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间的时光行囊

云端漫步

<p class="ql-block">  桂林:山水间的时光行囊</p><p class="ql-block"> 文/彭细林</p><p class="ql-block"> 十五年前,桂林的山与漓江的水便在我心底埋下一颗诗意的种子。任凭岁月流转,这份对山水之旅的眷恋非但未曾淡去,反倒愈发深沉。物换星移间,时光来到2025年8月2日,暑假的阳光仍在肩头跳跃,我与爱人带着父母和两个孩子,再次踏上这片魂牵梦绕的土地,奔赴一场与山水的重逢之约。</p><p class="ql-block"> “嘟——”高铁抵达桂林西站后,接驳大巴便如灵动的穿梭者,载着我们向龙脊梯田进发。我坐在前排,摇下车窗。通往龙脊的路幽深且绵长,沿途一路山高水秀、云淡风轻,宛如一幅水墨长卷在眼前徐徐铺展。两侧青山连绵起伏,似绿色海浪层层涌动;山涧溪流潺潺而下,如灵动琴弦轻奏自然乐章。当梯田逐步撞入眼帘时,只见层层叠叠的田埂从山脚一步一台阶地攀向云端,像天空在山峦间铺开的五线谱,翠绿的禾苗在风中轻摇,与禾叶尖的蝉鸣共奏夏日交响。稻田里的水波在阳光下荡漾,将天上的云彩与岸边的山林都温柔地收进画中。山路两旁的瑶族木楼一栋连一栋,静静矗立在梯田上,古朴而庄重,默默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岁月流转。晚餐时分,民宿老板精心烹制的竹筒鸡饭的香气漫过鼻尖,米饭吸尽了竹子的清润与鸡肉的鲜嫩,每一口都藏着大自然的馈赠。夜幕降临后,我们住进山间的吊脚楼,洗漱完毕后,我独立阳台,将梯田的夜景尽收眼底。晚间八时许,山路上忽然人声渐起,循声望去,原来是景区点亮了漫山灯火。灯光沿梯田轮廓次第亮起,宛如繁星洒落人间,与头顶浩瀚星空交相辉映,美得如梦如幻。而我们的吊脚楼,则完全被虫鸣蛙唱包裹,我轻推窗棂,枕着山风渐入梦乡。</p><p class="ql-block"> 次日清晨,我们全家早早就起身了,相约赶赴一场与山间第一缕曙光的约会。彼时的龙脊,云雾缭绕,林翠风轻,空气清新,踱步其间,宛如行走于人间仙境之中。我伸首俯瞰,只见村落与溪流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俨然一幅朦胧的水墨丹青。山脚下的潺潺溪流如银色丝带穿村而过,给这片宁静的土地增添了几分灵动。我们一家人在观景台用手机定格下此刻风景和时光的美好之后,便跟着导游匆匆告别了龙脊。</p><p class="ql-block"> 车在山林间又行驶了大约三个小时,我们抵达了下一站——阳朔。到达阳朔已是午饭时分了,我们特意选了一家当地知名的餐馆,点了一份极具当地美食特色的啤酒鱼。饭毕,我们未作片刻停歇,便直奔传说中的十里画廊。这条公路之所以得名“十里画廊”,正因其沿途景致连绵不绝,山水相依有如画卷铺展,且其路程恰好蜿蜒十里,可谓藏尽阳朔精华风光。画廊深处,有一河流,名为遇龙河。其如温婉女子,静静流淌在阳朔的万千青山之间。我们在导游的指引下乘坐竹筏顺遇龙河漂流而下,河流两岸风光如诗如画,在画中畅想和游走,成了我们全天最惬意的时光。竹筏在碧波上轻荡着,两岸的翠竹在江风的轻推下依依作响偶有白鹭掠水而过,在河面留下圈圈涟漪。父亲靠在竹椅上眯眼望山,母亲则轻数岸边野花,孩子们想伸手去够水面流波,却不想自己的笑声落进水里,惊起了几尾小鱼。为了更好地融入十里画廊这幅流动的画里,趁着下午还有足够多的游玩时间,我们索性租了三辆电动车,由我在前引路,父母孩子则在后面缓缓跟随。我们沿着画廊慢慢骑行,任微风拂过脸颊,感受山林环抱的舒心。我们骑行至荷塘处,儿子和女儿被路边孩童捕鱼的嬉闹声吸引,我停好车,在交了入园费用之后,带着孩子们毫不犹豫的加入了他们。