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别为小事抓狂》有感

阿开

1 <p class="ql-block"><b>《别为小事发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别为小事抓狂》是一本让人在阅读过程中逐渐改变自己生活态度的有关心灵成长的图书。作者理查德·卡尔森博士通过100个小案例,向人们展示了如何避免为一点小事就开始抓狂,感觉世界末日即将到来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间诸事可笼统地分为大事和小事,而有些大事通过转变观念也可在某种程度上转变为小事,既然是小事,当然就可以平常心泰然处之,不必为其乱了手脚、失了分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这一生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一个人可以借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改变一生”——威廉·詹姆斯(W iliam James)。一个人可以通过改变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借以改变人生的轨迹,平和、放松的你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功和喜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别为小事疯狂》是一本32开的读本,作为一本睡前阅读的枕边书最是合适不过。在安静的夜晚,一边阅读这些小测试,一边对照自己的行为方式,你会不经意间地会心一笑,也会不自觉地眉头紧簇,因为这些小测试会深深地触动你的内心深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本书有100篇文章,每篇文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从中节选了几篇文章与君共享。</p> 2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跟不完美和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文章的开端,作者就这样写道,“我还没见过哪一个绝对完美主义者的生活充满内在的安宁。完美的需求与内在安宁的渴望与相互冲突的。只要我们把焦点放在不完美上,我们就脱离了优雅与平和的目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数的完美主义者在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包括问题的处理方式、房间的布置,以及东西的摆放等等,总希望外在的一切运行方式是自己所满意的、希望的,一旦有不遂心的地方,就会把全部的注意力聚焦在这个问题上,从而忽视了大多数的美好,内心开始不得安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了这篇文章,感触良多,因为多数时候自己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总是想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尽可能做到完美,否则就会焦虑。就像这次租房,自己新添了飘窗垫、沙发巾、灯、餐椅、油烟机等诸多东西,完全把一个出租的房子打造成了自己家的模样。跟先生提起此事,先生说,还是按着你的想法来吧,不然你的心里就会不痛快。闻言不免有些惭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完美主义者还有救吗?作者给出了如下答案:</p><p class="ql-block">当你陷入旧习,坚持事情不该保持现状时,温和地提醒自己一声:“此刻的生活现状很好。”当你消除所有生活领域的完美需求时,机会发现生活本身的完美。</p> 3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允许自己感到无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许是受所受的教育影响,一直感觉“无聊”是一件很可怕、很讨厌的东西,一旦自己感到有些无聊,便马上找点儿事做,把这个讨厌的“无聊”打发走。人生如此短暂,怎么能让自己无事可做呢?读了这篇《允许自己感到无聊》后,对待无聊的看法有所改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者是在跟一位华盛顿州拉康纳的临床医学家学习时,首次接触到这个想法的,知道偶尔无聊一下对自己有好处。当然,作者所言的无聊并非是几小时的游手好闲或懒惰,而是一种学会放松的艺术。这种无聊的锻炼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方法,只要静静地坐着就好,看天空云卷云舒、观庭前花开花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有许多焦虑和内心的挣扎,都是来自于过度忙碌的心灵。”其实,心灵也像人的身体一样,也是需要休息的。偶尔给心灵放个假,它就会更坚强、更敏锐、更专注,也会更有创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时,允许自己无聊也是一种放过自己、摆脱焦虑的一个方法。如果你最近感到有点累,不妨让自己无聊一下吧,这的确是个好主意!</span></p> 4 <p class="ql-block"><b>每样东西都留有“上帝”的指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篇文章开篇即提醒我们,上帝创造的万物都是神圣的。而人类的功课就是在看似不神圣的处境中找到神圣的意义。当我们学会了这门功课,也就学会了滋养我们的灵魂。当我们记起每样东西都留有上帝的指印时,就足以让它与众不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人们看到美好事物的时候,通常会赞叹是上帝的杰作,而每当看到或遇到不甚美好的事物时,往往会抱怨命运的不公。鉴于这种情形,作者如此写道,“我们看不见某个东西的美好之处时,并不表示其美好之处不存在。它只是暗示,我们看得还不够仔细,或是还没有足够的视野来看出它的妙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昨天去上瑜伽的路上看到美丽的夕阳,心中猛然想起了“每样东西都留有上帝的指印”,心中充满了感动。把“每样东西都留有上帝的指印”牢记于心,会让你的内心变得更包容、更柔软,每当遇见美好的事物时,会心生感恩;而当遇到不太美好的人或事时,则可以从中吸取力量。</p> 5 <p class="ql-block"><b>想象玻璃杯已经打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象玻璃杯已经打破”是作者在多年前参悟到的一个佛家法理,其根本点就是万物无常,即万物都有一个起点,同样也都有一个终点,从来处来,向去处去,最后尘归尘、土归土。