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陪伴了上海人13个月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展,于8月17日落下了帷幕,这一横跨了两个炽热夏天的“现象级大展”,一如上海盛夏的气温,热度不减。</p><p class="ql-block">展览闭幕前最后一周连续开放168 小时(持续7天7夜),累计接待观众总数2,777,966人次,一举刷新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文物类特展参观人数的最高纪录。</p><p class="ql-block">埃及展的火爆并非偶然,它精准命中了公众对稀缺文物与深度文化体验的渴望,稀缺展品与中国视角的独特讲述构建了展览的硬核内容,沉浸式互动体验拉进了文明距离,而最终的168小时的不眠狂欢,则将这场展览推向最高潮,深深烙印为这座城市的共同记忆。</p><p class="ql-block">手机拍摄📱敬请浏览🙏🙏🙏</p><p class="ql-block">拍摄器材 vivo X200 pro</p> <p class="ql-block">作为有史以来在埃及境外举办的最大规模古埃及展。</p><p class="ql-block">此次大展一共展出了788件来自埃及的文物和19件中国文物,其中有233件文物属于全球首展,它们均是在萨卡拉遗址中最新出土的文物,95%的文物属于在亚洲国家首次展出。</p><p class="ql-block">《法老的国度》展区以古埃及人眼中的众神世界为切入点,全面展现了古埃及的神灵世界与生活文化、宇宙观、社会秩序、文字书写、工艺水平以及墓葬文化等多个层面。</p><p class="ql-block">其中,镀金木乃伊面具、祭司拉美斯的跪姿抱碑像、埃及众神雕像、法老和王后雕像等重点展品,无不透露出法老文明的神秘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画有船、动物和鸟类的陶罐 </p><p class="ql-block">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5300—前3000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前王朝时期王陵出土的器皿显示,国王从这时开始使用某些特定的装饰主题来彰显王权。</p><p class="ql-block">这只陶罐上出现的王室狩猎和船只航行图案一直被古埃及人使用到了法老文明的末期。</p> <p class="ql-block">饰有莲瓣纹的彩绘瓶 </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复活的奥赛里斯像 </p><p class="ql-block">第26王朝(公元前664—前525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尊雕像相当罕见地表现了冥界之主复活的一幕。</p><p class="ql-block">奥赛里斯俯卧在制作木乃伊用的石床上,手臂僵直地放在身体两侧,头部抬起,直视前方,显示了他从死亡中重生的神秘能力。</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神话中把第一位国王转化为死神,国王死后还能复活,并成为另一个世界的国王。</p><p class="ql-block">古埃及社会之所以稳定,与王权理念有密切关系,相信国王是神的存在,相信国王得永生。</p><p class="ql-block">古埃及人对世界的神话认知,诞生出了王权的政治、神人共存的文化仪式。</p> <p class="ql-block">奥赛里斯三神像 </p><p class="ql-block">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60年) </p><p class="ql-block">伊斯梅利亚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从左到右分别为伊西斯、奥赛里斯和荷鲁斯。</p><p class="ql-block">中间的奥赛里斯头顶时期标志性的阿泰夫王冠,两侧有羽毛和水平的角装饰。伊西斯头顶王座,荷鲁斯则是隼头人身。</p><p class="ql-block">奥赛里斯,冥界之神,伊西斯,王座的守护者,荷鲁斯,王权之神。他们的故事交织着死亡与复活、悲伤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奥赛里斯头像 </p><p class="ql-block">第26王朝(公元前664—前525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埃及冥王奥赛里斯在古埃及人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象征着生命的重生与再生,超越了死亡的恐惧。</p><p class="ql-block">作为冥界的主宰,他的形象既是死亡的象征,又是再生的化身,与阎王有所不同,奥赛里斯的信仰更强调死亡后的重生和再生过程。</p> <p class="ql-block">伊西斯怀抱荷鲁斯像 </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女神伊西斯怀抱孩童形态的荷鲁斯神。孩童形象的塑造遵从了裸体和单绺侧辫的基本范式,但省略了口含食指的标志性动作。</p><p class="ql-block">女神与神子皆正视前方,庄严肃穆,只有身体接触,而无感情互动。</p><p class="ql-block">雕像展示了古埃及艺术中的这个盛行母题,而这样一个温情时刻,却被雕刻得如此的庄严肃穆,也体现了古埃及的造像特征:神像必须遵循庄严肃穆的规范。</p> <p class="ql-block">奥赛里斯站像</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332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个奥赛里斯铜像,展示了典型的奥赛里斯的样子:头戴装饰有羽毛和羊角的阿泰夫王冠,双手分别握着连枷和权杖,象征着神圣王权;身体呈被裹尸布包裹的木乃伊造型,象征着复活和永生,庄重神圣的神态反映了他冥界之主的尊贵地位。