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南普陀 ‍庄小军

昨夜星辰

<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位于厦门市五老峰下,面临碧澄海港,毗邻风景秀丽的厦门大学。该寺始建于唐朝末年,称为泗州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期寺院几近荒芜;清康熙年间得以重建装修。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相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为“南普陀寺”,成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整座寺院气势宏伟,殿堂壮丽且错落有序,远近香客游人纷至沓来,进山烧香敬佛烟火缭绕,千年古刹巍峨壮观,寺内香火绵延不绝。</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厦门正值冬季,但南国风光却胜似春秋。南普陀寺门前人如潮涌,东西设对称重檐牌坊式山门,门楣题额为“鹭岛名山”,系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门前莲花池环境优雅,只见放生池畔挤满了人。我们和儿媳带小孙子近前观看,原来是池内漂浮的木板上,密密匝匝地爬满了乌龟,大龟小龟都爬出来晒太阳,大人小孩都挤在池边观看,还有不少人往木板上投放硬币。小孙子见状高兴极了,目不转睛地盯着乌龟看个不歇,不时问他妈这样那样的问题,并立即扔了几个硬币上去。池内还放养了不少锦鲤,它们自由自地游来游去,不时争抢着游人投放的食物,似乎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千年禅意藏山海,半日闲心遇菩提。”跟随大批游客走进山门,南普陀寺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等建筑,两边有钟鼓楼、禅堂、客堂、库房等,另有闽南佛学院、佛教养生院、太虚大师纪念馆等。天王殿前两株百年凤凰木绿荫如盖,似乎在迎接着各地信众与香客。我们进天王殿后仔细观看,见正中供奉着笑容可掬的弥勒佛,两侧站立怒目环视的四大天王,殿后韦陀覆掌按杵而立,威武异常;寺内建筑一律采用杏黄琉璃瓦的古代宫殿式之重檐飞脊屋顶,再以石构围墙将全寺建筑群环抱起来,如散珠承盘般形成一个整体,令人感到严谨统一并且美观协调。</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是整个寺院的主体中心,殿前石庭平舒宽展,正中宝鼎香炉矗立,两侧罗汉堂朝拱主殿。主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塑像,殿后供奉西方三圣塑像,寺院僧众早晚课诵和法会朝拜参修均在大雄宝殿。后面大悲殿立于石砌多角形高台上,此为寺院的另一主殿,祀奉千手观音菩萨鎏金法相,殿内正面为双手观音塑像,周围48臂观音栩栩如生,底层24尊飞天浮雕熠熠生辉。闽南信众崇奉观音菩萨,故我们来时见香火鼎盛。藏经阁位于中轴主线最高层,周围台廊回护,圈以白石雕栏,阁内藏着大量佛教典籍和文物字画,尤其是弘一法师闭关时手抄的《华严经》和明代刺舌血书《妙法莲华经》,历代奉为该寺镇殿珍宝。</p> <p class="ql-block">众多游客均止步于寺院后门,却不知精华在五老峰登山道上。这五个山头犹如五位老翁盘膝端坐,在云雾缭绕中翘首遥望蓝海银波,此为厦门八景之一“五老凌霄”。在石坡上镌刻着“五老峰”三个大字,迎面石崖上刻有巨大“佛”字,均为清代光绪年间振慧和尚所书。我们从这朱砂摩崖开始,沿后山文化线向上攀登。沿途仰首可见朱熹所题“天风海涛”和“复疆”“飞泉”等历代名家石刻,以及为诸位得道高僧修建的石塔。在半山亭休息时,遥望厦门大学嘉庚楼群和鼓浪屿八卦楼。下山时沿秘境线绕行西山门,远眺碧海蓝天美景如画,可见郑成功雕像与双子塔同框。山上遍植着“台湾相思树”,充满闽台缘和两岸相思情。</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素斋早已声名远扬,此时已是中午时分,我们下山后先在寺中享用了香饼,这是南普陀独有的免费待客之道。此刻普照楼内已然食客如云,我们点了几道素斋名菜:其中“南海金莲”色香味美,用当季嫩笋芽与猴头菇相配,制成莲花造型,并以松茸高汤浇汁;“菩提冰盏”将石花冻做成菩提叶形状,佐以荔枝蜜与薄荷叶配制;“罗汉乾坤”则用18种菌菇烩炒,竟然模拟出佛跳墙的口感!游客食罢齿颊留香,赞不绝口!同时,久闻南普陀素饼是著名特产,誉为中华老字号“厦门素饼之首”。我们顺便买了两盒品尝,果然“外皮酥脆,入口即化”,可以跟鼓浪屿馅饼相媲美,小孙子吃得津津有味,连连直叫再买几盒!</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