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在南下干部英雄群体——长江支队的无数光辉业绩中,曾有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水利工程——赵源渠。</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0年11月,正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地处游击区的山西霍县,又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百团大战第二阶段结束后,日军回师华北,开始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报复性大“扫荡”,疯狂实行残酷的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妄图摧毁我抗日根据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共霍县县委根据当时敌寇嚣张的斗争形势,决定开展游击战术。以县委书记为游击大队政委的名义,领导抗战工作,县各机关也转移到霍山后面的黄土庄、双沟、磨扇坪一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霍县共有4个区,每个区公所除留一二人处理日常工作、上下联系外,其余都分散在各区工作,除参加必要的会议外,大都下到各村特别是游击区各村工作。他们和群众在一起劳动生产,发动领导群众开展对敌斗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共霍县县委组织部部长肖文玉,曾隐蔽在郝家腰一户农民家里做长工。在如此恶劣的斗争环境下,当时所有县区干部紧密团结,廉洁奉公,不知疲劳,不顾疾病,不计较伙食好坏,辛勤地工作和战斗,每月仅2 元零用钱,也从未计较过待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那个艰苦年代,抗日将士大家每个人整年或数年都是和衣而睡,晚上睡在群众家里或野外草堆里、山洞里,文件包、枪支从不离身,一有敌情,立刻投入战斗。严酷的斗争环境,使得大家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很多人都疥疮满身。</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为霍县抗日政府县长的赵源,有一次到任光甫家中研究工作,开头硬是不肯脱鞋上炕。后来,大家才知道是两只鞋底都透了大窟窿,赵源不愿让大家看到。其艰难困苦,由此可见一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3年下半年,抗日战争形势开始好转。赵源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共中央敌占区和接敌区的工作指示。在政治上,他利用各种形式向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进行民族气节、抗战必胜的教育;在工作中,他先后亲自带队深入敌占区的大张和李曹,利用传统庙会召开千人大会,宣传党的政策,处决汉奸恶霸,震慑了敌人,增强了群众的抗日斗志。在政权建设上,他领导召开士绅会议,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在教育方面,他领导在霍山深处的牧坡成立了霍县第一民族高小,在下乐坪创办抗日学校,在西庄创办扫盲夜校,受到《太岳日报》报道推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同时,赵源在武装斗争方面大力发展游击队和不脱产的民兵队伍,亲自领队参加了柏树洼护粮战、掩护夏收杜庄战、拔除师庄据点战、杜壁伏击等战斗。他还在各个根据地和游击区,恢复重建了28个行政村、95个自然村的抗日政权和64个村的农救会。在经济建设方面,他领导军民先后开展减租减息、大生产运动,开办药店,建立贸易局、经济局,组织武装护夏护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霍县人民永不忘怀的,是赵源领导下开凿挖掘了“赵源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5年5月,为进一步开展农业生产,赵源来到下三教村,与县参议员刘茂裕、陈清河一道,商议发动村民开挖水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听说下三教村要开挖水渠,上三教村的部分群众担心下三教村用上水后,他们浇地水不够用,因此不愿开挖这条水渠。赵源得知此情况后,又多次到上三教村,深入群众家中,走访和召开座谈会,向群众耐心解释“天下穷人是一家,有福就当同享,有苦应该分担”,又向大家一再讲明:“只要统筹安排,节约用水,谁也不浪费,把钢用到刀刃上,就能使大家都受益,水渠通了,上、下三教的水地多了,粮食就能增产,粮食多了,就能支援抗日民主政府夺取抗战全面胜利”的道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赵源耐心细致的教育说服下,上三教村的百姓思想通了,两个村的村民联手合作,你敬我让,齐心协力,从而使开挖水渠工程进度大大加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挖凿过程中,身为县长的赵源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开凿水洞他第一个往上冲,遇到放炮打眼危险的活儿他也毫不退缩。他上工来得最早,收工回得最迟,什么活苦干什么,老百姓吃啥他吃啥,在群众家吃饭时还主动担水、扫院、喂牲口。这种不怕苦,不喊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让老百姓深受感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原定两个月才能完成的水渠工程,只用了一个月便提前竣工。这条水渠修好后,使下三教村的85亩旱地变成了水地,当年就增产粮食51大石。</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大家纷纷提出,要给这条来之不易的大渠起个名字。一位长者提出,这条渠是赵源县长倡导开挖的,开挖当中赵源县长操的心最多,出的力最大,因此叫“赵源渠”最合适。众人一听,齐声赞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此,“赵源渠”便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霍州大地,一直传到后来,载入霍州史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年时期的赵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霍县人民念念不忘的,是赵源是抗日战争时期在霍县任职时间最长、功绩最大的一任县长,他不但身先士卒领导全县军民艰苦地度过严重困难时期,而且在民主建政、武装斗争、经济建设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成绩,为霍县的民族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全县军民的一致好评和赞扬。</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物简介】赵源(1916年4月~2001年1月),山西省临汾市临汾县贾得乡七里村人。赵源1935年参加革命,193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赵源曾任临汾河东牺盟会特派员,灵石抗日县政府民政科科长、县长;1940 年10月任霍县抗日县政府县长;1941年1月至1945年8月,任霍县民主县政府县长;1945年8月以后,历任太岳一专署秘书、二专署副专员,太岳区党委党校总支委委员、太岳行署民政处处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3月,赵源听从组织召唤,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南下福建,为建设新福建做出了卓越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8月南下入闽后,赵源先后任福州市军管会政务部副部长、福建省民政厅副厅长、省直机关党委书记。其后,赵源历任福建省民政厅厅长,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委党校党委书记、副校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福建省委委员、省政协委员。1973年起,任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等职。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素材来源: 《艰苦奋斗 廉洁奉公——记霍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赵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 END —</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