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江西上高会战战场缩影:我爷爷和他的37个弟兄

南门老雷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爷爷,雷震春,在家庭弟兄中,他排行老五,那时曾祖子女多,没钱让孩子们都去上学,可家里的买进借出需要记账,没个识字的太不方便,家里起码要有一个会识字的记账,出于这样的考虑,就让最小的老五跟着村里的私塾先生去认字,起初让他读书的目的就是会识字后回家记记账,也没想过什么出人头地,谁知这孩子天生聪慧,几年下来,先生所教无所不会,更有甚者,许多东西硬是无师自通,曾祖开始只想他光认几个字就回家记账的念头,看到这种情况后也打消了,私塾念完又升级乡学,后又升级县中,县中毕业时,老师让报考保定军校,谁知一考便中。后来的军事严格训练造就了他处处好胜的性格,据说毕业时上级想让他当文职干部,可他坚持下连队,就这样,下连队后就让他先带一个排干干,以后再慢慢提升,不久,抗战爆发,他跟他的37个弟兄随着70军56团的大队伍奉命开赴前线,在江西上高会战战场与日寇展开拼死搏斗,谁知一个小小的高安战场,以为不要多久就可以解决的战事,一拉开就搞了那么多日子!据我们同村的一个堂伯,也是我爷爷的战友,后来回来后说,在战场上,我爷爷看到鬼子后就硬是不要命的往前冲,将自己的生死于不顾,因我那堂伯是团长的勤务兵,他听团长说,雷震春太勇敢了,此子可教,等这仗打下来后,先让他带个连干干,再慢慢让他当我的副手。谁知上高的这场仗太惨烈了,时间拉得太长,双方都增加了无数次的兵力,战场上的人一片片的倒了一批又一批,就在战争快要结束前,我爷爷为了一个阵地的争夺战,不幸为国捐躯!后来打扫战场时,我同村堂伯看到了我爷爷的遗体躺在弹坑边,他满怀悲痛地将我爷爷埋在了被炮弹炸开的土坑里,他后来打听,那地方叫土地王庙。等后来战争结束后清理战场遗骨时,因太多,也不知道谁是谁,除了鬼子的尸体,国军的忠骨都埋在几个大坑里,听说后来那里搞开发时还挖到累累白骨!我们后来也去找过,看能否找到我爷爷的遗骨,但那个土地王庙早已不复存在,那里都建了高楼。没找到爷爷的忠骨,这是我们后辈的终生遗憾!</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根据我同村堂伯的回忆描述,还原当时的部分情景。因为他是56团团长的勤务兵,所以他知道得比较详细。</p> <p class="ql-block">1941年的春天,赣北大地在连日的阴雨中泥泞不堪。雨水不是轻轻落下,而是像天穹被撕裂般倾泻,将一切都浸泡在无边的湿冷之中。在江西上高县境内的一处临时指挥所里,三十九岁的排长雷震春正俯身在一张被雨水打湿的地图上,眉头紧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指挥所不过是几根木头撑起的草棚,雨水早已渗透顶棚,在棚内形成细小的水流。每有风吹过,草棚便发出吱呀作响的哀鸣,仿佛随时都会散架。雷震春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最终停在标注着“锦河”的蓝色曲线处。这是一条赣江的支流,此刻却成为生与死的分界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的手指关节粗大变形,那是常年握枪留下的印记。指甲缝里还嵌着昨日激战留下的泥土,已经变成了深褐色。一滴雨水恰在此时从顶棚落下,不偏不倚地砸在地图的等高线上,墨迹顿时晕染开来,仿佛一条小河在地图上蔓延开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排长,三班来报,日军在锦河对岸架起了机枪,至少两挺!”新兵小张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颤抖。他才刚满十八岁,军装穿在他身上显得过于宽大,帽檐下的脸庞被雨水打湿,更显出未脱的稚气。那双眼睛里既有恐惧,也有刻意掩饰的勇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雷震春没有抬头,手中的铅笔在地图上迅速标注出新的火力点,笔尖几乎要戳穿纸张。“传令三班,雨势一小,立刻从下游芦苇丛侧翼迂回。记住,要等到雨声最大时行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张的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他想起三班长昨天已经负了伤,右臂还用绷带吊着。但看着雷震春坚毅的侧脸,他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抬手敬了个礼,转身冲进了瓢泼大雨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草棚内重归寂静,只剩下雨点敲打顶棚的噼啪声。雷震春这才抬起头,目光穿过草棚的缝隙,望向外面连绵的雨帘。这一刻,他恍惚回到了十二年前的保定军校毕业日。那天的雨也是这样大,他和同学们挺直腰板站在操场上,军装上的铜扣被雨水洗得发亮,年轻的脸庞上写满了报效家国的豪情。校长在雨中训话,声音穿透雨幕:“诸君今日踏出校门,当以保家卫国为己任,虽死不辞!”那时他才二十岁,满腔热血以为能浇灌出一个太平盛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排长!鬼子开始强渡了!”二班长王大山踉跄着冲进指挥所,浑身湿透,泥水顺着裤腿往下淌,在脚下积成一小滩浑水。他的左颊有一道新鲜的血痕,显然是刚刚被树枝或弹片划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雷震春猛地回过神来,一把抓起桌上的冲锋枪。金属的冰冷透过湿透的手套直刺掌心。这一刻,他忽然想起三个月前离家时的画面。妻子抱着刚满月的女儿倚在门边,小婴儿的手紧紧攥住他的衣襟,咿咿呀呀地不肯放开。妻子沉默着,眼圈通红却强忍着泪水,只往他行军包里塞进几个还烫手的窝头。那窝头的温热仿佛还留在指尖,与手中冲锋枪的冰冷形成鲜明对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集合!”他的吼声压过滂沱雨声,穿透雨幕传到每个战士耳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十七名战士迅速在泥泞中列队。每一张脸都糊满泥水,每一双眼却亮得灼人——其中有跟随他多年的河北老乡,有操着浓重湖南口音的年轻伢子,还有两个弃笔从戎的上海学生兵。