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晃扳着指头算,已走过七十三个专属自己的日子。说“专属”或许有人不解,在我看来,母亲将我诞下的那天,便是生命中独属于我的印记——那是诞生之日,是每个人来到这世界的“专属凭证”。 </p><p class="ql-block">回望这七十三年,直到今日才更真切地懂了,一路走来的生命与历程藏着多少不易。26645天,不算多,也不算少。人生不过三万来天,若真到了稀里糊涂回首时,或许都会恍然:人生似乎本无意义,无非是世间过客,无非是借一副皮囊羁旅一场。 </p><p class="ql-block">从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我总鲜活地幻想着做个有意义、有理想的人,也始终为这份追求矢志不渝地奋斗、付出。</p><p class="ql-block">直到步入古稀,才仿佛活出了点明白:活着,或许就是一天天、一年年拾起那些微不足道的光亮,守护着仍存幻想的生活。</p><p class="ql-block">日子从没有预告,也没有排演,像撞钟般,酸甜苦辣都可能撞上,从不是按理想化的剧本或仪式感推进。</p><p class="ql-block">走到暮年,渐渐懂了老年人的世界:生活的磨砺常如影随形,健康的隐忧、病历本的堆叠,孤独时的独处,盘算度日的金钱……当日子像被乌云的压着屋檐般无奈,才恍然大悟:生命本无预设的意义,曾经憧憬的生活,不过是被逐渐磨平棱角后的幻觉。</p><p class="ql-block">于是,这专属自己的日子,再不渴望用林林总总的隆重与仪式感证明什么。</p><p class="ql-block">人到一定年纪,经历多了,路走够了,就像倦飞知还的归鸟,真的明白要“往回收”了。</p><p class="ql-block">回望曾经,“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p><p class="ql-block"> “商也哀未散,岁月忽已秋”秋来芬芳染霜华,世态炎凉皆领悟——人生,大抵就是这样缀满流年的痕迹。</p><p class="ql-block">这一生走来,终于懂得,暮年的“往回收”,原来是对生活本质的回归。曾经为所谓事业、理想耗尽心力,“为伊消得人憔悴”,在芳华的追逐里,其实迷失过太多自我。如今再回头,才发现那些奋斗过的“成就”不过是虚名浮利,早已如过眼云烟。反思过往,为了追逐这些,竟错失了多少陪伴家人的温馨,忽视了心灵深处对宁静与平和的那种渴望。</p><p class="ql-block">倒是那些未被预设的、轻盈的、稍纵即逝的瞬间——曾经的欢笑与泪水,荣耀与挫败——都化作了暮年生命的养分,滋养着日渐老去的心灵。</p><p class="ql-block">往回收的路上,脚步如暮鼓晨钟,多了些沉稳,淡泊与从容。只想让每一步都踏在平淡、平静、平稳、平凡的生活节奏里,弹奏出宁静和谐的乐章。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般超脱,尽享生命的每一个当下。</p><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曾说:“人生不过三万天,借副皮囊而已,生命没有永恒,时间一到,该老的老,该走的走,临了空空的,没你也没我,无一物带走。” 现代作家蔡崇达在《皮囊》里也有写道:“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p><p class="ql-block">这或许就是生命的大彻大悟:历经风雨后的云淡风轻,人到一定年纪最本真、最美好的归宿。</p><p class="ql-block">祝自己,平安,快乐。</p><p class="ql-block">(谢谢老公为我拍下生日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