</p> <p class="ql-block">石刀 </p><p class="ql-block">早王朝时期(约公元前3000—前2686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带有赛门凯特王名的石碑 </p><p class="ql-block">第1王朝(约公元前3000—前2890年) </p><p class="ql-block">阿拜多斯出土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石碑出土于赛门凯特陵墓东侧,是陵墓入口处的一对石碑之一。碑上刻有赛门凯特的荷鲁斯名,意为“神的同伴”或“体贴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刻有王名的石碗 </p><p class="ql-block">第2王朝(公元前2890—前2686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石碗外侧刻写了国王哈特普赛赫姆威的荷鲁斯名,表现形式为荷鲁斯站在象征宫殿的符号“塞拉赫”上,符号内写有国王的荷鲁斯名,意为“两股力量皆获满足”,表明这位国王在位期间维护了上、下埃及的统一与秩序。</p> <p class="ql-block">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像 </p><p class="ql-block">第12王朝(公元前1985—前1773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统治埃及长达四十五年,期间曾与其父辛努塞尔特三世共治二十年,埃及在他们的统治下进入了中王国的“黄金时代”,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有了显著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这尊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的雕像为典型的中王国国王雕像风格,他被刻画为一名表情严肃而略带忧虑的中年人,以凸显在治国上的殚精竭虑。</p> <p class="ql-block">瓦赛赫项圈 </p><p class="ql-block">第12王朝(公元前1985—前1773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项圈属于公主努布霍泰普提-赫来德,被放置于公主木乃伊的脖颈处。出土时珠子已散落,后由埃及学家复原。 </p><p class="ql-block"> 瓦赛赫在古埃及语中意为“宽”,这一命名形象地体现了项圈的外形特征。</p><p class="ql-block">由于项圈体积大、质量重,所以背后常有配套的门赫特平衡坠作为配重。</p><p class="ql-block">这件瓦赛赫用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彩珠串成,两头用鹰隼头装饰物固定,非常吸引人。</p> <p class="ql-block">哈特谢普苏特跪像 </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她应该是古埃及历史上唯一一位称得上真正女王的人物。</p><p class="ql-block">在古埃及女性要成为国王实属不易,哈特谢普苏特首先通过讲故事来确立自己的合法性,即将自己塑造成阿蒙神的女儿。</p><p class="ql-block">在逐步掌握权力的过程中,她的雕像也从女性形象逐渐转变为男性统治者的形象。</p><p class="ql-block">正如这个雕像,女王戴上了假胡子,穿上了男性的围腰短裙,她最终变成了“他”。</p> <p class="ql-block">阿蒙荷太普一世碑(有拉美西斯四世铭文) </p><p class="ql-block"> 第20 王朝 (公元前1186—前1069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石碑描绘了身着盛装的第18王朝国王阿蒙荷太普一世,左上角是他的两个王名圈,周围一圈铭文则是拉美西斯四世的王名,表明石碑制作时间远晚于阿蒙荷太普一世的统治时期。</p> <p class="ql-block">图特摩斯三世像 </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 </p><p class="ql-block">索哈杰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图特摩斯三世,一生征战17次并赢得胜利,被称为“古埃及的拿破仑”,在亚洲的土地上奠定了帝国统治的基础,古埃及帝国进入了辉煌时期。</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像 </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 </p><p class="ql-block">马特鲁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他可能是古埃及历史上最著名也最成功的国王,在位67年,活到九十多岁,生育了一百多个孩子。</p><p class="ql-block">1881年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被发现。1974年,考古学家注意到它的状况不断恶化,于是将其送往巴黎接受真菌感染的治疗。</p><p class="ql-block">在旅行前拉美西斯甚至获得了埃及护照,其中标注了他的职业为国王。</p> <p class="ql-block">这个拉美西斯二世像,雕像五官刻画清晰,肌肉线条流畅。</p><p class="ql-block">应该是未完成的,但肩膀上刻着他的名字,因此得知他的身份。</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像</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一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被放在C位的,是拉美西斯二世挪用的神像,本来是一尊普塔神,非常精美。</p><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把自己的名字刻上去,用自己的特征加以覆盖,就成了自己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他被誉为“古的拿破仑”,他领导的古埃及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建造了众多神庙和雕像。