、静公、宪公勤奋做事,光明显赫,铭文中的“我”是秦武公,他记述了自己朝夕虔祀祖先、纳聚贤才、励精图治的心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秦公镈的出现订补了史书对秦国历史记载的错误和不足,是研究秦国历史的珍贵资料,也有助于了解春秋早期秦地的青铜铸冶技术及音乐文化,同时其铭文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是学习金文书法的上佳范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蟠螭纹盘也是春秋时期的文物,它是宝鸡市文物交流中心征集来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件西周时期的公臣簋也是1975年在岐山县京当镇董家村一号窖藏出土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件善夫旅伯鼎也是西周的文物,它同样是1975年在岐山县京当镇董家村一号窖藏出土的。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批窖藏文物的丰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文物是做什么用的?你绝对猜不到,这是一个当时王的头顶装饰物,我们看了就想这么大的一个青铜器顶在头上不会把脖子压坏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蒜头瓶是秦代的文物,是捐赠给青铜博物馆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逨盉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珍贵藏品,为国家一级文物,于200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窖藏,逨盉是西周晚期的盛酒器,也是古人调和酒、水,用以调节酒味浓淡的器具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逨盉通高48厘米(一说48.5厘米 ),长52厘米,重12公斤(千克),整体造型独特、构思奇妙 ,艺术价值极高。逨盉的器盖内壁铸有铭文3行20字,内容为“逨作朕皇高且单,公圣考尊盉,其万年子孙永宝用” 。铭文的大意为,逨盉是西周单氏家族第八代单逨为祭祀其皇高祖单公而精心铸造的一件礼器,寄托着单氏家族希望家族长盛不衰、绵延永久的美好愿望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逨盉将天上飞翔的凤鸟、地上奔跑的老虎、水中遨游的巨龙巧妙结合,呈现出“龙腾虎跃凤呈祥”的吉祥画面,让原本庄严肃穆的礼器增添了生动活泼的气息。同时,以龙、凤、虎作为沟通天地、人神的使者,体现了动与静、刚与柔的相互烘托、彼此呼应,展现了世间万物平衡和谐的美好境界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漁(原字是“弓鱼”,读鱼)伯双耳方坐簋又是一件西周时期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象尊做的非常形象,它也是和是一个文物同批在渭滨区如家庄出土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造型奇特的文物叫井姬盂鏙(cui) ,是西周中期时期的文物,鏙是一种盛酒器,井姬盂鏙也是一件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盂鏙的盖内有铭文二行八字“弓鱼伯匄井姬用盂鏙”,表明此器是弓鱼伯为妻子井姬所铸造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它是西周时期写实动物形青铜器的代表作之一,不仅造型奇特,纹饰精美,体现了当时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同时也为研究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诸侯国关系以及当时的生态环境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柄春秋时期的金柄铁剑是春秋时期的文物,1992年在渭滨区神农镇益门堡村出土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青铜器博物馆中除了大量的、品类繁多的青铜器外,还有大量的陶器、玉器等文物。这种陶罐便是仰韶文化时期的文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个重要的考古学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持续时长约200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仰韶文化是我国分布地域最大的史前文化,涉及河南、陕西、山西、河北、甘肃、青海、湖北、宁夏等地,北抵内蒙古河套地区、东北到辽西地区、东与山东境内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相接,南部与大溪文化、西与马家窑文化接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罐,其彩绘纹饰代表那个时期古人的审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唐代的镇墓兽,可以看出制造工艺已经相当考究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一对唐代的胡人俑,可以看出唐代对外交往的频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错金银壶是春秋时期的文物,它是在金台区刘家窑出土的。从壶身的精美程度可以看出距今2700多年前春秋时期这种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些是距今两千多年前东周时期的陶鼎,仔细观察鼎身上的花纹依然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只陶罐是西周时期的文物,罐身的装饰更加复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只绿釉陶壶是汉代的文物,可以看出其烧制工艺又有进展,已经可以烧制表面釉化的物品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观过青铜器博物馆仿佛是经历过一次饕餮青铜器盛宴,这里周秦到唐代的青铜器应有尽有,好多青铜器的名字都是第一次听说的,这些精美的青铜器让我们对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我们这个国家五千年的辉煌文明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希望我们今后能更加深入了解生活在这个文明古国的古老文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