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蚊子日 赏邮话抗疟

秋天jy

<p class="ql-block">  8月20日是世界蚊子日。</p> <p class="ql-block">  乍听此说,未免大吃一惊:令人讨厌的蚊子居然也有纪念日?上网一查,才明白设立世界蚊子日,并非是给蚊子树碑立传,恰恰相反,是为了借此提高公众对蚊子传播疟疾等传染病的防范意识。</p> <p class="ql-block">  从记事起,就痛恨蚊子。那时生活条件远不如今天,夏天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傍晚屋里闷热,总爱户外架张竹床乘凉。刚躺下,蚊子就来了,还示威般唱起“嗡嗡”歌。尽管手持蒲扇不停地驱赶,可一不留神,身上就被它叮几个包,奇痒无比。后来,还曾被它传染上了疟疾,当时称作“打摆子”,一会儿发冷,一会儿发烧,难受得很。</p> <p class="ql-block">  长大了,方知由蚊子叮咬传播的疾病有好几种,有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等。其中疟疾传播的范围最广——起于南美洲,遍及全世界;持续时间最长——数千年前即已出现,一直延续至今;对人类的危害最大——发病率高,死亡病例多,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仅2023年全球疟疾病例就高达2.63亿例,死亡病例59.7万例。</p> <p class="ql-block">  疟疾祸害世人,人类与它斗争了数千年。成书在两千多年前的我国古代医书《黄帝内经》中的《素问》部分就有《疟论篇》和《刺疟篇》,疟疾的症状、种类和治疗方法,文中都有论述。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书中把疟疾产生的原因笼统归为“风邪”(痎疟皆生于风)。</p> <p class="ql-block">  古罗马人对“疟疾”产生的原因也有类似看法,“疟疾”一词在拉丁语中的含义就是“坏的空气”。1880年是人类抗击疟疾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法国军医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Charles Louis Alphonse Laveran,1845.6.18-1922.5.18)在疟疾患者的血液中发现了疟原虫,当时他正随法军在阿尔及利亚服役。1896年他又进一步提出疟原虫亦可存在于人体之外,从而启发了人们去探寻疟原虫入侵人体的途径。1907年拉韦朗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p> <p class="ql-block"> 拉韦朗(法属阿尔及利亚 1954)</p> <p class="ql-block">  英国医生罗纳德·罗斯(Ronald Ross,1857.5.13-1932.9.16)自1892年开始,就全心身投入疟疾研究,经过不懈的努力,1897年8月20日他在印度加尔各答自己简陋的实验室里找到了传播疟疾的罪魁祸首──按蚊,他激动地写下诗句:“今天,是上帝将他的怜悯放在了我的手中……那杀死百万人的祸首啊,我终于找到了你狡猾的足迹……无数人将获得拯救。”为此,他获得了190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国际社会将8月20日确立为“世界蚊子日”正是纪念罗斯的这一重大科学发现。</p> <p class="ql-block"> 罗斯(印度 1997)</p> <p class="ql-block"> 按蚊(波兰 1978)</p> <p class="ql-block">  按蚊(Anopheles Mosquito)又称疟蚊,是庞大的蚊子家族(全球约有3000种及亚种)的一员,翅膀上有黑褐色斑点,民间俗称“花蚊子”。和所有的蚊子一样,按蚊一生也经历卵、幼虫(孑孓)、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蚊子的卵必须产在水里,小河、水塘、沼泽、水洼、稻田、涧流都是它们喜欢产卵的地方。实在找不到合适地点时,民宅前后散放的盆盆罐罐,积了水,蚊子也就将就着把卵产在里面。如果气候合适,三天左右卵即可孵化出孑孓。孑孓吃水里的极小微生物及原生动物,几天之后成蛹。再过三四天蛹便羽化为成虫蚊子。生长之迅速,令人咋舌!</p> <p class="ql-block">  雄蚊不吸血,只靠吸草汁、花蜜存活。雌蚊在交配后必须吸食人或动物的血,这样卵才能发育成熟。吸食过程中,雌蚊唾液中的疟原虫子孢子或丝虫幼虫或登革热病毒等便进入了人或动物血液中,引发疟疾等疾病。因为只有雌蚊才能传播疾病,所以世界蚊子日徽志中采用了一个雌性符号“♀”。雌蚊饱吸一次血能产200-300粒卵,一生可产卵六至八次,繁衍能力惊人。</p> <p class="ql-block"> 世界蚊子日徽志</p> <p class="ql-block">  知道了按蚊与疟疾的关系后,人们便开始了寻求有效地消灭按蚊的方法。1935年,瑞士人保罗·赫尔曼·穆勒(Paul Hermann Müller,1899.1.2-1965.10.13)接受巴塞尔诺华(Novartis)跨国制药公司委派着手研究、开发对人类无害的杀虫剂。经过349次探索失败之后,1939年,穆勒发现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可以迅速杀死蚊子、苍蝇、虱子和其他农作物害虫,而且结构稳定,比当时其他杀虫剂都安全。穆勒将它简称为DDT。1940年3月,诺华制药公司获得了DDT制作杀虫剂的专利。1942年,DDT首次作为杀虫剂上市。二战中,由于DDT的使用,按蚊、苍蝇和虱子得到有效控制,疟疾、伤寒和霍乱等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下降,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战后,DDT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人们利用它消灭按蚊,控制疟疾,取得了显著效果。