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和李耀山同住在汉中城里的一条街上,我们是多年的老邻居了,从我的爷爷辈起我们就是邻居,一直到文革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和李耀山都是生於1953年,我比他大两个月,我生在二月,他生在四月。我从小就听我爷爷说:李耀山家是书香门第,李耀山的爷爷是前清举人,家里很富有,有房有地,还有几个大商号,我们这条街上大半条街的房都是他家的,我们家住的房子就是他家的,我们是房客,他家是房东,我爷爷一直管他奶奶叫东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49年12月汉中解放后,李耀山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家的土地、房产、商号(公司)都被没收了,只给他家留下了一个自住的四合院,他家也被定为地主成份,他奶奶还被定为地主份子(李耀山的爷爷在解放前就去世了)。李耀山的父亲是个学生,毕业於师范学院,解放后当了教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60年我和李耀山同时进入汉中东大街小学上小学,同在一个班级。开学第一天上课,班主任樊老师就宣布让李耀山同学为班长,因为在头一天报名的时候,老师都要先测试一下新生的智力情况,出几道简单的算术题考考新生,并让写父母和自己的名字等。要知道那个时候刚刚解放不久,国家和老百姓都很穷,文盲很多,很多家长都不识字,更没有什么像现在的幼儿园、学前班之类的东西,就是有也没有人上得起,所以大部分孩子都不会写、不会算。可是李耀山的父母亲都是文化人,从他三岁起就教他读书写字算术,背唐诗宋词三字经百家姓等。当老师问到他的时候,他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就答了上来、写了下来,老师感到很是惊讶,对他印象很深,所以就让他当了班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李耀山从小就爱读书,他家的藏书很多,他母亲为了添补家用,六十年代初在北街口开了一家书店,主要是一些小朋友爱看的连环画小人书(我们那个时候都叫他娃娃书),还有一部分字书。这个书店的规模在当时的汉中城来说还是很大很有名气的,大概有两千多本书吧,我记得有;《四大名著》、《岳飞全传》《杨家将》《大探险家张骞》《戚继光》《说唐》《郑和下西洋》《徐霞客游记》等一些历史文学小说和一些战斗反特小说。如:《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烈火金钢》《平原枪声》《野火春风斗古城》《黑山阻击战》《塔山阻击战》《延安保卫战》《前哨》《无名岛》《岸边激浪》《大寨之路》《王铁人》《张高谦》《刘文学》《雷锋》《欧阳海》《王杰》等。那个时候人们都爱看小说,尤其是小朋友们特爱看连环画,就像现在玩手机电脑一样。我们看小说是按厚薄收费的,一百页以下一分钱一看,一百页以上二分钱一看,二百页以上三分钱,他们那个书店经常坐满了人,尤其是节假日的时候,门外面都坐满了人。他们家书店后面还有一个木箱装了一些字书,有《四大名著》《三言二拍》《隋唐演义》《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岳飞全传》等文学历史小说,这些都是少部分大人和外地来汉中出差的人偶然来看的,他们交上押金,然后把书拿回去看,看完了再来还书退押金,收取一点费用。李耀山那时候就是中午和下午放学后,书包一放下就去照看书店,他母亲回去做饭,饭做好了给他送来,他母亲再回家吃饭、收拾锅灶。然后再来换他回去写字做作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那个时候都很羡慕李耀山的,因为他有那么多不花钱的书看,只要是书店人少的时候,他都可以随便看书,所以他的历史地理文学知识是很丰富的,我们都是望尘莫及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66年“文革”开始后,李耀山家的书店被“红卫兵”貼了白对联,说是封、资、修的宣传阵地,他家的书店就被迫关门了。造反派和红卫兵还两次去他家造反、抄家。第一次是他大哥带的汉二中的红卫兵去的,第二次是居委会的造反派去的,两次抄家从他家拉走了几大人力车(拉拉车)的书籍字画和瓷器,书籍有古装的、线装的、精装的、盒装的文学古籍藏书。