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居奇葩—福建土楼

甜酒慢品

<p class="ql-block">美篇号:10449671</p><p class="ql-block">文/图/编辑:甜酒慢品</p> <p class="ql-block">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各具特色的民居》中,详细介绍了客家土楼的建筑特色、八卦布局及文化意义,将其称为"世界民居奇葩"。</p><p class="ql-block">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写作范文中,福建土楼作为文化遗产案例被提及。</p> <p class="ql-block">客家人建造的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一带,所以统称福建土楼。</p><p class="ql-block">“青山绿水楼外田,七星八斗阵方圆。饱经沧桑千百年,依然耸立在人间。”</p><p class="ql-block">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土楼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交错夯筑,配上竹木作墙骨牵拉,丁字交叉处则用木定型锚固。福建土楼或方或圆,以圆为主,遵循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就地取材,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建一座土楼并不容易,一层层夯实,一般需要几年甚至上百年才完工。</p> <p class="ql-block">此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阳春三月,带着孩子们踏上闽南热土,去福建土楼保存最完好的漳州市云水谣景区观赏“世界名居奇葩”的真容。</p><p class="ql-block">云水谣,原名长教村,因《云水谣》电影在此取景得名。</p> <p class="ql-block">一早从厦门乘大巴二个半小时车程越过海峡来到漳州市的云水谣景区。我们沿着长教溪畔古老的全部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迤逦前行,长路十里,青山悠悠,绿水淙淙,溪流清亮,古老的榕树群落中五十多座或圆或方形状各异的土楼宛若繁星闪烁其中。</p><p class="ql-block">古镇中的土楼建筑以长教溪为纽带,沿河两岸呈组团状分布;"枕山环水"、"林—居—池—田"的民居单元特征。整个云水谣就一个姓:简。</p> <p class="ql-block">土楼是客家人以家族为单位修建居住的。"聚族而居情义永,构思精巧效能优"。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家族。严格来讲,仅有一层或二层的不叫土楼。一层的叫“厝”,二层的叫“居”。三层以上的才称土楼。一楼是厨房,二层是粮仓,三层上才住人。古镇里的路灯皆是土楼造型,无声地物语景区的土楼文化。路灯上挂着红灯笼,似在欢迎远方的客人。</p> <p class="ql-block">客家,又称客家民系,隶属于汉族民系,客家这一称谓源于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给客制度及唐宋时期的客户制。移民入籍者皆编入客籍,而客籍人遂称为 客家人。主要生活在广东福建一带。</p> <p class="ql-block">云水谣古镇最有代表性的古老土楼是“怀远楼”、“和贵楼”。</p><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来到了怀远楼。远远望去,圆圆的灰色土楼像个巨型碉堡,走近看,才知道它的建造工艺的精巧与壮观。</p><p class="ql-block">怀远楼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至清宣统元年,占地1384.7平方米,建筑面积3468平方米。怀远楼系圆形土楼,直径38米,由外环楼和中心祖堂组成,高4层,每层34开间,共136间,有4道楼梯。</p> <p class="ql-block">怀远楼是南靖圆楼中保存较完好、较具文化内涵的双环形圆土楼,墙面光滑无剥落,是福建土楼中内通廊式圆楼的典型代表。