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识吾文

夏天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投到《香港文汇报》的一篇散文刊出后。我看到电子版,让我一惊“我不识吾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3月15日,我收到一张《香港文汇报》广州办事处的稿费汇款单,金额200元。由于给这报投了好几篇稿,所以一直不知道刊发了哪篇文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收到汇款单的第二天,我特地花了半天时间,从3月15日往前,一期一期查《香港文汇报》的每期副刊。由于此报天天都有两版副刊,查起来工作量特大,查到2025年1月1日依然不见其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在一写作微信群。有人晒出刊有他作品的《香港仔》版页。并说此报与《香港文汇报》是同一家报社,稿费是《香港文汇报》社广州办事处发放,每篇文章稿费200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些情况与我的稿费单完全一致。我请求他帮我查一下,我上的是哪篇散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爽快答应下来。我把我的基本信息发给他,他很快查出了结果,并把版面传给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看着上刊文,并与投稿文一比较:原文1258字,上刊文698字,删了一半。我再看征文启示,要求600字以内的微文,内容和题材不限,编辑还是手下留情,还多保留近100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港媒使用繁体字。建国后,我们进行了好几次简化繁体字。我们对大多数繁体字不认识。看着电子版上的繁体字,我好陌生,由于写完这文有半年多,对此文没有印象。这是我文吗?真是“我不识吾文“。只好找来投稿文,一句一句对,看看编辑改动了哪些地方。思考为何要这样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习惯性地把上刊文与投稿文对比,并思考编辑为何要改动。每次对比,都是对自己写作的一次提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