字画有卷轴的、丝织的、锦帛的、玻璃丝烧制的四屏风等,有《古代仕女图》《四大美女图》《山水四条屏》《花鸟四条屏》《鱼虫四条屏》和中堂、条屏、条幅等等,瓷器有各个样式花瓶、笔筒、插筒、文房四宝、茶具、酒具和各类青花瓷器具等等,还有大量的小人书和连环画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文革中,李耀山的奶奶因为是地主份子,虽然说七八十岁了,也经常被拉出去批斗、陪斗、游街、劳动;他爸爸因为是剥削阶级家庭出身,也被造反派打成是“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资产阶级教育路线代理人”,被送去农场劳动改造锻炼,一度还停发了工资。这个时候他们家庭生活困难到了极点;他父亲没了工资,书店被迫关门,他们家每个月三十多元钱的定租定息也被取消了(解放后到文革前,国家根据当时的政策,向对私改造的房屋给一定的定租定息作为补偿)。一家八口人没了生活来源。为了生计,他母亲去给人家洗衣服、洗被子、缝补衣被,当保姆。李耀山也和妹妹在北街口支个小方桌卖茶水,他还提个小竹篮去茶馆和街道边卖烟卷……,勉强度日。有时候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就卖上几件旧傢具、旧衣物以维持生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67年到1968年汉中武斗升级,汉中城里整天枪声不断、炮声隆隆,汉中城里的百姓四处逃难,汉中城成了一座空城,只剩下了两派的造反派在城内打仗,1968年七八月份起,一部分武斗份子在城内开始纵火烧房,汉中城里整天浓烟滚滚,月余不断,我们住的那条街被焚之一炬,片瓦不留,成了一片废墟………。武斗结束后,我们和城里的大多数人们一样,东奔西走,四处流浪,想尽一切办法各自寻找住宿之地和生存之路。我家和李耀山家也就再也没有在一起为邻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68年底武斗结束后,学校开始全面复课,我们小学班的同学全部进入了汉二中上初中,我和李耀山还被分配到了一个排(班)上。开学第一天上课,班主任老师让我们推选一位同学任排长(班长),我们大家异口同声的推选了李耀山。从此,李耀山又是我们中学的班长(排长)了!李耀山干什么事情都很认真负责,不管是学习、劳动、军训、办大批判专栏、出黑板报、搞卫生,他都做的一丝不苟,十分完美,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好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进入中学后,李耀山还特别爱好体育锻炼。因为在小学的时候,体育锻炼条件有限,就是打打乒乓球,几乎没有什么体育器材和设施。而进入汉二中后,体育器材和设施很是齐全,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说汉二中的体育在汉中所有的中学里名列第一,是最好的。学校里除了有很多的乒乓球台和蓝球场外,还有足球场、单杠、双杠、高低杠、吊环,联合体育器材和体操室等,最重要的是学校还有几名著名的体育教练老师和高级裁判,他们都是汉中体育界的泰斗人物,都有过辉煌的历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李耀山进入汉二中后,对体育锻炼很是痴迷,一有时间他就在体操室和体育场上勤学苦练,他能吃苦,毅力强,有恒心,加之悟性好、虚心好学,所以进步很快,时间不长在我们这些爱好体操运动的同学里面就显得与众不同,表现的特别突出。他的优秀表现和运动天赋引起了学校一位老体育教练邢老师的关注和鼓励,经常给他一些点拨指导,使他的技艺非常规范且大有提高。不论臂力、腕力、腹肌都特别棒,尤其是在单杠、双杠、吊环方面更是出类拔萃,表现非常突出。由于他的基本功扎实,所以他在单、双杠和吊环上表现的身轻如燕,优美自如,很多动作都是按国家级运动员的标准来要求操作的,我和同学们都很崇拜他。一个周六的下午吃过晚饭,我们七八个爱好体育的同学和他去北教场的体育场地玩,那天体育场的人很多,很多人都在看地区体校的体操队在训练单杠和基本功,体操队先是在练二踢脚、摆莲、旋风腿,后来又练习单杠的引体向上和360度旋转。我们都觉得他们练的很平常,可周边的围观群众却对他们啧啧称赞、赞不绝口。我们都很不服气,都想上去露一手,可又耽心功夫只略胜一筹,悬殊不大。我们大家都怂恿李耀山上去露一手,李耀山开始不愿意,因为他一贯比较稳重,内敛。可架不住我们大家反复的劝说和鼓动,就趁体操队休息的时候,走到单杠下边,来了一个双臂引体直撑轻松上杠,跟着又来了一个双臂大迴环三圈1080度,轻松下杠。跟着又来了一个漂亮的二踢脚和一个旋风腿,然后低着头回到我们身边。迎来了围观群众的一片热烈掌声和称赞声。体操队的朱教练一看,对他的队员们说:今天遇到高人了,收队收队,不练了……。