这句话还让我想起一句话来,世间万物都是一个闭环,可能这也是能量守恒的一种体现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身边的一切被创造出来,又都将被消耗坏灭,就连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出生了、长大了、老了、离开了,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个哲理多少会让人心生感伤,但是,只要你细细地品味,就会有种释然的感觉由心而生,从而在遇到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可以保持镇定,还会由此而更加珍惜生命,珍惜周遭的一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在用扫地机器人拖地时,机器突然发出故障信息,不再行走。打了售后电话,得知机器已经坏掉,无法维修。这台机器人已经7岁了,7年来一直任劳任怨,从未出现过任何故障,不想今天突然就坏掉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想起了“想象玻璃杯已经打碎了”,也想起了“每样东西都留有上帝的指印”,心生感恩,现如今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交上了卷子走了。我会记得它的存在,记得和它一起打扫卫生的日子。</p> 6 <p class="ql-block"><b>凡事都会过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这样写道,“凡事不论好或坏、愉快或痛苦、赞成或反对、成就或过错、名声或耻辱,都会来来去去。凡事都有起点,也有终点,人生本如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完这篇文字,心中感慨颇多。是的,当我们感到愉悦时,我们就希望这个时刻能够长久地保持下去;当我们处于人生低谷时,又巴不得这段日子赶快结束。其实,无论一件事情多么美好,它带给我们的欢愉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淡,最后,连我们自己都会怀疑当初的自己为何会那么兴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样,当我们感到自己深陷痛苦的深渊无法自拔、无法呼吸时,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这颗心也会慢慢看淡、放下,虽然还会记得这件事情曾经发生过,但内心不会那么痛、那么疼,因为时间已经把那个伤口慢慢缝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心中牢记凡事都会过去,会让自己面对逆境时能保持着相对的平和、镇定,虽然并不容易,却十分管用,不妨可以一试。</p> 7 <p class="ql-block"><b>不断问自己:“这真的很重要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迷失和淹没在人生的混乱、责任与目标中,是轻而易举的事。一旦被淹没,你就可能忘记和延迟最接近、最亲近你心灵的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到这段话感到很亲切,因为每当自己在为某件事情而纠结、苦恼时,我就会问问自己,这件事情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这样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再过一个月、一年,乃至三年五载,我还会记得这件事情吗?也许,根本就不会在乎,也有可能会不再记得这件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常问下自己这个问题,可以帮助你重新调整自己的生活重心和节奏,把自认为重要的事情排在首位,鼓励你去做更有意义、更有爱心的决定,以防多年后会后悔没去做如此重要的事情。</p> 8 <p class="ql-block"><b>相信自己的直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信你的直觉,意味着倾听并相信内心那个安静的声音,它知道你需要做什么,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或者你的生活应该做什么改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人会排斥直觉,认为直觉没有经过大脑思考,是一种下意识的思维活动,是不可相信的。我本人一直很相信直觉,认为直觉是来自于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声音,换言之,直觉也可能来自于另外一个自己,而他并不受这个世界的感染,故而,他也许就能透过人类的表面现象,看到更加深刻的东西。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去相信自己的直觉,“这是张开双眼敞开心门的方法,是通往你的智慧与优雅的最大资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就开始相信你的直觉,你会在你的生活中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p> 9 <p class="ql-block"><b>对现状敞开心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在此篇文字的开端这样写道,“哲学中最基本的精神原则,是对现状敞开心扉,而不是坚持人生必须是某种样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人们的大部分烦恼都来自于对现状的不满,从而想让它变成自己心目中的模样。而一旦有一天你接受了目前的生活的生活状态,你也就和现状、和自己和解了,内心也就得到了安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允许花是花,树是树,也允许你是你,他是他,不过分地干扰他人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最大的慈悲。</p> 10 <p class="ql-block"><b>安排时间做内心功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在这篇文字里强调了精神修行的重要性,只要你想要修行自己 ,那么就一定会找出时间。“如果你先支付自己,总会有足够的钱还给每个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个人认为,这篇文字应该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一个人只有在内心修行上做文章,才找到了让自己内心平和的法宝,而其余的那些文字不过是教会你如何去修炼你的内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何去修炼内心呢?作者在文中给出了一个答案,“你可以做一个早起的人,预留一小时来阅读、祷告、反省、打坐、练瑜伽、运动或是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内心安宁了,整个世界都会安静了下来,也就不再会为了一些小事抓狂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