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晨雾还在高雄的丘陵间流转,佛光山的第一缕香火已经升起。一缕轻丝,缠着樟木的清香,慢慢漫过层层叠叠的飞檐。这座台湾南部的佛教圣地,像一片被佛光浸润的园林,红墙映着绿意,梵音混着鸟鸣,连空气里都飘着种让人安心的温润。</p> <p class="ql-block"> 远远望去,佛光山像卧在青山里的宫殿群。米黄色的殿宇顺着山势铺展,飞檐翘角上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着柔光。最醒目的是大雄宝殿的屋顶,四坡攒尖的设计如展翅的大鹏,檐下的彩绘慈悲的菩萨与飞天,色彩明快却不张扬,像工笔细描的佛经故事,悄悄落在木梁上。</p> <p class="ql-block"> 沿着石板路往上走,两旁的凤凰木正开得热烈,艳红的花一串一串垂下来,落在“人间佛教”的石刻上。路过不二门,门楣上的题字刚劲有力,门槛被千万双脚磨得温润,远处传来的诵经声,像流水漫过卵石,让人的心不由自主静下来。</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里的三尊金身大佛端坐在莲花座上,眉眼低垂,悲悯地望着殿内的众生。阳光从雕花窗棂里漏进来,在佛前的蒲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香烛的气息清冽而宁静。诵经声从殿堂深处传来,此起彼伏,像潮水般漫过心头,那些浮躁的念头,竟在这声音里慢慢沉淀了。</p> <p class="ql-block"> 绕到殿后,突然撞进一片青绿。放生池边的柳树垂着绿丝绦,风一吹,枝条扫过水面,漾起圈圈涟漪。旁边的茶寮飘出铁观音的清香,推门进去,木桌上摆着素雅的瓷杯,僧人模样的师父正给客人倒茶,轻声说着“慢用”,语气平和得像池里的水。</p> <p class="ql-block"> 夕阳把殿宇的影子拉得很长,红墙染上一层蜜糖色。在晚课的钟声里,信徒们开始沿着回廊绕佛,脚步整齐,诵经声在暮色里传开,带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天边的云霞渐渐变成橘红,与殿顶的琉璃瓦相映,整个佛光山仿佛被裹进了一层温暖的光晕里。</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待久了,会发现佛光山的“佛”不在高高的神龛上,而在义工递来的一杯热茶里,在信徒温和的笑容里,在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里。它不像一座遥不可及的圣山,更像一个包容的家园,无论你带着怎样的心事来,都能在这里找到片刻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 离开时,手里攥着从流通处请的经书,封面上的“慈悲”二字被阳光晒得暖暖的。回头望,佛光山的殿宇在暮色里渐渐模糊,唯有那缕淡淡的香火气息,像一句温柔的叮咛,留在了记忆里。原来真正的净土,从不在远方,而在一颗被慈悲浸润过的、柔软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照片拍摄:渔夫,视频制作、撰文:晓岛艺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