为这事,他把我们埋怨了很久,说这事在过去就是“砸场子”,是江湖上的大忌,邢老师知道了非要“尅”他不可,以后再不敢这样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年开学后,发生了一件事,对李耀山的打击很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那是第二学期开学后,我们班新来了一位班主任梁老师。这个梁老师原来是个校工,因为这个时候学校里还有很多“文革”中受冲击的老教师没有“解放”,师资力量很紧张,学校工宣队就让这个梁老师来给我们当班主任。这个梁老师是个典型的“极左份子”,他以仗自己出身好(下中农),成份好,是无产阶级,有恃无恐,他一来就在我们班上讲:“我们学校五十多个教师员工,只有我们两三个老师是贫下中农出身,还有的都是地主富农资本家剥削阶级出身……”。他还在我们班上突然公开宣读学生档案“成份一栏,意在让这些“狗崽子”们夹起尾巴做人,不敢乱说乱动。这个事情给我们班上出身不好的同学造成了极大的思想包袱和精神压力,制造了矛盾和混乱,引起了很大的风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有一次,李耀山收齐了同学们的作业本给送到梁的办公室去,他走到办公室门口刚要喊报告,突然听到有人说到他的名字,他就停了一下没有进去,仔细一听,原来是这个梁老师约了班上几个成份好的同学在谈话,只听到梁老师很难过的声音:“你们几个人不争气,你们都是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的后代,亲不亲,阶级分,我们都是无产阶级出身,我一心培养你们,想让你们当班干部,可是你们一天吊儿郎当的,你们看人家李耀山,干什么都比你们强,可他是地主家庭出身啊,我怎么能把班上的大权交给他这种人呢?你们几个要给我争气啊”!说着说着,好像是难过的快要哭出来样子。李耀山听到这里,如同五雷轰顶,心跳加快,他铁青着脸推开房门,一句话没说,把作业本放在桌子上后就退了出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件事对李耀山的打击太大了,他沉默寡言了好几天,做出了最后的决定;他找到了那个梁老师说,最近家里有太多的事需要他去做,排长(班长)的工作他不想做了,想辞掉这个职务。梁老师问他是不是听到什么闲言碎语?他说什么都没有,反正是不干了,说完转身就走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那个时候,全国各个学校正在批判“读书坐官论”的翻版“读书无用论”。因为从文革开始批判了“读书坐官论”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以后,在学校的学生和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读书无用论”的论调和思潮,弄得一度学校的学生都不想读书了,成天吊儿郎当的,书包、书本都没有……。国家看到了这个情况,所以从1970年开始,在全国各个学校开始批判“读书无用论”的思潮,号召:“为革命而读书”;慢慢的在学生中间又兴起来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风气。在这个情况下,李耀山对我们说:他以后不当排长了,就干两件事,一件事就是继续锻炼身体,苦练单双杠吊环和基本功;另一件事就是搞好学习。他还对我们说:你们看着,是金子,放到那里都会发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从此以后,他除了刻苦锻炼身体,就是认真读书学习,他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做作业。那个时候的教材缺乏且单调,他就回家搜集了他两个哥哥“文革”前的数理化课本坚持自学。他天生聪慧、博文强记,又有毅力、恒心,又能吃苦耐劳,没过多久,他的数理化和语文等各科成绩就在同学之中名列前茅,遥遥领先了。他对数理化的各种公式、定理、化学分子式、原子量、平方表、立方表、三角函数等都烂熟于心,做起作业来得心应手,速度非常快。每次考试老师规定90分钟交卷,同学们都感到时间很紧张,可他每次二十分钟就交卷了,而且他都是全部正确满分。同学们都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都叫他“电子脑袋”、“超天才”“华罗庚第二”,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超级学霸”。有一次中午上学,我路过东大街新华书店,就进去转了一圈,看见李耀山正拿着一本砖头厚的书在看得津津有味,我翻过来一看书名,惊得我差点惊掉了下巴,原来他看的是一本大学的数学书《微分学》。我想难怪李耀山的学习这么好,我们连初中的课都没学完、没学好,他就把高中的课自学完了,现在又开始攻读大学的课程了,我们真是望尘莫及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李耀山不仅数理化学的好,其它功课也学得非常好。