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凌晨五点大多数人还在酣然入梦,而人民公园里却有少数人已经在锻炼。他们不是天生的运动健将,只是把别人赖床的时间,变成了雕琢身体的刻刀——这或许就是“优秀”最朴素的模样: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让平凡长出坚硬的铠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们总以为优秀是一种天赋,就像相信有些人天生会唱歌,有些人天生对数字敏感。但翻开那些被称作“天才”的人的履历,会发现背后藏着惊人的训练量。钢琴家郎朗的手指在琴键上跳跃如精灵,可他童年时每天八小时的练琴时间,足以让指尖磨出厚厚的茧;篮球巨星科比的投篮精准如导航,源于他“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的坚持,每年投进的球数以万计。天赋或许能决定起点,但训练才能定义终点。就像一块璞玉,不经过千锤百炼的打磨,永远只是块普通的石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训练的本质,是与自己的惰性对抗。有人说“坚持太难”,其实训练从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决心,而是把大目标拆成一个个“踮脚就能够到”的小任务。想练出好文笔,不必一开始就挑战长篇小说,每天写三百字的日记,一年后便是十万字的积累;想学好外语,不必强迫自己一天背完一本单词书,每天记住十个词,三年后就能掌握上万词汇。训练的魔力在于,它用时间将“不可能”稀释成“试试看”,再将“试试看”熬成“我能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更重要的是,训练能重塑一个人的思维。当重复成为习惯,身体会记住正确的姿势,大脑会形成条件反射。就像消防员在火场中能本能地找到逃生路线,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勇敢,而是无数次模拟训练让应急反应刻进了骨子里。优秀者与普通人的差距,往往不在智商或运气,而在于面对问题时,前者有经过训练的“肌肉记忆”,后者却只能临时摸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别迷信“天赋异禀”的神话,也别抱怨“时运不济”的无奈。优秀从来不是突然降临的奇迹,而是训练场上的汗水、书桌前的灯光、失败后的复盘共同编织的网。从今天起,选一件值得坚持的事,用细碎的训练搭建阶梯——或许三个月后,你会发现,那个曾经仰望的高度,早已被踩在脚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因为真正的优秀,从来都写在“训练”这两个字里,一个人在某个领域里的优秀,并非天赋,而是无数次的刻意练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