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门峡水利枢纽是共和国成立后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p> <p class="ql-block">大坝的南端是河南省三门峡市的湖滨区,北端是山西省运城市的平陆县。</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坝中间两省分界线上的“一步跨两省”标志石。</p> <p class="ql-block">黄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着华夏儿女;也是一条任性肆虐的蛟龙,给黄河沿岸带来灾难。历史上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比喻。</p> <p class="ql-block">为了解决黄河水患,变害为利,1957年4月,在苏联派遣专家组参与工程规划、设计下, 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兴建。</p> <p class="ql-block">该工程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也是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中的第一个水利项目。至1961年4月建成投入运行,历时四年。</p> <p class="ql-block">由于黄河中游段流经黄土地貌,河水冲刷裹挟的大量泥沙到库区水流放缓后便沉淀下来,致使<span style="font-size:18px;">水库库容减少和</span>中游段河床上升。</p> <p class="ql-block">三门峡水库因泥沙问题使其防洪、发电、生态保护等功能失效,中游段河床抬高又形成了新的危险。</p> <p class="ql-block">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过研究、论证,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建设一个调沙输淤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p> <p class="ql-block">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坝址所在地南岸为洛阳市孟津区小浪底村,北岸为济源市蓼坞村,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p> <p class="ql-block">工程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p> <p class="ql-block">坝顶高程281米,水库正常蓄水位275米。库水面积272平方公里,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长期有效库容51亿立方米。</p> <p class="ql-block">小浪底工程拦河大坝采用斜心墙堆石坝,设计最大坝高154米,坝顶长度为1667米,坝顶宽度15米,坝底最大宽度864米。(这是大坝示意模型)</p> <p class="ql-block">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使用了世界银行10亿美元贷款,中国作为主导国。主体工程于1994年7月正式启动国际招标,引入意大利英波吉罗公司(大坝标)、德国旭普林公司(泄洪系统标)、法国杜美兹公司(发电系统标)等国际承包商,形成中外联合建设模式。</p> <p class="ql-block">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28日实现大河截流,1999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2001年12月31日全部竣工。</p> <p class="ql-block">小浪底水利枢纽采用“人工扰沙”方式,让河底淤沙上浮与自然水流一起下泄,从而达到清淤输沙的目的。每年的调水、调沙是在汛期前,大约在6、7、8月份。今年的调沙是在6月23日开始,历时18天。这是一次临时、小的调沙,让我们赶上了,很幸运。</p> <p class="ql-block">河水从排沙道雷霆万钧般喷薄而出,裹挟着大量泥沙,象一条咆哮的黄龙<span style="font-size:18px;">冲天而起</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中导流洞施工时使用的拱顶钢模台车。因当时还没有大型隧道盾构掘进机,<span style="font-size:18px;">拱顶钢模台车已经是先进的了。</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坝下原黄河故道,如今成为一处湿地公园,供人们休息、散步、锻炼的场地。</p> <p class="ql-block">如今黄河上已建大小水利枢纽工程三十多个,但是首座三门峡和小浪底工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p><p class="ql-block">2025.8.1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