1948年穆勒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p> <p class="ql-block"> 穆勒(马尔代夫 1995)</p> <p class="ql-block">  为了筹集资金,生产更多的DDT和治疗疟疾药物,最大限度地消灭疟疾,196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起“消灭疟疾运动”,其中一项就是建议世界各国联合发行抗击疟疾邮票,将邮票收入用于防疟。当年超过一百个国家和地区响应号召,共发行了270多枚邮票,30多枚小型张或小全张。相当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径直采用世卫组织由蚊子、地球加蛇杖组成的抗疟标志——蚊徽为邮票主图,阿尔巴尼亚、意大利、尼泊尔、塞拉利昂、加纳、埃及和海地发行的邮票即如此。</p> <p class="ql-block"> 阿尔巴尼亚 1962</p> <p class="ql-block"> 意大利 1962</p> <p class="ql-block"> 尼泊尔 1962</p> <p class="ql-block"> 塞拉利昂 1962</p> <p class="ql-block"> 加纳 1962</p> <p class="ql-block"> 埃及 1962</p> <p class="ql-block"> 海地 1962</p> <p class="ql-block">  一些国家以带叶树枝(应该是金鸡纳树树枝)、文字围绕的蚊徽为邮票主图,非洲马达加斯加、乍得、马里、喀麦隆、尼日尔等15个法语国家联合发行的同图同规格同面值的附捐邮票即如此。</p> <p class="ql-block"> 马达加斯加 1962</p> <p class="ql-block"> 乍得 1962</p> <p class="ql-block"> 马里 1962</p> <p class="ql-block"> 喀麦隆 1962</p> <p class="ql-block"> 尼日尔 1962</p> <p class="ql-block">  埃及和海地发行的“消灭疟疾运动”邮票很有意思,都是1套2枚,第1枚采用通用的蚊徽做图案(见上),第2枚采用这种带树叶、文字的蚊徽图案。</p> <p class="ql-block"> 埃及 1962</p> <p class="ql-block"> 海地 1962</p> <p class="ql-block">  蚊子是疟疾的传播者,它“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一些国家和地区抗疟邮票的表现元素。联合国发行的邮票对蚊徽作了改造,将下面的蚊形实体化。</p> <p class="ql-block">  无独有偶,刚果民主共和国(扎伊尔)也是以地球、蛇杖加实体化蚊子组成:</p> <p class="ql-block">  苏联邮票将蚊徽置于图面左半,右半画上一只带有夸张化刺吸式口器的变形蚊子,上面俄文意思是“苏联战胜疟疾”。</p> <p class="ql-block">  巴基斯坦邮票左半为一匕首直刺蚊子,右半为蚊徽:</p> <p class="ql-block">  7个葡属国家和地区统一发行了以按蚊为主图的邮票,佛得角、安哥拉、几内亚比绍、帝汶邮票图案与澳门邮票基本一致,只有细微差别,它们很像是按蚊的标本展示。莫桑比克邮票描绘的是一只停留在墙壁上的按蚊;圣多美和普林西比邮票上是一只正在飞翔的按蚊。</p> <p class="ql-block"> 澳门 1962</p> <p class="ql-block"> 莫桑比克 1962</p> <p class="ql-block">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1962</p> <p class="ql-block">  南斯拉夫邮票也以按蚊为主图:</p> <p class="ql-block">  沼泽是蚊子的孳生地,它也成了“消灭疟疾运动”邮票的主要表现元素。法国、塞浦路斯和摩纳哥邮票主图即由沼泽和蚊徽组成,法国邮票采用竖票型,一片沼泽衬托着上方的红色蚊徽。塞浦路斯发行了两枚同图但刷色不同的邮票,采用的是横票型,沼泽布满画面,蚊徽位于中间偏右位置。摩纳哥邮票沼泽上还安排了蚊子形象,蚊徽退到票面的右上角。</p> <p class="ql-block"> 法国 1962</p> <p class="ql-block"> 塞浦路斯 1962</p> <p class="ql-block"> 摩纳哥 1962</p> <p class="ql-block">  一些国家抗疟邮票另辟蹊径,采用了蚊徽、蚊子以外的其他表现元素。东德邮票以喷洒DDT为主图,古巴邮票则展示了显微镜下的疟原虫。</p> <p class="ql-block"> 东德 1962</p> <p class="ql-block"> 古巴 1962</p> <p class="ql-block">  正当DDT消灭按蚊、降低疟疾发病率凯歌高奏的时候,却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科学家们发现DDT在自然环境中非常难分解,而且还能在动物脂肪内蓄积。DDT只是在低剂量使用时对动物无害,可自1942年DDT上市以来,由于超量地,甚至疯狂地使用,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发现在某些动物体内已经累积到了足以致病甚至致死的剂量。为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被污染,防止对人类产生危害,1972年美国宣布全面禁用DDT,许多国家纷纷效法。2001年122个国家签署“斯德哥尔摩公约”,禁止使用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DDT是其中之一。