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脚步——镇江西津渡游记

胡萝卜炸土条

<p class="ql-block">这次镇江之行,虽然没有太多复杂的行程,却让我感受到一种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独特韵味。西津渡古街,是此行最核心的记忆所在。</p> <p class="ql-block">西津渡,素有“江南第一渡”之称,自古便是南北交通的重要渡口,也是文人墨客往来之地。</p> <p class="ql-block">西津渡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完好的景区。首先,它为什么叫西津渡?西代表的是镇江城的西边,京指的是渡口,在三国时期就有了。在过去啊,西津渡这条街的下面呢,就是长江。随着水位的变化,江滩淤涨,整个长江的江体向北平移了约500米。西津渡古街全长大约1000米。这里还有一个一眼看千年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这个景点位于西津渡小码头街的考古挖掘坑。该遗址长约4.4米,通过玻璃罩展示着不同历史时期的道路基底:</p><p class="ql-block">唐代‌:原始山体开凿的栈道。</p><p class="ql-block">‌宋元时期‌:夯土路面。</p><p class="ql-block">‌明代‌:规格统一的灰砖铺设。</p><p class="ql-block">‌清代‌:不规则石块铺装。‌‌</p><p class="ql-block">这种垂直叠加的文化层,形成跨越1400年历史的视觉剖面,被游客形象地称为:唐宋元明清,一眼看到今。如今的青石板路是清代的。</p> <p class="ql-block">拍不出效果,网上搜了一张图,但还是看不出来阶梯的历史台阶的样子,要现场来看。</p> <p class="ql-block">古街中段的观音洞,这个始建于唐代的洞窟,香火绵延不绝,传说中是观音菩萨显灵之地。洞旁有“天下第一洞天”的石刻,让人不禁遥想古人在此焚香祈福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昭关石塔:位于古街东段,是元代建造的过街石塔,也是国内仅存的过街石塔,为西津渡的标志性建筑。它高约5米,分为塔座、塔身、塔颈、十三天、塔顶五部分,全部用青石分段雕成。 </p> <p class="ql-block">西津渡的晨光总带着点水墨画的意趣。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像一条温润的玉带,从街口蜿蜒着伸向江边。</p> <p class="ql-block">走在青石铺就的老街上,两旁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斑驳的砖墙仿佛在诉说着千年过往。古街依山而建,拾级而上,可以望见长江水浩浩荡荡地向东流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行至街尾,便是著名的待渡亭。古人在此候船过江,留下了不少诗篇。杜牧、李白、苏轼等都曾在此停驻,吟咏抒怀。站在此处,江风拂面,心旷神怡,仿佛也能与古人共鸣。</span></p> <p class="ql-block">待渡亭边看日落</p> <p class="ql-block">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题金陵渡》一诗中的金陵渡就是现在的西津渡。唐时称蒜山渡,也称金陵渡,宋代始称西津渡 。</p><p class="ql-block">诗中写道:“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此诗描绘了他夜宿西津渡小山楼时所见的夜景,潮落江平,斜月西沉,对岸瓜洲的两三星火在朦胧夜色中闪烁,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忧伤的夜晚场景,抒发了诗人的羁旅愁思 。</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西津渡保存了许多历史遗迹,还复建了小山楼,并有张祜的雕像,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景观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整条西津渡古街虽不长,却步步皆景,处处有故事。它不仅是一条街,更是一部立体的历史长卷,让人在行走之间,穿越千年,感受时光的流转。</span></p> <p class="ql-block">老街侧边有座小山叫做云台山,山顶有给房子叫云台阁</p> <p class="ql-block">云台阁为仿古建筑风格楼阁,建筑形式具有宋、元古建特征,是镇江市古建筑历史上体量最大的建筑。阁内陈设的“镇江城市发展主题馆”,展现了3000多年城市发展和市井变迁的历史过程,登顶可眺望镇江美景。</p> <p class="ql-block">最妙是看古街的层次。抬头是飞檐翘角的亭台楼阁,檐角风铃在风里轻轻摇晃,声音脆得像碎冰。</p> <p class="ql-block">低头是斑驳的砖墙,砖缝里冒出几株倔强的野草,恍惚间像能看见千年前的挑夫踏过这里,留下深浅不一的脚印。走到街尾,便能望见长江的一角,江风带着水汽扑过来,吹得人衣襟猎猎,对岸的瓜洲在薄雾里若隐若现,让人忽然懂了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怅惘。</p> <p class="ql-block">英国领事馆旧址:是19世纪后半叶的拱券廊式建筑,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镇江被划为通商口岸,1864年在此修建领事馆,现存主楼是1890年重建的,现属镇江博物馆,馆内珍藏着3万余件套不同时代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暮色降临时,灯笼次第亮起,暖黄的光把青石板照得更显温润。古渡口的石塔静静立着,塔身的青苔藏着千年的故事,塔铃偶尔响一声,像是在应和江面上归航的船笛。</p> <p class="ql-block">路两旁的老屋依山而建,白墙黛瓦被爬山虎吻出深浅不一的绿意,木格窗棂里偶尔飘出几声吴侬软语,混着巷口早点摊的香气,把时光都泡得绵软。</p> <p class="ql-block">镇江也是江南哦,虽然一提江南就是苏锡常,但镇江也是典型的江南城市。西津渡不仅是条古街,一个古码头,还是一个小园林,亭台楼阁,咫尺山林,自然写意,诗画情趣一点也不少。</p> <p class="ql-block">镇江锅盖面有名,必定要吃一碗。河豚鱼的面馆也到处都是。以前是春天才有河豚,现在一年四季都有的吃。南北货也一样,以前只有南北货店才有的卖,现在想吃什么都买的到。</p> <p class="ql-block">以前知道河豚鱼生气的时候才会鼓鼓囊囊的,现在看看鼓鼓囊囊的笑脸也好看</p> <p class="ql-block">如果有机会,我愿再次踏足这片土地,细细品味这流淌在石板路上的文化与记忆。</p> <p class="ql-block">小日子慢慢过,西津渡慢慢走。</p><p class="ql-block">镇江是张幸福的名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