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脾不是一种病而是一堆病缠在你的身体里】</p><p class="ql-block">脾虚的人,总觉得很累,上两层楼就喘,早上起来脸肿得都能压出印儿,大便黏在马桶冲不净,去医院查了血,做了B超,却没查出来具体是什么病,其实这不是没有病,而是脾虚在背后捣乱,而且它从不是一种单独的病,是一堆问题在身体里。</p><p class="ql-block">脾管着气血生成,负责水液代谢、脾的功能弱了,气血造得不够,你就会感觉没劲儿,脸色发黄,水湿排不出去,就会脸肿,大便黏,时间长了还会影响其他脏腑功能,比如肺气跟着虚,稍微受凉就感冒😷,或者精力越来越差,这些其实都是脾虚引发的连锁反应,想要好身体,就应该先把脾的运化功能理顺,让它能正常造气血、排湿,再看看有没有兼夹的问题,不让其他脏腑问题反过来影响脾。</p> <p class="ql-block">【肝火大,调脾胃】</p><p class="ql-block">有的人不能遇事,一有事就急,还总爱生闷气,平常口干舌燥,离不开水杯子,可喝多少水都不管用,那他肝火怎么就那么大,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p><p class="ql-block">我们来看,这样的人,他的脾胃功能一定太差了,脾虚消化吸收不好,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到肾,肾靠脾胃运化出来的营养来补充能量,脾胃不给力,肾得到的营养就少,慢慢地肾就虚了,肾虚了肾水就不够,无法给肝浇水滋润,而且脾胃弱了,也管不住肝,肝气就容易堵在那儿,一堵就容易化火🔥,就导致肝火大了。</p><p class="ql-block">怎么调:泻肝火、补肾水、调脾胃,要三方面一起调。</p> <p class="ql-block">【见肝之病,当先实脾】</p><p class="ql-block">“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原文出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原文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p><p class="ql-block">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肝病易乘脾,导致脾虚运化失常,故需“实脾”(补益脾气)以增强脾的抗病能力。</p><p class="ql-block">有的人说话没力气,浑身都没劲,先天体质就不好,所以气血容易瘀滞,这种人他虚在前,瘀在后,气血不足。</p><p class="ql-block">阳气虚,人很容易应激,就是容易脾气暴躁,或者脾气不好,这时调理上不要重点疏肝,“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就是你有肝病的时候先把脾的运化强起来,而不是先去疏肝,所以要扶正,先去健脾补肾,脾肾足了,肝就自然不郁了。不要疏肝,疏肝你就越疏越虚。</p> <p class="ql-block">【气血的源头在脾胃】</p><p class="ql-block">人体气血从哪里来?其实人的气血源头就在脾胃。肝是存血的,肺是存气的,但气的真正来源是胃,血的根本制造在于脾,这跟脾胃的运转方向有关。</p><p class="ql-block">脾土向左旋、上升,就像春天来了,大地回暖树木发芽一样,它把温暖向上的能量送出去,滋养肝木,中医叫乙木,所以脾是造血的大本营。</p><p class="ql-block">胃土向右转、下降,就像秋天到了,天气变凉草木收敛,它把清凉向下的能量传出去,转化成肺金,叫辛金,所以胃是化气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我们再从一天阴阳变化来看,中午之后午半阴开始生长,能量就往下降,三阴经向右下降,最终形成肺金,可以理解为肺就是心火清凉下降的升级版,所以肺气偏凉,性子收敛。这里的三阴经指的是手、足三阴经。</p><p class="ql-block">{手三阴经:从胸走手,包括手太阴肺经(拇指侧)、手厥阴心包经(中指侧)、手少阴心经(小指侧),主上肢内侧循行。</p><p class="ql-block">足三阴经:从足走腹,包括足太阴脾经(大趾内侧)、足厥阴肝经(大趾外侧)、足少阴肾经(足心),主下肢内侧及腹部循行。