然而,禁用DDT后,因为未能找到经济有效、对环境危害小、能代替DDT的杀虫剂,又导致疟疾发病率大幅度抬升,致使疟疾成为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病因与死因,因此权衡利弊之后,世界卫生组织于2002年宣布,重新启用DDT来控制蚊子的繁殖,预防疟疾。同时要求严格控制用量,主要用于室内适度喷洒。</p> <p class="ql-block">  在寻求杀虫剂,以消灭按蚊,控制疟疾的同时,人类还在孜孜不倦地探索治疗疟疾的方法和药物。我国古代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就记载了多种针灸治疟疾的方法。美洲印第安人很早便发现金鸡纳树的树皮可以治疗疟疾。1638年一位西班牙传教士将此方带回欧洲,治愈了众多患者。1692年我国康熙皇帝患疟疾,也是服用了法国传教士介绍的金鸡纳树皮痊愈的。1820年,法国药学家培尔艾迪(Pierre-Joseph Pelletier)和卡芳杜(Joseph-Bienaime Caventou)从金鸡纳树皮中分离出来一种治疗疟疾的生物碱,并命名为奎宁(Quinine)。作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奎宁很快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记到我小时候打摆子,就是服用奎宁治好的。</p> <p class="ql-block"> 金鸡纳树(波兰 1962)</p> <p class="ql-block"> 培尔艾迪和卡芳杜及奎宁分子结构式(法国 1970)</p> <p class="ql-block">  随着抗药性疟疾出现,世界各国开始着手研发针对性药物。1967年我国启动“523”科研项目,研制治疗抗药性疟疾药物。北京中药研究所屠呦呦在参与项目研究过程中,受成书于304年的古医书《肘后备急方》“用青蒿绞汁喝,可以治疗疟疾”验方的启示,经过反复实验验证,1973年提炼出了青蒿结晶物──青蒿素。青蒿素来源于中草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疟疾病人服用后会引起红细胞中铁元素变化,从而导致靠吞噬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为生的疟原虫无法摄食而死亡。青蒿素问世后,其药效很快得到验证:1974年我国云南耿马发生抗药性恶性疟疾,青蒿素初试锋芒,取得成功;1976年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产生了极强的抗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我国医疗队应邀赴柬支援,携带的青蒿素大显身手,挽救了一大批病人的生命。此后青蒿素被广泛应用于东南亚、非洲等疟疾疫情严重地区,获得很大成功。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马里2016年为此发行邮票小型张,票面上方展示按蚊及疟原虫入侵人体红细胞示意图,下方两株青蒿成弧形分别从左右向上在小型张中部交汇。其形成的半圆中左边是青蒿素分子结构式,右边是圆形的邮票,主图为屠呦呦像。</p> <p class="ql-block">  青蒿素的运用,使我国的抗疟工作如虎添翼。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时,我国疟疾感染病例每年多达3000万,2017年疟疾病例归零,这一成果延续至今。根据世卫组织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连续3年没有本土疟疾病例,并建立有效的疟疾快速检测、监控系统,制定疟疾防控方案,就能获得消除疟疾认证。2021年6月30日世卫组织发布公报,称: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草药中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青蒿素联合疗法是当前最有效的抗疟药物。此外,中国建立了全国疟疾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和疟疾实验室检测网络,这一模式已经成为全球消除疟疾工作模式。因此正式宣布我国获得消除疟疾认证。</p> <p class="ql-block">  虽然现时疟疾在我国已经消亡,但我们仍然丝毫不能放松警惕,因为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非洲,疟疾依然很猖狂,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频繁,输入型病例出现的可能性很大。同时,由库蚊传播的丝虫病、病毒性脑炎,由伊蚊引发的登革热、塞卡病毒病、黄热病、基孔肯亚热等流行的风险也不是没有,必须高度重视蚊虫传染病的防范。</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也开展了世界蚊子日活动,2020年8月20日,湖南长沙开福区浏阳河街道社工站举办“一嗡一蚊驱蚊行,卫生安全伴你行”主题绘画活动;2022年8月20日安徽芜湖镜湖区狮子山社区团委开展夏季防蚊虫叮咬宣传活动,增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防范蚊虫引发传染病的重要性认识。相信这类活动将会在我国更广泛地开展。</p> <p class="ql-block">  行文至此,本可以结束了,但最后还想说明一点:2021年8月笔者获悉我国获得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后,曾撰写《与疟疾作战──祝贺我国正式获得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一文,当时尚不清楚有世界蚊子日。这篇美篇是在2021年那篇文章的基础上修改补充而成的,可以说是那篇文章的一个有较大变动的修改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