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八月十九日,太行山骑游的第五个清晨,东寺头乡的晨露还凝在柏油路上,车轮碾过的刹那,便溅起一串细碎的光。远处的太行山脉早已铺开黛色的褶皱,66公里的骑游路像条被山风揉皱的绸带,一头系着乡野未散的薄雾,另一头拴着井底村藏了千年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 一路走来,穿过七子沟,从黄崖底开始爬盘山村道,羊老岩观景台(天脊山)是今日的第一重馈赠。车刚歇,山雾已顺着谷壑漫上来,把远处的峰峦晕染成洇开的水墨。领队召集大家在蓝色天幕的云顶上留下集体合影,接着骑友们各自举着自行车在崖边攒动,"太行勇士""太行虐我千万遍,我待太行如初恋"等标语在骑友手里招展,有人凭栏时衣襟被吹得猎猎作响——骑行的疲惫早被山风卷走,只剩下"会当凌绝顶"的壮阔。原来车轮丈量的从不是距离,是把自己放进山川画卷的勇气,是与天地对话时,那声心照不宣的应答。</p> <p class="ql-block"> 行至大垴天路,才懂何为"险与美共生"。路先是在山脊上飘,忽然就从1500米的云端,沿着盘山公路跌向800米的人间。这段路像巨人随手抛在山间的绳结,坑洼里藏着碎石,弯道后躲着惊鸿一瞥。不敢快骑,便推着车慢慢走,恰好撞见最佳取景框:公路在山腰间盘出优美的弧线,远处的梯田如银阶铺向云端,快门按下时,风里都裹着冒险的甜。只是取景时总下意识扶稳车把,脚下的碎石在低声提醒:美景从不是唾手可得,安全才是欣赏一切的前提。</p> <p class="ql-block"> 下盘山公路时,双手几乎焊在刹车上。坡陡得像要钻进地心,弯道急得能撞见自己的影子,沙石在轮下"沙沙"地念着警示。每过一个盲区,都要提前鸣响车铃,山壁的回声里,藏着对自然最虔诚的敬畏。偶遇观景的车流拥堵,倒得了闲看清岩壁的纹路——那是太行写了亿万年的诗,粗犷的笔触里藏着温柔的韵脚。</p> <p class="ql-block"> 石板岩与高家台古村,是险路上的温柔注脚。青石板被岁月磨得发亮,像撒了一路的月光。石板砌成的房子里,一楼的店面飘着饭菜香,经营者和村民看我们这些满身尘土的骑行者,眼神里盛着淳朴的笑意。车轮与石板的碰撞声,竟和街市的喧嚣融成了一体,像一曲不期而遇的和声。</p> <p class="ql-block"> 猪叫石的传说在风里打着旋。据说风雨来时,这块藏在山坳里的石头会发出类似猪叫的声响。我们抵达时阳光正好,它安静地卧在那里,像在守一个古老的秘密。因时间仓促只在景区外打卡,遗憾里倒也多了份念想——有些风景,本就是为了下次重逢而留白。</p> <p class="ql-block"> 午后三点四十分,井底村的祥云桥撞进视野。这座横跨峡谷的桥,像道彩虹把两岸的生活缝在一起。骑行的颠簸、险路的紧张,在看到桥那头农家院落飘出的炊烟时,都化作了踏实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 今夜宿在井底村,窗外是太行的夜。回想这一路,有观景台的豁然,有天路的惊心,有古村的闲适,更有下坡时紧握刹车的专注。原来骑游的意义从不止于抵达,那些与险路相伴的心跳,那些与风景对望的瞬间,早已刻进了车轮转过的每一圈里。</p><p class="ql-block"> 明日的路还在前方,但今夜,太行的风会轻轻摇着疲惫的梦。</p> <p class="ql-block"> 感谢永恒、云龙、紫烟、叶子、平哥等骑友提供图片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