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眼下,养老已成为退休老人的热点话题。是选择养老院养老,还是居家养老?人们在探讨不同养老方式的最佳路径时莫衷一是。那么,美国养老有哪些故事呢?最近看了美国电影《我很在乎》,其中诡异曲折的情节将美国社会的养老剧情演绎成了养老院、中介机构、医生和法官组成的一条龙系统,对老年人施展所谓的关心、关照、关爱和“奉献精神”,并在法律道德的制高点上,布设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养老陷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01</p><p class="ql-block"> 电影前端讲了一段用作铺垫的小故事。镜头中费尔德姆先生在养老院与保安人员疯狂地厮打起来,因为保安人员阻止他进养老院探望老母亲。这是怎么回事?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他不能进养老院看母亲?</p><p class="ql-block"> 在法庭上,费尔德姆指控监护人公司的格雷森女士,在他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强行把母亲送进养老院。他说母亲不需要住养老院,也用不着其他人的监护。他是母亲的好儿子,完全可以照顾好老母亲。况且他母亲根本就不想离开自己的家,格雷森在母亲拒绝住养老院的情况下,强行把她绑架到那里。</p><p class="ql-block"> 费尔德姆愤怒地说,不仅如此,格雷森还在他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拍卖母亲的房产、汽车和家具等全部私人家产,所得款项占为己有。费尔德姆指责法院:“怎么能将我母亲交给一个陌生人来照管?”</p> <p class="ql-block"> 遭到指控的格雷森显得很从容,她不慌不忙、“义正辞严”地驳斥了费尔德姆。她宣称,自己是受法庭委托去照看费尔德姆的母亲的。因为医生诊断费尔德姆的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生活无法自理,并出具了一份证明。医生建议送她去养老院或接到儿子家住,但费尔德姆什么都没做。他不知道母亲真正的需求,根本照顾不好她。“比起家人,我比他更能照顾好他母亲。”</p><p class="ql-block"> 对于拍卖费尔德姆母亲财产一事,格雷森的解释听上去合情合理,且富有同情心和爱心。她认为:“如果没有人去管理这些财产,那会变得一团糟。我出售你母亲的这些财产是为了支付养老院的费用。我在看护那些需要保护的人,这是我的工作,是我的职责。我每时每刻看护着他们,保护他们不会因为无人照料或固执己见而受伤,保护他们不会被自己的孩子伤害。保护被监护人是我们的应尽职责,而他的儿子却冲撞养老院,使我们的努力付诸东流。”</p><p class="ql-block"> 法庭上,格雷森女士陈述有理有据,人性化传递与情绪价值输出得当充分,颇有点“无私奉献”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法官根据双方陈述作出裁决,认为格雷森提供的证据足够确凿,说理更加充分,逻辑非常清晰,令人信服。</p><p class="ql-block"> 而费尔德姆不接母亲到自己家里安度晚年,没有孝心,不算孝子。且语言粗鲁,情绪暴躁,大闹养老院,咆哮法庭。</p><p class="ql-block"> 法官认为格雷森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监护人,支持她对费尔德姆母亲的监护权和财产处理权。从判决生效之日起,费尔德姆失去对母亲的监护和财产处理权。</p><p class="ql-block"> 格雷森赢了官司,走出法庭时脸上露出狡黠的一笑。败下阵来的费尔德姆气急败坏地冲向格雷森,发誓要杀了她。他这话可不是放空炮,也不是发泄情绪的威胁恫吓——他真的实施了行动,并且成功了。</p><p class="ql-block"> 这一段只是格雷森的垫场小品,接下来的剧情才是她的重头戏:她开始为下一个老人“操心”养老问题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02</p><p class="ql-block"> 卡伦医生是格雷森的老搭档,两个人为老人养老问题“没少操心”。她给格雷森介绍了一个新客户,名叫珍妮弗,是一位孤寡无依、没有任何亲人,又拥有巨额财产的老太太。</p><p class="ql-block"> 格雷森对这个“新财源”非常满意。她与卡伦谈好分成后,就开始行动了。首先,由卡伦医生向法院提供证明:珍妮弗老太太身体状况日益恶化,无法独立生活,需要他人照料。于是法官将照顾珍妮弗的事正式授权给了格雷森。</p><p class="ql-block"> 格雷森得到法律授权后,立即去拜访珍妮弗,向她出示授权书,说代表国家来照顾她。珍妮弗表示自己过得很好,不需要别人照顾,也从未去过法院。格雷森说这是法院的决定,必须遵守。法院可在紧急情况下作出裁决,不需要当事人到场。