或许是久居城市的原因,我们捕捞了十几个来回毫无所获,半个小时后,我们最终仅捕到一尾红鲤,虽收获寥寥,孩子们却汗流满面,精神抖擞,笑声不停,显然快乐在他们身上从未打折。在我的提议下,孩子们并未带走小雨,而是选择将小鱼放生,那一刻,我读懂了他们内心的善良与对自然的敬畏。环顾家人,此时父母与爱人已走入荷花深处,荷塘里的荷叶挨挨挤挤铺满水面,粉白荷花亭亭玉立,清风过处,香气漫过衣襟。孩子们马上又追着一只低飞的蝴蝶跑进田埂,他们的衣角触碰到了伸出路边的荷叶,几只蜻蜓突然嗡嗡飞出,它们翅膀振动的声音清脆如诗。路边瓜园的老板娘热情地邀请我们尝瓜,她动作娴熟,一眨眼的功夫,一个完整的西瓜便被她大卸八块,看着端上桌前的西瓜红瓤饱满,我迫不及待地轻咬一口,清甜的汁水顺着嘴角流下,那舌尖的凉意直达全身,我们旅途的燥热瞬间被驱散。</p><p class="ql-block"> 暮色四合时,在导游的安排下我们住进阳朔西街的一家四星级酒店。入夜的阳朔县城,华灯初上,人如潮涌,霓虹在青石板路上跳跃,店铺吆喝声、游人谈笑声、酒吧民谣声交织成歌。我们牵着孩子们的手,循着月光在人群中慢逛,尝一口桂花糕的软糯,饮一杯柠檬茶的清爽,听一段民谣的悠长,阳朔的人间烟火气在心底慢慢漾开……</p><p class="ql-block"> 行程第三天,在一碗碗迎宾酒的歌声中,我们走进侗族古村,探寻古老而神秘的民俗文化。古村木楼错落,侗族同胞的生活宁静祥和,整个村落像被时光珍藏的明珠。木楼依山而建,青石板路穿村而过,穿蓝布侗衣的老妇盘着乌青秀发,端坐门口笑迎宾客。孩子们跟着村民学说侗语,父母在一旁欣赏侗族歌舞,悠扬歌声仿佛来自远古,直抵心灵;我们还见识了精美的刺绣与银饰工艺,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侗族人民的智慧与匠心。</p><p class="ql-block"> 离开侗寨,我们最后来到兴坪古镇,准备乘游轮游览漓江。我们还未抵达渡口,就看见游客中心大门口已经人山人海,游客大厅也是摩肩接踵,心中不禁感慨:又是一场漫长的等待。然这恐怖密集的人群并未动摇我们游江的决心。在候船大厅,透过玻璃门,我们仍能望见漓江的粼粼波光。等候了两个小时左右,我们终于登上了游船。登上船后,漓江的水便第一时间毫无遮挡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清澈碧绿如无瑕翡翠;漓江两岸风光秀丽,青山连绵起伏,如壮丽画卷在游船两侧徐徐铺展。我们随船游走在画中,不知不觉将自己也变成了山水水墨画的一部分。不一时,爱人带着孩子们换上了少数民族的服饰,他们簇拥着来到船顶甲板拍照留念,而船底传来的则是浪声阵阵。当船行至20元人民币背景图处时,甲板上瞬间人声鼎沸,欢呼声赞叹声此起彼伏,大家纷纷举起手机,一起与这片青山绿水定格美好。</p><p class="ql-block"> 随着船笛一声长鸣,游船缓缓靠岸了,而我们三天的桂林之行也在欢声笑语中落下了帷幕。坐在返程的高铁上,我拎着沉甸甸的行李箱,里面装满了特产,更盛满了我们欢喜的回忆。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风景,我心中满是不舍和留恋。与十五年前相比,这次旅程多了一份沉稳、幸福、静谧与安然。这一路,我与家人相伴,在龙脊灯火中一同感受山峦的恬静,在遇龙河竹筏上享得流水的悠闲,在阳朔西街中体验人间的烟火,在侗族古村领略文化的魅力。看着父母鬓边白发在阳光下泛着柔光,望着孩子们奔跑时扬起的衣角,心中涌起幸福难以言喻。平日里工作的忙碌与焦虑,都在桂林这山水间渐渐消散,只剩下自己与家人相伴的温暖。在我看来,桂林的每一寸山水都是藏着惊喜与诗意的,而最珍贵的,莫过于与挚爱之人一同行走在这幅山水画里,将共度的时光酿成岁月中最甘甜的酒,一路芳香四溢,余味悠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