楼门上的楹联"怀以德敦以上籍此修齐遵祖训,远而山近而水凭兹灵秀育人文"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室内雕梁画栋,古朴天然,堂上悬挂的横匾上刻着苍劲有力的行楷"斯是室"大字,两侧柱子上有对联:"斯堂钜为游观计敦书开耳目,是室何嫌隘惟思尚德课儿孙"。在上厅,又有对联"书为天下英雄胆,善是人间富贵根"、"世间善事忠和孝,天下良谋读与耕"。在外门楼,也有一副联"读书教子绍谋远,礼让传家衍庆长",横批是"诗"体现了家族的耕读传承的门风,以及对后辈的教诲与期望。</p> <p class="ql-block">步入怀远楼,"层层叠影栏随转,步步生香柱接连"。圆形天井中心正对大门的是“斯是室”祖堂,兼具祭祀与私塾之用,雕梁画栋之间尽显古韵,生动诠释了“耕读传家”的传统理念。四周屋舍环抱如屏风。二至四层设有宽达1.2米的走马廊,行走其上,既可俯瞰天井全貌。第三、四层外侧更设腰檐,既可遮雨避阳,亦可作储物之用,设计巧妙,实用与美观兼得。登至四楼,四方出挑建有四座哨台,用作安全防卫。三层以上的卧房星罗棋布,每间约十平方米,不分贵贱长幼,一律平等设置,体现出一种朴素的公平理念与家族和谐精神。</p> <p class="ql-block">怀远楼的西侧,依山而建的是和贵楼。</p><p class="ql-block">和贵楼后面那座山名为笔架山,因其山形似笔架而得名。该山为人工堆砌的风水景观,旨在寓意"文武双全",激励简氏族人重视耕读。</p> <p class="ql-block">和贵楼又称山脚楼,建于清代雍正十年,总投资一万五千两银子,是座占地1547平方米,高21.5米,140间房子,是南靖最高的土楼。和贵楼是闽西南众多方形土楼的典型代表,有着"天下第一奇楼”的美称,是客家土楼营造技艺杰出的代表作品。和贵楼"三奇"令人叹为观止:一是土楼建在沼泽地上,却固若金汤,历经三百多年风雨乃至地震仍屹立不倒;二是楼内天井卵石地面,踩上去会产生涟漪般震动,令人称奇;三是楼中两口水井,相距仅18米,却一清一浊,形成鲜明对比。和贵楼背部倚山,迎门逶迤群山。楼前一排厝。客家人说:"厝包楼,子孙较贤,楼包厝,子孙较富"的说法,反映了人们对和谐共处和社区凝聚力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和贵楼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体现了客家人的智慧与匠心。和贵楼被称为"沼泽上的诺亚方舟",它物语着祖先的逆天智慧!和贵楼看起来简单粗糙,正面还有两道明显的裂缝,但就是这么一丑楼,却震撼了整个建筑界。清雍正年间,因风水先生句“此地发达后代之言”一个叫简次屏的牛人,居然在看似软弱无骨的沼泽地上,用220根杉木柱和780根梁材,花了五年时间,硬生生建造了这座宏伟巨制!</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走进了钟兴楼私人土楼博物馆,进一步探寻土楼的历史与文化魅力。这座长方形的四层土楼建筑,每一层都精心陈列着展现客家历史与生活智慧的文物,中庭则伫立着一组生动有趣的瓦猫雕塑。通过这些珍贵的展品与艺术创作,土楼独特的建筑工艺与深厚的客家文化得以生动呈现,让书本知识立体形象化。</p> <p class="ql-block">缓步于云水谣那幽深而古朴的鹅卵石小径,抬眼远眺,群山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其间,土楼若隐若现,宛如仙岛浮于云海之上,令人浮想联翩。此处,每一帧风景、每一道叶脉、每一缕微风,皆饱含诗意与浪漫,浅吟低唱土楼的“先人智慧后人享,方圆极致乃奇葩。”的不朽诗行。</p><p class="ql-block">福建土楼,宛如一幅细腻勾勒的古朴画卷,静静铺展在岁月的长廊。每一砖,都像是历史老人指尖轻抚过的痕迹,沉淀着千年的风霜雨雪;每一瓦,又似时光河流中泛起的涟漪,轻轻摇曳着过往的烟云故事。它们不言不语,却以静默的姿态,讲述着一段段跨越时空的传奇,让观者仿佛能穿越时空,亲眼见证那份古老而神秘的魅力。</p><p class="ql-block">云水谣之行,孩子收获的不仅是活化了书本上的土楼,积累了知识,更是心灵的触动与眼界的开阔。从客家人的智慧与匠心之中,孩子领悟到,真正的聪慧不仅源于书本,更来自对生活的热爱、对世界的探索,以及对自我潜能的不断挖掘与超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