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蒙山大佛

厚德载物

<p class="ql-block">太原蒙山气候清爽,绿树葱茏,流水淙淙,古迹遍布,人文与自然相得益彰。2025年8月18日上午,我们陪同母亲游览了蒙山大佛——这尊与晋祠悬瓮山、天龙山遥相呼应、呈三足鼎立之势的宏伟石刻巨像。</p><p class="ql-block">高63米、宽25米的蒙山大佛为世界第二大佛,其历史可追溯至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文宣帝高洋下旨开凿,历时二十四载方告完成。初成之时,这里成为北齐皇室礼佛的重要道场。至唐代,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亦曾亲临瞻仰,并为其敬献袈裟,香火极一时之盛。然而大佛的命运并非一帆风顺。唐武宗发动灭佛运动,使其遭受严重破坏,虽未彻底被毁,但盛景已衰。及至元末(1368年),连年战火致使开化寺损毁,佛首跌落,佛身逐渐掩埋于尘土荒芜之中。自此,辉煌800多年蒙山大佛淡出世人记忆,在漫长600多年岁月中隐没于山野之间,无人知晓。</p><p class="ql-block">转机出现在1980年,太原探险家王剑霓在地名普查中意外重现佛身踪迹。历经修复,大佛于2008年10月重新面向公众开放,佛首则由后人苗新田依据北齐造像风格补塑完成。</p><p class="ql-block">这一重现人间的大佛,不仅令人得以瞻仰千年巨像的庄严姿态,更引人深思其背后所承载的岁月沧桑与文化断层。</p><p class="ql-block">人的一生,何尝不是如此跌宕起伏?有开凿时的笃定、鼎盛时的光芒,也有遭遇劫难时的沉寂与掩埋。可正如大佛穿越千载风雨终再现世间,我们也当相信:生命中的坎坷不过是暂时封存光辉的厚土。只要初心不泯、信念未绝,再漫长的黑暗也挡不住重生的曙光。每一段伏笔,都是为了更庄严地站立;每一次跌落,都可能成为新篇的起点。</p><p class="ql-block">太原蒙山大佛——这座曾经湮没于历史尘烟中的石像,以其跌宕的身世与往昔的荣光,成为中华文明绵延中一道深刻而璀璨的印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