天南地北,乡音各异,此刻却站在同一片泥泞中,望着同一个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雷震春的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孔,声音沙哑却清晰:“听好了!鬼子机枪阵地就在东岸高地,具体位置在这里。”他抬手比划着,“二班正面吸引火力,注意利用河滩上的巨石作掩护。三班从右翼芦苇丛迂回,等我的信号。我带一班直插心脏!都明白没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白!”三十多个声音齐声吼道,声浪震落枝叶上积存的雨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雷震春第一个冲进雨幕。雨水立刻将他全身浇透,冰冷刺骨,呛得人几乎睁不开眼。但硝烟的味道已经混在潮湿的空气里,刺激着每个人的鼻腔。锦河水势汹涌,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断枝残叶奔腾而下。当冰冷的河水漫过膝盖时,他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震春,咱雷家的男人,死也要死得堂堂正正。”老爷子是清末的武举人,一辈子最重气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百米外枪声突然炸响,二班已经与日军先头部队交上火。子弹划破雨帘,拉出耀眼的金色轨迹,在灰暗的天地间格外醒目。雷震春带领一班沿着河滩疾奔,军靴屡次在湿滑的石头上打滑。河北老兵李铁柱伸手扶住差点摔倒的上海学生兵陈书言,后者感激地点点头,扶正了眼镜继续前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排长,看那边!”小张突然嘶声喊道,声音因激动而尖利。透过重重雨雾,隐约可见两个沙袋垒起的工事,机枪火舌正疯狂喷吐,每串火舌都意味着死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雷震春举起冲锋枪:“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十米的距离,在平时不过几秒钟的冲刺,此刻在弹雨中却漫长如永生。子弹呼啸着从耳边掠过,打在身边的石头上迸出火星。三班长在左侧突然倒下,血花从他胸前绽开,很快被雨水冲淡。那个爱写诗的上海兵陈书言立刻补上他的位置,眼镜片已被雨水打湿,但他仍坚定地向前冲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十米处,雷震春已经能看清日军机枪手扭曲的面孔和军帽下的寸头。那是个年轻的日本兵,脸上混杂着狂热与恐惧。忽然间,雷震春想起女儿出生那天的情景。接生婆抱着哇哇大哭的婴儿笑着说:“这娃哭声震天,像春雷!”脸色苍白的妻子虚弱地笑:“那就叫雷声吧。”他当时站在产房外,听着婴儿响亮的哭声,觉得那是世间最动人的音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只剩十米。他扣动扳机,但枪械早已被雨水浸透,只发出沉闷的咔嗒声。雷震春毫不犹豫地甩开无用的冲锋枪,拔出腰间刺刀。刀锋在雨中泛起凛冽寒光,映出他坚定的面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步之内,日军机枪手终于发现了他,慌忙转身想要调转枪口。但已经太迟了——刺刀破开肉体的触感沉闷而湿热,鲜血喷溅在他脸上,带着浓重的铁腥味。那个日本兵的眼睛猛地睁大,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恐,随后渐渐失去神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雷震春旋身猛刺,第二个机枪手也应声倒下。转身时,阵地上已响起战友们的吼声。小张举枪欢呼,满脸血污却笑得分外明亮,那双曾经充满恐惧的眼睛此刻燃烧着胜利的火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排长!鬼子撤了!”二班长王大山狂奔而来,左臂的绷带已被鲜血染红,但他的声音充满喜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雷震春想点头,却猛地一晃。他低头看见腹部的血洞,雨水正将血色冲成浅粉。“原来早已中弹,”他恍惚地想,竟然没有立即感到疼痛。小张的哭喊声仿佛隔着一层水传来,变得模糊而遥远。他摆摆手,倚着沙袋慢慢坐下,感受着生命正随着血液一点点流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雨渐渐小了,远山露出青灰色的轮廓,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兄弟们忙碌的身影在晨光中晃动,抢救伤员,清点战利品。他想起保定军校石碑上刻的校训:“守信、守时、苦干、耐苦”。这八个字,他用一生践行,无愧于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告诉家里……”他的气息越来越轻,每一个字都需要耗费极大努力,“女儿就叫……雷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张的哭声渐渐遥远,取而代之的是阵阵轰鸣——不知是记忆中的春雷,还是江西天空真正的回响。他仿佛又听到女儿响亮的哭声,看到妻子含泪的笑容,闻到离家那天窝头的香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雨完全停了,阳光破云而出,一道道金色光柱照在战场上,照亮雷震春安详的遗容。他仍紧握着那把刺刀,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刀尖凝固的鲜血在阳光下如一朵未绽的红梅。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国民政府颁发抗日阵亡将士抚恤金。消息传回家乡时,雷声已经四岁,正咿呀学语。她永远不会记得父亲的模样,但会永远记得母亲讲述的这个故事——关于一个在春雨中为她取名的英雄。</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