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阳光洒在大地上,我们来到了“财政部沙洋‘五·七干校’旧址”。这里承载着一段特殊的历史记忆,石碑静静地矗立着,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我们站在这石碑旁,思绪仿佛被拉回到了那个年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一位老人站在财政部五七干校门口,他戴着红围巾,身穿黑大衣,手里拿着保温杯。他站在那里,像是在回忆着什么。他身后的树木与砖墙建筑,是这个干校曾经的模样。这些建筑虽然有些斑驳,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氛围。老人或许就是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他现在站在这里,是来寻找那些遗失的记忆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的一草一木似乎都带着历史的痕迹,那刻有“财政部沙洋‘五·七干校’旧址”的石碑,是这个地方最鲜明的标志,它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也见证了曾经在这里发生的一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展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展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远处,有两位男士站在财政部五七干校大门处合影留念。他们站在这里,或许是在用这种方式来纪念这个地方,纪念那段历史。这个大门是进入干校的通道,它见证了无数人进出的身影,也见证了干校的兴衰。</span></p> 原五七干校的环境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出干校的房间,来到户外。在蓝天白云下,有一排高大的树木沿着道路排列。这排树木像是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干校。它们见证了干校的春夏秋冬,也见证了干校的变迁。沿着道路走着,仿佛能听到树木在风中低语,讲述着干校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干校里还有一个蔬菜园,大白菜长势喜人,周围还种植着各种蔬菜。这个蔬菜园是干校自给自足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干校的一角,有一堵红砖墙,旁边是一个长满青苔的老树桩,旁边还生长着一棵黄色叶子的小植物。红砖墙和老树桩是干校古老历史的见证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干校里,有一个指示牌指向“自修楼”、“图书馆”的方向。这个指示牌就像一个指引者,引导着人们去探寻干校更多的地方。沿着指示牌的方向走去,或许能发现更多关于干校的秘密。那座建筑物在远处静静地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它里面或许还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通过参观,对这个地方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span></p> 留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图片:郭德茂、一片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字:一片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编辑:郭德茂、一片叶</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