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岛叫人"想"家

海洋之蓝

<p class="ql-block">昵称:海洋之蓝</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486758</p> <p class="ql-block">清早出发,第三次应二哥二姐的邀请:回"家"过五一劳动节。</p><p class="ql-block">到杜家岛赶海去银滩戏浪等乳山深度游项目,过程感人,愈久弥新,一直没有成文,是在"想"在思考"家"对于这个年纪的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p> <p class="ql-block">二哥是同学的连襟,二姐是同学爱人的二姐,我爱人和同学的爱人处的很好,她们仨相处融洽,彼此投缘,才有了图中我们哥仨的友谊。</p><p class="ql-block">不知道看客有没有理顺其中的人物关系?</p><p class="ql-block">口罩期之前曾应邀来度过"五一"假,三年口罩😷管理松动后,我们又开始了接触,这是第三次应二哥二姐邀请:回家过节!</p> <p class="ql-block">我们两口子顺口就答应了!因为不是第一次,答应时也不假思索了。</p><p class="ql-block">同窗共读是学友、户外一起登山是驴友、一起考驾照成了车友……</p><p class="ql-block">还有一种友谊属于"家"的范围,二哥二姐说的回"家"是赴一场家人的聚会……</p> <p class="ql-block">杜家岛是乳山南端的海岛,是大陆的尽头,离陆地有0.3公里,穿过茫茫黄海,这条北纬37°线的对岸就是韩国。涨潮时是孤岛,海浪涛天🌊需要摆渡才可以上岛,岛上128米的险岛山,山石险峻,悬崖峭壁,这座小岛历史上被称为"险岛"。</p> <p class="ql-block">在村里房头画着杜家岛村的大体轮廓。从形状上来看,有点像意大利西西里岛的迷你版。</p><p class="ql-block">观看轮廓图不难发现:杜家岛的西侧地势险峻(杜家岛因此又名为险岛),东侧沿海相对平坦,并且海岸线形成一个湾状。住户多分布在东部这片区域…</p> <p class="ql-block">岛屿和陆地之间有一道浅滩,涨潮时海水没过,成为孤岛,退潮时与陆地相连,步行可过。在地理上把这种形式的岛称为陆连岛。1976年岛屿和陆地之间修建了一道长堤,结束了靠摆渡通行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如今开车就可以来到岛上……</p> <p class="ql-block">西部山势陡峭险峻,险岛山就位于西部,这里适合爬山、探险等活动……</p><p class="ql-block">东部则适合海产养殖。</p> <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这片海域就是海防要塞。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入侵在这里设立海阳守御千户所,初期屯兵1120人,可谓重兵把守。清顺治初年(约1644年后)守御千户所的撤销,海阳所作为地名延续,但军事驻兵职能终止‌。</p><p class="ql-block">从明朝的1398年持续至清初的1644年,官方屯兵的历史达246年。</p><p class="ql-block">据历史记载这些兵源来自云南和越南(明朝时属于藩属国),远离家乡,肩负戍边任务,来到这片当时还处蛮荒的东夷之地,经历改朝换代,撤防等重大历史变迁,他们及他们的后代早已融入了这片土地……</p><p class="ql-block">受当时的条件限制他们要克服重重困难登岛防御倭寇,登岛难守岛艰苦,这里是名副其实的险岛。</p> <p class="ql-block">叶落归根,故土难离!如果生活安逸离家是需要很大的决心的。</p><p class="ql-block">闯关东、下南洋、走西口是清朝中后期大规模迁徙的记录📝</p><p class="ql-block">根据《乳山市村庄志》记载,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杜姓迫于胶东西部人口稠密土地少等生存压力,由山东省即墨县羊山后出发,沿海阳南部海岸线航行至乳山口,最终抵达大乳山南侧的险岛定居安村。</p><p class="ql-block">也有记载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杜姓从即墨迁入险岛。<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讳“险”字,后改险岛为杜家岛。</span></p><p class="ql-block">同时宣示了主权:这里是杜家的岛屿🏝️即使后来有其他姓氏的人迁入,杜姓依然有优越感。</p><p class="ql-block">据《邱氏族谱》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年),杜姓始迁祖杜亲统与邱姓始迁祖邱贵等人从云南乌撒街(今贵州毕节附近)迁至山东青州,后于永乐十年(1412年)迁至即墨鳌山卫北门口,最终定居于南邱家白庙村。 ‌</p><p class="ql-block">1644年撤军户到1683年杜姓上岛近40年跨度,杜姓先民应该早就探索过险岛,并有计划的搬迁登陆,不是偶然发现才住扎下来吧!</p><p class="ql-block">如果即墨移民和乳山的军户都来自云南,他们之间是否早有联系,来险岛是老乡投奔老乡?家族之间的奔赴投靠?</p> <p class="ql-block">他们在岛上建房安家</p> <p class="ql-block">凿井开荒,繁衍生息,逐渐形成规模……</p> <p class="ql-block">杜家岛是战争时期的海防前哨。