</p> <p class="ql-block">阿蒙神妻舍普恩威瑞特二世像 </p><p class="ql-block">第25王朝(公元前747—前656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主神阿蒙的神庙祭司实力越发强大,富有又有权力,国王创造了阿蒙神妻这一职位,让公主担此重任,为的是王室与神庙祭祀之间的权力博弈。</p><p class="ql-block">这个雕像非常精美,很多书用它做封面,能借到非常难得。</p> <p class="ql-block">荷鲁斯圣船像 </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尊青铜雕像刻画的是鳄鱼神背上的荷鲁斯圣船。</p><p class="ql-block">鳄鱼代表索贝克神,同时也象征国王的权柄与力量,它背上的荷鲁斯圣船中载有荷鲁斯的神龛,呈现了荷鲁斯战胜恶神塞特的庆祝场景。</p> <p class="ql-block">青铜盾形挂坠 </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带哈托尔头像的叉铃 </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叉铃是一种乐器,其清脆的声音被古埃及人认为能驱散邪恶,带来神的祝福。叉铃也是哈托尔和巴斯泰特两位女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戴有假胡须的国王像 </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 </p><p class="ql-block">索哈杰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的雕刻艺术趋于成熟,相较以往端庄、威严、呆板的国王像,这时的雕像更突出优雅、柔和、精致的风格,虽然依旧遵循许多古典的准则,但表现较为自由。</p> <p class="ql-block">塔沃瑟瑞特王后的黄金串珠项链 </p><p class="ql-block">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6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条塔沃瑟瑞特王后的黄金串珠项链,镂空的金珠串联,矢车菊珠坠精致美丽,展现了古埃及金匠的精心设计和高超技术。</p> <p class="ql-block">黄金舍布伊项圈 </p><p class="ql-block">第21王朝(公元前1069—前945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国王以黄金作为给予有功之臣的赏赐,这种黄金也被称为“荣耀之金”,往往采用舍布伊项圈的形式。</p><p class="ql-block">舍布依项圈由黄金珠串组成,象征太阳神的光芒和生命力,国王自己也佩戴这种项圈作为首饰。</p> <p class="ql-block">卡埃姆赫塞特及妻儿彩绘雕像 </p><p class="ql-block">第6王朝(公元前2345—前2181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夫妻二人并肩而坐,身居高位的丈夫头戴精致的假发,正襟危坐,妻子则亲昵地用右臂揽住丈夫,表示对一家之主的支持和守护。</p><p class="ql-block">他们的儿子立于父母之间,身高仅到父母的小腿,赤裸全身,吸吮食指,留有短发,体现出古埃及儿童的典型特征。</p><p class="ql-block">男性在户外多,女性养尊处优,所以男的肤色深,女的肤色白。</p> <p class="ql-block">怀抱阿蒙神龛的玛胡赫跪像 </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座雕像的主人玛胡赫是拉美西斯二世时期的阿蒙第一祭司,他身穿精致的带褶长袍,头戴假发,双手环抱着他所侍奉的阿蒙神的神龛。</p><p class="ql-block">神龛上的铭文写有玛胡赫的其他官衔:世袭贵族、地方长官、王室书史、上下埃及的祭司总管、阿蒙神的谷仓总管。</p> <p class="ql-block">这个怀抱阿蒙神龛的玛胡赫跪像,凸显了神明与供奉者(即贵族玛胡赫)之间的亲密关系。</p><p class="ql-block">这种跪像出现于新王国时期,此前都是站着的,这体现了神与人关系的变化。</p><p class="ql-block">古王国时期王是最大的,以王为神,新王国时期以神为王,神权更加强大。</p><p class="ql-block">这个雕像非常精美。</p> <p class="ql-block">伊蒙荷太普铜坐像 </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伊蒙荷太普是第3王朝时国王乔赛尔的宰相,也是萨卡拉梯形金字塔的设计者。</p><p class="ql-block">由于开创性地发明了金字塔这种纪念性的建筑,伊蒙荷太普逐渐被神化为智慧与学识的化身。</p><p class="ql-block">他也被尊奉为书写和医药之神,希腊人将其等同于宗教的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p> <p class="ql-block">描绘雕像制造过程的浮雕 </p><p class="ql-block">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55—前1650年) </p><p class="ql-block">索哈杰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未完成的雕像呈现坐姿,工匠正单膝跪地雕刻这尊雕像的面部。</p><p class="ql-block">可以看到雕像比工匠大很多,这也是古埃及艺术中的特点之一,用身形大小来表示人物的身份地位。