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几天前,朋友媳妇腰杆酸疼,带着来找我给她扎针,背对我坐下,扣诊,发现她的疼点不在腰椎,也不在足太阳的范围,而是在腰的两侧并略向腹股沟方向引痛,思量片刻,我告诉她,痛处应该是带脉循行的路线上,就在她右手腕部下了一针外关穴,平补平泻。45分钟拔针,告诉我腰疼缓解了许多,连没有说到的,左侧颈部疼痛也随之消失……这个我心里明白,外关穴在手少阳之上,颈侧痛也是经之所过。</p><p class="ql-block"> 次日,秋雨绵绵没扎针,但来电话说还想继续扎,并述,针完后下午下了深色血块几多,腰部酸疼、腹部胀满、两腿酸痛骤减……感觉全身轻松。下漏至第五日,一针交信穴收干净。</p><p class="ql-block"> 本案选穴外关,原本是针对腰部疼痛的带脉而去的,因为带脉主管收束腰部上下诸经,对女子妇科疾病也有治疗作用,所以扎上针,顺嘴嘱咐她了一句:这个外关穴通带脉,不但可以治腰疼,对妇科疾病也有疗效。但没有估计到会有如此彻底的效果。一针,就只是扎了一针,多年的积疾就一扫而空。接完电话我也诧异,遂翻开书本认真查阅。外关穴,手少阳三焦经之大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穴位于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二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但没有说通带脉。只是说是手少阳之大络穴,通阳维脉,还络到身体的哪里,书上没细说。只是记忆中,《黄帝内针》课本上有个表格注明,足临泣,外关通带脉。 外关穴是如何通带脉,这本书也没有说。</p><p class="ql-block"> 书本上说: 外,远也,关,以木横持门户也。这个意思就是说,外关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门户,我震惊的是,这个穴位就夹在五输穴支沟、天井前面,但它尽然不属于五输穴,不属于井荥输经合,于是就猜想,那与之相对位置的内关穴,就是在手臂的内侧,也就是阴面,也就是在这个骨缝里,会不会与外关穴一样,也不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的五输穴呢?在忐忑、欢?疑惑中找来《针经三书》打开一看,果然不是五输穴,内关穴夹在五输穴当中,前有中冲、劳宫、大陵三穴,后有间使、曲泽。我去!</p><p class="ql-block"> 再进一步推想,足上的照海穴也与申脉穴相对,他们也会与外关内关穴一样,也不属于五输穴吗?</p><p class="ql-block"> 拿来《中国针灸学》接着阅读,果然,足太阳膀胱经的五输穴井荥输原经合,申脉穴之前有至阴、通谷、束骨、京骨,后有昆仑、委中二穴,申脉穴果然是夹在中间,但仍然不是五输穴之一。接着看大腿内侧,也就是阴面的足少阴肾经,其五输穴是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足少阴肾经的五输穴里面,还是没有照海穴。</p><p class="ql-block"> 问题是这四个穴位都是在肘膝之下,号称手、足阴、阳的开关,是八脉交会穴,是如此的重要,但它宁肯夹生在五输穴中,硬就是不属于五输穴!这让我很困惑。</p><p class="ql-block"> 如此复杂的十二正经加奇经八脉,一共20条经脉循行路径,出、入、离、合,进进出出于五脏六腑大脑包衣,3000年前的古人是用什么工具,用什么方法,把他们搞得那么清楚!真是百思不得其解。</p><p class="ql-block"> 唯有认真读穴,了解每一条经络循行路径的走向、五行属性、脏腑所属,以及上面的穴位,以及每一个穴位的穴性,虚心向古人学习,能完全的继承先人的经验,遵循传统,学会他们的一招半式,便可活人矣!</p><p class="ql-block"> 比如五输穴,井、荥、输、经、合,阴经对应的就是木、火、土、金、水,按照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补泻运针原则,假令肝木自病 ,实则泻肝之荥行间穴,该穴属火,是子;若是虚,则要补肝之合穴曲泉穴,该穴属水,是母。余者仿此。还有另一种补泻手法,是在五脏之间对应五行属性进行的,比如肝木受病,按照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理,肝若实则泻其子手少阴之脉,肝若虚则补其母足少阴之脉,余者仿此……</p><p class="ql-block"> 继续读穴,你就会明白,传统的开四关,是合谷、太冲,可以治疗病人的上下阴阳不通,比如上热下寒、比如浑身难受。而本文所揭示的内关、外关、照海、申脉也称之为四关,而且是正榜的四关,它们是否也可以同时用于开四关,以沟通里、外的阴阳,治疗阴阳相格的危症呢?不知道,也没有听说过有人这样扎过针,但这个理法应该还是讲得通的。搞不懂,疑惑太多太多!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还是只有读穴,读古人留下来的经典,或许里面早就有答案了。只是现代的人读不懂,不知道,或许只是我的浅薄,只有我不知道罢了!所以,继续,读穴!书中自有黄金屋、自有颜如玉,也应该自有答案!</p> <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18日于大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