1945年日军曾想从杜家岛登陆进军威海,在这里受到军民有力阻击。新时期这里也曾有驻军,在孤寂的小岛上深有感触地唱过那首《战士的第二个故乡》: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咱岛儿小,远离大陆在前哨,风大浪又高……</p><p class="ql-block">稚气未脱的士兵,以岛为家,用最青春的芳华岁月在杜家岛2.32平方公里‌、岛岸线长10公里的面积和长度范围内日夜坚守,是不是在星夜哼唱过《想家的时候》?</p><p class="ql-block">后来随顺应时代的大潮脱下军装回到生养自己故乡,融入大众之中……</p> <p class="ql-block">岛上保留了原部队营房,现已被渔民改造成“岛上人家”渔家乐。 ‌有的被渔民用作堆放渔具的仓库。 ‌</p><p class="ql-block">谁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曾经的营盘变成了民宿,那些脱下军装的小战士,你在家乡还好吗?</p><p class="ql-block">是不是无数次回忆起这里的一草一木参与建设过的一砖一瓦?原来在岛上想家,回到家又开始想岛,当过兵的人才能理解那段个人生涯里的光荣历史有多难忘!</p> <p class="ql-block">岛上的防空洞,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时期的产物,那些服役于此的年轻士兵很多时候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这项工程建设吧!</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杜家岛小学校舍,建于1964年4月,上个世纪末荒废,转眼已经过去二十多年,早已人去屋空,黑板上的值班表还清晰可见,当年那些正处于童真年代的小孩还记得最后一课的情景吗?</p><p class="ql-block">学生多是岛上人家的孩子,看一个写手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他说:口渴了,课间可以溜回家喝水,一个暑假赶海采集的海螺🐚,五角一斤,一个暑假买了一个足球⚽足球场很小海岛地势不平,踢跑了的足球要捡回来需要五分钟时间……</p><p class="ql-block">印象最深的是现居青岛的他回答了"家"对于他的意义:家是"故乡",是"父母"!</p><p class="ql-block">他愿意回家,回家看父母!喜欢走在故乡的小岛上,那里是他的地盘……</p> <p class="ql-block">杜家岛是二姐和同学夫人许老师熟悉的地方,当年她们姐弟四人随当教师的父母登岛住扎下来,父母成了岛上居民尊敬的老师,她们在这里学习,即使在那个年代登岛也是奉献的,险岛太小,出岛看天气情况,没有在陆地上的生活方便。</p><p class="ql-block">回想那几年的岛上岁月,最开心的是赶海!放学后妈妈做手擀面🍜爸爸灶下烧火,几个姊妹到海滩赶海,一会功夫带着收集到的蛎子蛤蜊等跑回家,真真新鲜的海鲜打卤面就出锅了!那美味……</p><p class="ql-block">生活在半岛内陆,离海有一段距离,羡慕海边的人随时可以吃到鱼肉等海鲜,后来荣成海边的战友告诉我光吃鱼没有米面等碳水在体能上是不行的。</p><p class="ql-block">农民和没有土地的渔民需要交换商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杜家岛南端海边的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尤其是在风大浪急的时候,海水边退边在风浪的推波助澜下撞击着岸边的礁石……</p> <p class="ql-block">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p> <p class="ql-block">退潮中波涛汹涌的黄海水,气温回升,海上还升腾着雾气,海风吹面不寒,一切都刚刚好……</p> <p class="ql-block">媒体上经常上演老板前边撒蛤蜊游客后边赶海拾蛤蜊的"假赶海"表演,这里随处的成堆的小螺岩石上满布的海蛎子以及石头下躲迷藏的小螃蟹🦀,你要劳神这一堆的备选中挑选抓螃蟹🦀还是撬海蛎子?</p> <p class="ql-block">这些所谓的"螺"在鲸鱼或海龟的背上是不是就是藤壶了呢?</p> <p class="ql-block">鲸鱼🐳背上寄生的藤壶,令巨大的鲸鱼苦不堪言,只好向人类发出求救🆘</p> <p class="ql-block">这些海蛎子壳看似没有开发的意义,其实层层叠叠的蛎壳中间可能潜藏着一个更大的,你有心搜查就一定会有收获……</p> <p class="ql-block">同学来过多次,对于这里的地貌赶海的技巧已经驾轻就熟了……</p> <p class="ql-block">小螃蟹🦀手到擒来</p> <p class="ql-block">这位探索发现中……</p> <p class="ql-block">后面应该是杜家岛附属的浦岛,上面是没有居户的……</p> <p class="ql-block">退潮之前这些都在海水里,这些岩石🪨上的贝类,早就熟悉潮涨潮落的规律,静待海水回潮吧!</p> <p class="ql-block">杜家岛的海滩被称为蛎壳沙滩‌:西南部退潮时与浦岛相连,覆盖着厚层蛎壳,鹅卵石隐于其中。 ‌</p> <p class="ql-block">少见多怪的我以为这是石头🪨上天然的螺纹,后来才知道这是海螺🐚爬过的痕迹,经过一次涨潮再退超后几天不是这个样子了……</p> <p class="ql-block">我又查了一些资料:岩石主要为灰白或肉红色的褶皱岩层,富含矿物质,部分鹅卵石镶嵌金属条纹。 ‌</p><p class="ql-block">哪个答案是真的呢?下次落潮再来取证?</p> <p class="ql-block">蛎壳沙滩🏖️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二哥二姐准备的赶海工具:水桶🪣手套🧤和钳子🛠️</p> <p class="ql-block">忙碌的小朋友</p> <p class="ql-block">奶奶负责采集孙子关注收获</p> <p class="ql-block">换牙中的瓜瓜小朋友:看看我的成果</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鲜吃海蛎子,满嘴的甜鲜,不用麻辣调料烹制,现采现吃,好吃到停不下嘴👄</p> <p class="ql-block">礁石上铲下的海蛎子,撬开,直接食用,可能海水还没有风干,蛎子肉自带的甜鲜加上海水的一丝丝咸,每一口都是对味蕾极致尽情的纵容……</p> <p class="ql-block">味道太美啦!</p> <p class="ql-block">乳山的牡蛎🦪名声在外!</p> <p class="ql-block">赶海是一门学问:置身度外会觉得毫无乐趣,当投入其中搬开一块石头发现下面躲着一只螃蟹🦀,神经立刻兴奋起来,马上扩大搜索范围,惊喜不断,收获满满,那种感觉不是语言可以表达的……</p> <p class="ql-block">看👀又有了收获!</p> <p class="ql-block">许老师变身摄影师</p> <p class="ql-block">祖孙三代</p> <p class="ql-block">又铲下一个肥大的海蛎子……</p> <p class="ql-block">岩石上的苦螺随手就是一捧……</p> <p class="ql-block">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收兵吧!</p> <p class="ql-block">意犹未尽的感觉,收队时还期待新发现……</p> <p class="ql-block">小朋友的裤子👖湿透了,好在细心的妈妈早有准备,马上给换了干净的衣服……</p><p class="ql-block">不比我们小时候在外面玩,如果衣服湿了等干了才敢回家,否则家长高兴了说两句不高兴了就打两下……</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回乡探亲的大姐不方便赶海,一直在海边晒着太阳🌞静静地看着等待着,有没有想起小时候父母叮嘱的那一句:看好你的弟弟妹妹!莫名又操起了当过老大的责任心❤️?</p> <p class="ql-block">回程离岛时看到杜家岛路边有棵树上有个乌鸦做的窝,树很低矮,稍高一点的人,可能稍借助一点器具垫高一点就可以俯瞰鸟窝🪺的全貌了,车子疾驰而过,没来的及惊呼!却留下了思考:杜家岛生态如此之好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鸟类如此安逸,根本不担心人类的打扰自在安"家"落户……</p> <p class="ql-block">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p><p class="ql-block">因为有雾🌫️不远处的大乳山不能用镜头记录📝</p> <p class="ql-block">午餐把酒言欢</p> <p class="ql-block">二哥邀了他的朋友作陪</p> <p class="ql-block">照片是留给后来看的,每一张都是从前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了解旁边的公园里的"湖"水,是咸的是海水……</p> <p class="ql-block">在特殊的有意义的地方合影,把此刻的记忆留在这个春天</p> <p class="ql-block">姐妹情深👭</p> <p class="ql-block">杜家岛赶海是一场激情的交响乐,银滩漫步则是一曲舒缓的小夜曲。银滩曾直白地称为"白沙滩",沙滩洁白细腻海岸线曲折蜿蜒海水清澈海风清凉……</p><p class="ql-block">沙滩拾壳、挖蛤蜊、追小螃蟹🦀同样能感受大海的魅力,跟杜家岛比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格。</p> <p class="ql-block">人们喜欢在沙滩上画心许诺言</p> <p class="ql-block">浪花袭来会将诺言封存带走吧!</p> <p class="ql-block">银滩房产曾经因为营销手段饱受争议上了"央视",随着更多的外来"候鸟人群"购房入住,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口碑也越来越好,这些维吾尔族朋友离开他们的家,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定居,并把他们的歌舞带到了银滩,就是对这里最好的认可!</p> <p class="ql-block">银滩大拇指广场游人如织,最有特色或最抢眼非新疆舞蹈莫属,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专属的场地、还有挂满宣传广告的"大篷车……</p><p class="ql-block">好像白天晚上都有演出。</p><p class="ql-block">图中左侧白色的帐篷下面就是维吾尔舞蹈专用场地……</p> <p class="ql-block">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服装、舞蹈🎶调动着游人的听觉、视觉神经,吸引着人们围拢过来驻足欣赏……</p> <p class="ql-block">这几个聪明的姐妹,受气氛的渲染一会就有模有样地跳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合张影吧!