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春晖

花之君子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花之君子</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510497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中长大。爸爸是文卫系统的领导,妈妈是医生。姐姐1975年支农起就离开了家乡,后定居加拿大。弟弟1981年考入大学后也离开了家乡,2025年从美国回清华大学工作。我因当时姐姐支农换来了一张宝贵的“留城证”,就在当地早早地参加了工作。因为一直留在父母身边生活,所以照顾父母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了我的肩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母渴求子女的陪伴照顾主要始于退休以后。为此,我二次将父母的住房换到我家旁边。第一次是1999年,我刚搬去一个新开发的小区,住在四楼。那时爸妈已退休,妈妈流露出想和我们住得近点可以互相照顾的意思,于是我通过各种渠道,幸运地得到了我家楼下三楼的房东要出售房子的信息,就将爸妈的住房搬迁到我们楼下。两家住在了上下楼,爸妈非常开心。2010年我已换到另一个小区,那时爸妈也已八十高寿,觉得上下3楼他们已力不从心,于是又到处找我们小区一楼的房源,将他们从3楼迁至我们小区1楼,仍跟在我的身边生活,爸妈心里特别踏实。</p> <p class="ql-block">2010年爸妈乔迁新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父母尽孝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他们的长情陪伴。</p><p class="ql-block">爸妈刚退休时,身体状况很好,于是他们轮流去加拿大大女儿和美国、北京小儿子家,享受天伦之乐。在家时也常有朋友、同事、兄弟姐妹来串门聊天,打打牌搓搓麻将。但当他们进入80高龄后,就不敢再出远门了,朋友、同事、兄弟姐妹也鲜有拜访、探望的了,日常生活寂寞无聊了很多。</p><p class="ql-block">于是在春暖花开、秋高气爽、冬日暖阳的日子里,我便隔三差五地带他们出去散散心,如春天去湖边看看樱花,秋天去花园赏赏秋菊,冬天去五星级酒店晒晒太阳尝尝鲜……不出门的日子,尤其是妈妈记忆力减退开始,我每天上午都会去陪他们打牌,直到2021年妈妈症状加重住院为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长期患病父母的照顾是对子女孝心的一个重大考验。</p><p class="ql-block">妈妈病重住院时,正逢新冠病毒大爆发,医院一度不让家属探望。等一个多月后我再看到妈妈时,大吃一惊。原来护工阿姨没有给妈妈戴假牙,牙龈萎缩后就戴不了了。没有牙齿,她吃食物基本没有咀嚼就吞咽下去,咀嚼时牙龈疼痛又吃得很少,甚至经常不吃。由于进食实在太少,所以明显瘦弱了下来,免疫力减弱,抵抗力下降,白细胞指标到了病危程度,人已下不了床。</p><p class="ql-block">从此,为妈妈配制各种营养泥,即将稍硬的菜肴、水果、糕点都要打成糊成了我的日常,并且保证至少一周不重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调养,妈妈的元气终于慢慢地恢复了过来,搀扶着又能在病区的走廊里颤颤巍巍地来回走动了,坐在病床上,还能跟着我们子女一起唱《我的家庭真可爱》、《渔光曲》……</p><p class="ql-block">从2021年9月到2024年3月,每天上午为妈妈配制营养泥,我整整坚持了31个月,直到妈妈去了天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龄老人最怕跌。</p><p class="ql-block">妈妈住院后,93岁的老爸曾一度“跌跌不休”。</p><p class="ql-block">爸爸和妈妈相濡以沫70多年,伉俪情深,从未分开过。曾经温馨热闹的家里,现在只留下形单影只的自己,老爸对独身生活一时难以适应,在半年时间里连跌3跤。</p><p class="ql-block">老爸短时间内连续的“跌跌不休”,引起了我们子女的高度重视。我们一方面对他进行心理干预,让老爸必须尽快适应独自一人的生活环境(我曾多次提出让他跟我们一起生活,但他不愿给子女添麻烦),我才有更多的精力去照顾住院的妈妈;同时我也挤出了更多的时间去陪他聊天、打牌,带他去周边商业中心吃饭散心,教他玩手机、看微信、发红包、视频聊天,尽量分散他想念妈妈的注意力,减少他的孤独感。</p><p class="ql-block">另一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措施。首先增加了防跌设施,把客厅的地砖换成了地板,在卫生间和淋浴房安装了扶手,在马桶前和淋浴房底面铺了防滑垫子,配了相对稳定的四脚手杖,鞋子都换成了防滑鞋底且带后帮的。其次,让他补钙和复合维生素,增强体质。再次,教他每天做适量的平衡和提踵锻炼,提高骨密度。</p> <p class="ql-block">防跌的四脚手杖</p> <p class="ql-block">卫生间和浴室都配了拉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加上老爸的积极配合,很快老爸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再也没有跌过。他兴趣广泛,爱好多样,把自己独居的日常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p><p class="ql-block">早上起来首先在微信“一家子”群里发“早上好”,向子女报平安,然后做平衡和提蹱锻炼,走完规定的步数。白天看书看报看电视,学习习主席的各种论著,阅读各类史书,撰写他和妈妈的回忆录。定时收看法制新闻,观看各种体育比赛,尤其是蓝球NBA、乒乓球和桥牌。晚上听听戏曲,玩玩手机,和外地子女(大女儿在加拿大,儿子在北京)视频、电话聊聊天。</p> <p class="ql-block">爸爸撰写的他和妈妈的回忆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现在97岁的老爸每天都过得非常充实,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前年生日时他给自己写了一首打油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听党为民四十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妻贤子孝合家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九五老朽智尚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居家养老攀“昆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注:“昆仑”意指100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依然每天上午都会去老爸那里看看,或陪他聊聊天,或陪他去银行理财,或陪他去医院配药,或陪他去外面撮一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祝老爸幸福快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