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小我就生活在山脚下,曾祖母告诉我祖上从四川搬到这里已经好几代了,具体几代她也没说清,但是从我小时候住的许多地方有雕花的土木结构的房子和家里的有些老旧物件来看,确实是有些年代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时候我家周边没有邻居,过去一个生产队里的村民都在屋后的山上住着。那时候通往后山有两条路,一条是顺着树林和坡地边缘开辟出来的蜿蜒的小路,另外一条则是动用全队的劳动力开辟出来的可以过牛车和三轮车的大路。小路的养护全靠一把镰刀,遇到路两侧植物生长旺盛的季节由此路过的人都会自发地将障碍清除干净。大路养护则是需要队长(后来改成组长,具体哪一年改的,忘了)组织群众在公房开会,通过会议决定每家出多少劳动力来修路,修路的时间大都集中在夏天的雨后,一是重启路内侧的排水沟,另外则是清理路障修复被山洪冲的坑坑洼洼的路面。有时候来了兴致我也会加入修路的队伍,但基本上都是修的自家房跟前必经的一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从小就不喜欢进厨房,宁愿顶着烈日去地里干活也不愿意去做饭。划拨给我和妹妹的土地在山顶上,到坡上去干活的时候,我喜欢走小路,并且能够一口气从家里冲到跟大路第四条弯连接的地方,接下来的一段大路就成了我缓释酸疼的腿部肌肉和调节呼吸的舒适区。然后再继续上第二条小路,经过山上的各个住家户,避开重重阻碍再到山顶的地里。那时候上山最大的阻碍便是各家的看门狗。几乎每家的院子边上都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平常用来晾衣服的铁丝,很多人喜欢把拴狗的铁链挂在上面,所以在很多时候只要狗发现有陌生人经过就会利用这个优势纵享丝滑,嗖的一下突然出现在距路边很近的地方,吓人一大跳;还有的人家喜欢将狗散养,自由散漫的狗有时候也会到处跑着狂吠出来吓人。于是,不得不捡两块石头带上,万一遇见险情不至于吃亏,如果顺利通过就把石头藏在路的另一头回来的时候捡起来继续用。就这样,在过去的许多年里,从清晨到傍晚,我不知道来来回回在山路上跑了多少趟,有时候带着农具、有时候打着空手、有时候提着化肥、有时候挎着猪草、有时候背着喇叭口背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19岁开始,我在老家待的时间就慢慢开始变少了。从起初的寒暑假到后来的休息日,能够待在家里的时间非常短暂,因此干农活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家里的水田成了高速公路的一部分,大部分土地都退耕还林种上了各种树。父母都在就近的瓦厂里工作,除了菜园之外,种的其他粮食也很少了,赶上农忙的时候我还是会到后山坡地里去干活。这时候总有几个路过的人质疑我还会不会干活,怎么就不会了呢?这不是跟在学前班学的“一去二三里,山村四五家。儿童六七个,八九十枝花”一样吗,也没有天天去背啊,可是在不知不觉间就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生存技能就如同知识一样,学会了,熟稔于心,自然就不会再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几年,每逢休息日我都回老家去看看,尽管大家都去上班了白天家里就我一个人。我总是会打扫好屋里屋外的卫生,拾掇拾掇菜园,去屋后的山路上走一走,再给家人做顿晚饭。网上说:“成年人的世界,每回一次老家,就如同去看了一次心理医生”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即使家里人都在外忙碌,那熟悉的感觉、清新的空气和山间的一草一木也能令人心情很畅快。顺路看看地里的庄稼,拍拍路边的小野花,幸运的时候还能摘到几串酸甜可口的野果,简单惬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侄女出生以后,我到后山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母亲趁我在家的时候会做很多她平时带娃施展不开的活,所以她也让我不要去山上。奈何,心之所向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总是趁着侄女睡熟后抓紧时间跑上山。现在上山只有一条硬化了的水泥路,它就是我小时候的那条大路。因为施工队削山压路,路两边的野生植物几乎都经受了灭顶之灾。如今依然疯长的只有路边的刺藤和紧靠着山一侧的排水沟里的蓬蒿,能过汽车的路在野生藤蔓和蒿丛的掩映下显得非常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年一光景,每来一次都会想起上次来时山上的样子。第二道弯和第三道弯的那一段之前长着许多大火草花,秋天开成一片很漂亮;第四道弯和第五道弯之间曾经有一位善良的人殒命于此,每次走到这里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他的名字和他笑起来的样子;第五道弯的路边摆放着几块大的页岩,平时供路过的人歇脚。有一年我从此经过刚坐下来,就发现有一条小青突然窜出来要吓我一跳,而下一秒它又秒怂了,迅速地梭着跑了;第六道弯和第七道弯之间路下面那块地东南方的位置葬着我的曾祖父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城里待久了,总会忘了植物的生长、开花周期。前几天在花记里看到北方的大火草都开花了,于是就心心念念地想上山看一下,但是结果出乎意料,我顺着记忆找到了半山腰也只发现了四朵花,甚至连植株都很少见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今年干旱的原因。沿途,路两侧生出了许多乌桕苗,这也让我有幸遇见了今秋第一波变成彩色的乌桕叶。回家时在第五道弯的石头上歇脚,我又遇见了小青,它很淡定地盘踞在柏树根边上的草丛里。至于是不是之前经常遇到的那一条,我就不知道了。再看脚边,葎草新生的藤蔓在水泥路上形成了一道道流动的分割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那么一刻,我甚至羡慕起了山上的这些生物。它们在这座留有我成长足迹的山上盘踞、扎根、生生不息。仿佛,它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而我只是个过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