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和孩子蹲在草丛里拔草、摘金银花的傍晚,没有复杂的规则,却藏着比说教更生动的成长课,也让我重新触摸到“陪伴”最本真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首先,孩子在自然里的“专注”格外动人。起初他总急着摘金银花,却因没拔干净杂草、碰落花苞而着急。后来慢慢跟着我学:先分清杂草和金银花的根系,再轻轻捏住花茎摘下完整的花苞。这个过程里,他从“求快”到“求稳”,学会了观察、耐心和细致——这些在书本里抽象的品质,竟在拔草摘花的动作里自然落地。</p><p class="ql-block"> 其次,这场实践也让孩子读懂了“付出与收获”。当她发现拔完杂草的金银花长得更舒展,亲手摘下的花苞能晒成花茶时,突然说:“原来要先照顾好它,才能拿到‘礼物’呀。”简单的一句话,却比任何说教都更让他明白:没有不劳而获的收获,哪怕是一朵小小的金银花,也需要付出时间和用心。</p><p class="ql-block"> 而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是“放下引导,学会同行”。一开始我总想着“教他怎么做”,后来却发现,他会蹲在草丛里观察蚂蚁爬过花瓣,会问“为什么有的花是白的、有的是黄的”——这些我忽略的细节,反而让实践多了趣味。原来陪伴不是“带他完成任务”,而是和他一起放慢脚步,在自然里共享发现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最后晒干的金银花茶泡在杯子里,清香袅袅。孩子捧着杯子说“这是我们一起种的味道”,我忽然明白:这样的实践活动,收获的不只是一杯花茶,更是孩子在自然里学会的耐心与责任,以及我们之间无需多言的默契与温暖。</p> <p class="ql-block">认真采摘的瞬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