她用和气的口吻让珍妮弗暂时跟她走,说等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回来。殊不知,格雷森是在诓骗珍妮弗——老太太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p><p class="ql-block"> 珍妮弗被直接送进了养老院,手机被工作人员“客气”地没收,行动受到“礼貌而不容置疑”的限制。她失去了人身自由。</p><p class="ql-block"> 随即,格雷森开始对珍妮弗财产及房产进行处理,她拍卖了房屋内的所有财产,并立即挂牌出售这套独栋别墅。</p> <p class="ql-block"> 但让格雷森没想到的是,珍妮弗并非普通的老太太,她的儿子是黑社会大佬罗曼。罗曼得知母亲被骗进养老院,便派律师去跟格雷森交涉,表示愿意支付50万美元请她放人,但没能成功。因为格雷森的胃口要大得多——珍妮弗的财产、房产及银行保险柜中价值连城的珠宝钻石,价值何止千万,岂是50万美元可比的。</p><p class="ql-block"> 罗曼想尽各种办法解救母亲,但养老院戒备森严,行动屡屡失败。他与格雷森展开一系列生死对决,难分胜负。出人意料的是,斗不出结果的两人竟然达成了和解协议,准备合作干一票大的。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曾被剥夺母亲抚养权的费尔德姆出现并杀死了格雷森。</p><p class="ql-block"> 这本来是一部以反映养老院欺诈为主题的电影,但后来却演绎成了黑吃黑的恶斗,主题跑偏,令人遗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03</p><p class="ql-block"> 《我很在乎》揭露了美国养老过程中丑陋的一个角落。格雷森的这套骗术之所以能大行其道、行之有效,关键在于她披着合法的外衣,表现为几个突出特点:</p><p class="ql-block"> 一是整个诈骗过程走法律流程,完全“合法合规”。也就是说,骗局的每一个步骤都不违法。老人健康状况的医生证明、法官对被告的缺席判决,都是按司法流程进行的,符合法律规定。</p><p class="ql-block"> 二是整个诈骗过程公开透明,不藏着掖着。格雷森拿着法院的司法文件,名正言顺、堂而皇之地把老人“请出”自家门,送进养老院,让人挑不出毛病、找不到破绽。</p><p class="ql-block"> 三是她以慈善、富有爱心的奉献者形象出现,进行诈骗活动。看上去体贴慈爱、无微不至,蒙蔽性和欺骗性极强。</p><p class="ql-block"> 电影所揭示的美国养老欺诈现象,表面看是诈骗分子或机构的个体行为、孤立事件,是少数人自身的问题。但这只是表象,其背后存在更深层的原因,即制度设计的先天缺陷和漏洞:</p><p class="ql-block"> 社区医生可按照自身利益驱动出具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证明,而有关方面并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全凭医生个人的良心。如果医生为谋私利随意造假,很容易得逞,社会却对其毫无办法。</p><p class="ql-block"> 更不靠谱的是,法庭在当事人不在场且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不进行任何调查核实,仅听控方一面之词就作出判决,实在草率且不负责任。问题的关键在于司法程序允许在当事人缺席或不知情时判决,这实际上为诈骗和不法行为大开方便之门。法律被操纵,司法放纵使幕后交易和相互勾结变得轻而易举、顺理成章。</p><p class="ql-block"> 此外,养老院本身也存在严重问题。它成为犯罪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把老人当成精神失常的患者限制自由,使养老院俨然成了监狱。被诱骗进来的老人几乎再无走出院子的机会,人财两空。这个失去管控的“法外之地”,为犯罪行为的实施提供了场所。</p> <p class="ql-block"> 令人感到可怕的是,这部电影中的情节并非文艺作品的简单虚构和胡编,而是基于美国的真实情况。现实中,类似事件在美国屡见不鲜。据美国福利机构统计,每年全美有数千起形形色色的养老院欺诈事件。美国社会服务机构与医生、养老院和法院相互勾结,以体贴、照顾老人为名诈骗钱财,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在那里,老人成了贪婪资本追逐的猎物,一条罪恶的链条将这些被资本瞄准的目标牢牢捆绑,直至榨干他们所有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人类已步入老龄社会,养老是举世关注的大事。一个发达、健康、文明的社会,养老应该是一种福利,而不是生意,更不该蜕变为骗子欺诈钱财的潜在目标和重点选项。(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