</p><p class="ql-block">这是索哈杰省博物馆的珍藏,属于去了埃及也大概率不会去看到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王后半身像浮雕板 </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国王和王后头像双面浮雕板 </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梅米彩绘假门</p><p class="ql-block">第5—6王朝(公元前2494—前2181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本展品是古埃及墓葬中的典型假门。它是在萨卡拉的乌尼斯金字塔群周围发现的。</p><p class="ql-block">假门顶部有花柱状的门楣,下面最外面一环刻有象形文字铭文,正中央刻画了墓主人梅米坐在供桌前接受供奉的场景,画面的上下也有象形文字铭文,内外两环的底部都各画有一对人像。</p> <p class="ql-block">狒狒形图特像</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图特是古埃及掌管月亮、医学和智慧的神祇,图特神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形象,一为朱鹭,一为狒狒。</p><p class="ql-block">本次展出的图特圆雕出自新王国时期,狒狒形的图特神蹲坐在地。</p><p class="ql-block">浓密的鬃毛覆盖了大部分身体,胸前挂着刻有太阳圣船的矩形挂坠,双爪搭在膝头,神态沉稳从容,细节处雕刻精美。</p> <p class="ql-block">书吏坐像</p><p class="ql-block">第5王朝(公元前2494—前2345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座书吏雕像以工作时最常见的姿势盘膝而坐,头上的中分式假发是古王国时期流行的发式。</p> <p class="ql-block">包金朱鹭像</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类朱鹭像一般用于放置朱鹭的木乃伊。</p><p class="ql-block">朝圣者会购买与自己信仰的神明相关的神圣动物木乃伊,供奉在神庙的祭坛上,用于探问神谕、祈求保护或虔诚还愿。</p> <p class="ql-block">斯芬克斯像 </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镀金面具 </p><p class="ql-block">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30—公元395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黄金手指套</p><p class="ql-block">第21王朝(公元前1069—前945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18王朝之后,木乃伊制作中开始使用手指套和脚趾套,目的是保护死者的遗体,防止脱水过程中手指和脚趾的脱落,有时也用它们来代替死者残缺的指头。</p> <p class="ql-block">石灰岩彩绘碑</p><p class="ql-block">第20王朝(公元前1186—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彩绘石碑我个人很喜欢,它们的色彩,在几千年后的现在看起来竟有一种鲜活的感觉。</p><p class="ql-block">而如图画般的象形文字,不仅是说明的铭文,更有一种奇妙的装饰感。</p> <p class="ql-block">伊奥尼特女神坐像 </p><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 </p><p class="ql-block">卢克索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雕像于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于卢克索的阿蒙荷太普三世神庙的庭院中,是考古学家发现的首个伊奥尼特女神雕像。</p><p class="ql-block">伊奥尼特是底比斯的一位地方神,在新王国时期被纳入卡纳克当地的九神组。</p> <p class="ql-block">守护国王的鹰神雕像</p><p class="ql-block">第30王朝(公元前378—前343年)</p><p class="ql-block">荷鲁斯神以鹰隼之姿站立,双爪之间站立着国王的形象以示庇护。</p><p class="ql-block">可以看到王权神话贯穿始终,直至古埃及最后一个本土王朝时期,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森奈穆特与公主奈芙尔拉像 </p><p class="ql-block">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森奈穆特是18王朝女王哈特谢普苏特最宠爱的大臣,他虽出身平民,却因过人的才干而被提拔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p><p class="ql-block">森奈穆特还担任了哈特谢普苏特和图特摩斯二世的独生女奈芙尔拉的家庭教师。</p><p class="ql-block">雕像中的小公主梳着埃及儿童独有的侧辩,从老师的怀中探出头来,显得调皮而充满生机。</p> <p class="ql-block">舍本索普度特坐像 </p><p class="ql-block">第22王朝(公元前945—前715年) </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雕像的主人舍本索普度特是阿蒙第一祭司和赫拉克利奥波利斯的将军尼姆洛特之女,也是国王奥索尔孔二世的孙女。</p><p class="ql-block">她头戴宽大的假发,左手持莲花,双足赤裸,四肢外侧刻有神灵,雕像上可见奥索尔孔二世的王名圈。</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文明是世界历史上最辉煌的文明之一,古埃及的雕像作品也是人类文明的珍贵宝藏,是古埃及人民艺术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衷感谢给于我支持、关心、帮助的各位新老朋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