那个时候上学每天都要上“天天读”,读背毛主席语录和毛选“老三篇”“老五篇”等,老五篇就是《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反对自由主义》和《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李耀山每次都是第一个轻松过关,我们大家都说他有张松过目不忘之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李耀山的文学和古文功底也非常好,因为他家的的藏书很多,加之从小受家庭的熏陶,他又勤奋好学,我记得我们在中学第一次学习文言文的一篇文章是《黔之驴》,老师点了好几个同学的名,让他们先把这篇文章读一遍,可是大家都是读的结结巴巴、噔噔磕磕,不成句子,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最后老师让李耀山站起来给大家读一遍,只见他不慌不忙的站起来,用流利宏亮、阴阳顿锉的语调读了一遍。老师又让他把这篇文章用白话文翻译一下,他就又用白话文把这篇文章讲解了一遍,同学们听的是目瞪口呆,对他佩服的是五体投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还有一次,那是1970年5月,柬埔寨发生了政变,五月二十号,伟大领袖毛主席发表了题为《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的庄严声明,亦称《5.20声明》。文中引用了孟子三章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两句话,后来学校让同学们学习孟子的这篇古文,老师在黑板上把这篇古文给我们写出来之后,同学们都是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最后还是老师让李耀山先给大家把这篇文章给同学们读一遍,再给翻译一下。李耀山又是准确无误的翻译了过来,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同学们对他更加佩服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由于李耀山的天赋和刻苦努力,在他的影响下,学校里兴起了一股“为革命而读书”的热潮,自觉刻苦读书蔚然成风。在每次的期末考试之前进行复习的时候,李耀山总会应同学们的请求,在讲台的黑板上为大家复习讲解数 理 化的要点、难点和习题。同学们都特别喜欢他的讲课,说他讲的课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和大家有共同语言。所以每次他给大家复习讲课的时候,隔壁几个教室的同学们都挤到我们教室,两个人的座位坐三个人、过道上、门口、全都是人,就连教室两边的窗户上也都挤满了人,围的真是水泄不通。他也是耐心的、不厌其烦的给大家讲解,直到同学们都听懂了为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我们初中即将毕业发放通知书的时候,学校的教导主任亲自到我们班上来,他手里拿着李耀山的通知书,很激动对同学们说:“我教了三十多年的书,从来没有见过考试成绩这么好的学生,四门主课,李耀山同学的数学、物理、化学是门门课100分,语文优秀,这要是放在以前,我敢说只要汉中地区有一名大学生,必定是李耀山同学无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转眼到了我们初中毕业的时间了,1971年7月底,学校给我们宣读了上级关于我们这一届的分配政策,即三个面向:三分之一上高中、三分之一进工厂、三分之一下农村。班主任让同学们自己先填报志愿,然后等待学校革委会和工宣队的审查批准。李耀山和我们几个同学都报的是上高中,我们大家都认为李耀山肯定是要上高中的,让他去工厂那是可惜了,插队下乡是不可能的,像他学习那么好的人不上高中不进大学那就是摧残人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可是等到学校的分配通知一看,我们都傻了眼:李耀山是下乡插队;我们几个学习比较好的都是上高中;学习不好的都进了工厂;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数理化三门功课才考了33分,但她的父亲是县上一个局的领导,所以她就进工厂当了工人。而李耀山门门功课都是100分,却下乡插队。也只有李耀山为代表的那些表现好、但成份不好的同学们去下农村插队落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次对李耀山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他在家里整整躺了两三天不吃不喝,只是默默的流泪。