</p> <p class="ql-block">再来一张!</p> <p class="ql-block">银滩上的打卡点好像更适合小孩子,如果她们早年有条件有时间,应该留下更多这样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二哥和这位大表姐也是第一次见面,因为有了亲情和家人关系为纽带,沟通毫无距离感。</p><p class="ql-block">有一年去哈尔滨开会,顺便看了我的四姨,我们从来没见过面,她好像知道我的全部经历,因为我是她姐姐的儿子……</p><p class="ql-block">这是亲情的感人之处!</p> <p class="ql-block">明德池赏锦鲤</p><p class="ql-block">一起到大学学生餐厅品美食,参观新兴起的大学校园,绿树、校舍、广场,最有特色的是出了校门就是滔滔黄海,如果你家里正有一个要填高考志愿的学子,又有诗人海子的愿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p><p class="ql-block">选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吧!</p> <p class="ql-block">每一次聚会都应该有定格的瞬间,看到画面想起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又在眼前浮现,此行此景如此真实……</p> <p class="ql-block">在春天乳山随便一处公园、绿地、路旁或野滩都可以看到盛开着的成片的随风摇曳着的密密的黄灿灿的苦菜花🌸,低低的散布着,随风摇曳着,微风时轻摆劲风时狂舞,身姿轻盈有韧劲,任你东西南北风我自屹立不倒!</p><p class="ql-block">考究起来:乳山所属的昆嵛山部分区域为山区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符合苦菜花对土壤的要求。此外,乳山生态环境优良,空气洁净,污染少,有利于苦菜花的自然生长 。</p><p class="ql-block">这是乳山比其他地方苦菜花更多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说到苦菜花🌸不由得想到著名作家冯德英的小说三部曲中的《苦菜花》。他的老家就是乳山观上冯家村,他一定熟知苦菜花的花语:顽强!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生命力和坚韧精神。</p><p class="ql-block">处于对"家"及家乡的热爱❤️冯德英将著名的三部曲的第一部处女作命名为《苦菜花》。</p><p class="ql-block">主角冯大娘则是其母亲在内的许许多多革命母亲的缩影。《苦菜花》被称堪比高尔基的“中国版的《母亲》”。</p><p class="ql-block">一个成功的孩子可以使自己的"家"乃至"家乡"的事迹流传很广,被更久地传颂,且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这两位姐姐出生在外地,在退休后第一次回来探亲、第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p><p class="ql-block">我亲近的几个小辈女孩是独生女成家后遍布各地,许多年以后哪里是她们的"家"呢?她们回"家"的驱动力或者说缘由是什么?</p><p class="ql-block">出生在城市里的孩子好像没有故乡的概念,"家"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一个人被完全遗忘的时间跨度是一个复杂且主观的问题,普通人100年后再无人提起,包括他的后辈子孙……</p><p class="ql-block">出生在城市里的孩子没有故乡自然没有乡愁🈚</p><p class="ql-block">农村会消亡吧!年轻人都去了城市,合村并镇正在蔓延,"家"不再带着故乡的含义吧!</p><p class="ql-block">孙京涛用他的镜头记录父亲的村庄和乡亲,所有的切入点都是因为父亲才与这个村庄发生了联系,这里没有他的玩伴没有青梅竹马,没有成长的足迹,不能写✍🏻《我的故乡》,只能写成✍🏻《父亲的村庄》,没想到作品大获成功,他的父亲以及父亲的"家"和"家乡"也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p><p class="ql-block">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引起了共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两天一夜在浓浓的家庭氛围中度过,充实了整个五一假期的回忆。同以往一样二姐又准备了自己种的小园菜(绝对的绿色蔬菜🥬)还有赶海时得来的海蛎子和螺,装满了后备箱……</span></p><p class="ql-block">"父母在尚有来处,父母去只剩归途”出自毕淑敏散文《孝心无价》,她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家:文登人、军人、医生……</p><p class="ql-block">随着父母的老去,子女的成长,村庄的消失,我们离故乡、甚至离"故乡"这个概念都越来越远,想家时候去哪里?</p><p class="ql-block">想家的时候望月亮……</p><p class="ql-block"> 补记2025劳动节杜家岛赶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