}</p><p class="ql-block">半夜之后,子半,阳开始生长,能量就往上升,三阳经向左上升,最终形成肝木,可以理解为肝就是肾水温升之后的成果,所以肝血偏温,性子生发,这里的三阳经指的是手、足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这些经络以“由手走头”或“从头走足”的循行方向连接人体表里,调节气血运行,并与六腑功能密切相关。)</p><p class="ql-block">肾水能温暖上升化成肝木,靠的是脾的左旋上升力,也就是说脾是生血之本,心火能清凉下降,化成肺金,靠得是胃的右转下降力,也就是说胃是化气之源,所以虽有肺气、肾气、肝气、心气等不同称呼,实际上都是同一股气,是那股子元气,也可以说祖气,沿左升右降的轨迹,在不同的位置所具有不同的功能的展现,也就是土枢四象,一气周流。</p><p class="ql-block">不过四象模型、不是说只能用在人的身体上,它可以用在万事万物上。四象模型不是一个死板的分类,而是一个动态的描述事物发展变化阶段和状态的工具,它的核心思想是一切都在生长→鼎盛→收敛→收藏的循环往复,每个阶段都是阴阳比例不同造成的阴阳消长。</p><p class="ql-block">如少阳=阳渐多;太阳=阳最多;少阴=阴渐多;太阴=阴最多。你可以把它套用在很多事物上,比如一个項目的启动、高潮、收尾、复盘,从而用中医的思维理解世界。</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说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一年四季要养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脾主运化,脾在每个季度的最后18天都在当令。正常情况下一个季节一个脏器在当令,春天是肝在当令,夏天是心当令,秋天是肺,冬天就是肾。当令就是值班,不是主动去工作而是被动的,春天的时候,为什么派肝当令,因为肝是免疫力,春天的时候万物生发,不光是人在生长,细菌也生了出来,而且在攻击你,花粉也攻击你,作为免疫力的肝脏不得不开始加班,是被迫在工作,当令都是被迫的。</p><p class="ql-block">夏天的时候,天气热,这个时候你的心跳加速,情志喜乐,人高兴的时候也会心跳加速,也让它被迫当令干活。而进入秋天之后,天气转凉,凉气通过鼻子嘴巴气道,直接通肺,凉气伤肺,那肺就开始提高工作效率去工作了,也是被迫的。冬天对应着肾,天变冷,万物凋零,就靠你身体里的肾精存储扛过冬天。这样肝、心、肺、肾每个器官组织当令工作,都是被迫上岗值班,从来没有主动过。</p><p class="ql-block">再说脾为什么在每个季度的最后18天工作,因为脾一直当令,从事消化吸收工作,人整天吃东西,给它喂它,它就一直被迫当令。脾与其他四季脏器当令都一样,都是被迫提起来干活。嘴巴是给其他几个器官派活儿的,嘴没活儿了,不吃东西了,其他脏器就没活儿了。所以嘴一直在当令。</p><p class="ql-block">人就是靠消化系统来维持生命,你的消化道正常,还能消化掉食物,生命就在。古人说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就是说人老了,是不是还能吃东西,能吃就表示生命力比较强,你的脾胃还能消化了东西,还能进行一个输入输出的处理工作,而在每个季度的最后时候,主季节当令的器官慢慢地气就下来了,因为给它的外界环境舒缓了,不需要那个内脏太努力了,但你平时的这个脾一直在当令,这时就显出来了,所以脾是一年四季,一直在当令工作着,只不过被四季中当令的器官压过了风头而已。</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调理身体最重要的就是调脾胃,你的脾胃一好,就证明了你的身体已经发生转变,好起来了。从脾胃入手,调理身体是关键的步骤,也是最有效的方法。</p><p class="ql-block">这几年,经过调理身体的人,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原来因为疾病缠导致体重下降,经过长期稳定的调理,体重慢慢增加,气血由不足到增加,身体康复加快,最后稳定下来。</p><p class="ql-block">最后还是那句活㊗️大家越来越好[抱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