第三天我们几个同学去他家看他,只是短短三天,李耀山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面容枯槁,形体消廋,精神萎靡。他母亲哭着对我们说,:“你们都是好朋友,快劝劝他吧,这几天不吃不喝不动怎么办呀”?我们都很难受,都替李耀山愤愤不平,鸣冤叫屈,但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只好慢慢的开导他,劝慰他。我们几个学习比较好的同学的家长也知道了李耀山要下乡插队的事,也非常的诧异、同情和惋惜。他们让我们轮换着把李耀山请到家里去吃一顿饭,安慰他,劝导他,让他慢慢的重新振作起来。我们都相信他说过的话: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闪光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71年8月28日,是我们学校下乡插队的同学们出发的日子,一大早学校的汽车把他们送到了各个人民公社所在地,然后由各个生产大队的支书再把他们领回去,再分到各个生产小队去。那天我们几个同学把李耀山一直送到生产大队后才依依不舍的返回汉中城里。从那以后,我们继续上高中,和李耀山的联系也就慢慢的越来越少了。李耀山这一下乡插队就是将近五年,在这期间他吃了不少的苦,遭了很多罪、受了很多委屈。但是他都挺了过来,凭着他那出色的表现,在生产队担任了青年突击队长、大队团支部书记,宣传队队长、还出席了县上的先进知识青年代表大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74年7月,我们高中毕业后也按政策去农村插队落户,而李耀山则在1975年底被国家招工分配到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我们的联系就更少了。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我有几次在我省和市上的电视和报纸上,看到了关于他被评为全省的自学成才先进个人、劳动模范、优秀党员的报道。我相信:李耀山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干出成绩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退休后,我们老同学们聚会的机会多了一些,在和同学们陆陆续续的交流中,我知道了李耀山招工以后的一些情况:他进了工厂以后先当学徒工,烧过锅炉,下车间当工人,他刻苦钻研技术,干一行爱一行,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后来当了技术员。八十年代初他又参加全国成人自学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大学本科文凭,在职称考试中被评为工程师,获得了全省自学成才先进个人称号。他在工程师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多年,创造了多项发明,提高了经济效益,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九十年代中期,他又被上级上调到总厂当了总工程师,他在这个岗位上干出了非常出色的成绩,一直干到他正式退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前年老同学们又聚会,我见到了李耀山,几十年没见了,他显得苍老了许多,但精神状态不错,身体很健康,显得更加成熟稳重了。我们回忆起了青春往事,他显得有点激动,他说: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过去的遗憾太多了,但现在不必太在意过去了。他说人生三个三十年:第一个三十年主要是学习和工作,第二个三十年主要是事业和家庭,第三个三十年最重要,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万事想得开、放得开;保养、锻炼好身体,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安享晚年的天伦之乐,健康长寿才是人生最后的赢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李耀山的话同学们都认为很有道理,反正在同学们看来,他的话在什么时候都是对的!</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