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能忘却的董志老城</span></p><p class="ql-block"> 有一篇题为《董志城咏叹》的文章,记述的是现董志镇镇政府所在的董志新城。新城乃清朝末年,民族英雄左宗棠奏准朝廷所建,已经一百多年了,为什么还称为新城,是因为在该城之南约1.5公里的南庙村西北部曾有过一座董志老城,距今约两千春秋,扮演了很复杂而显赫的角色,故而更值得一记。</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老城乃汉代筑就,呈长方形,墙身高6米,基础宽4米,北墙长72米,南墙长216米,东西墙各516米。城内曾建有署衙、药王庙、魁星楼等。在城北有过老爷庙,西有文庙,南有显圣庙,东有玉皇庙(天庆寺)。可见颇具规模。由于南庙村地形特殊,三面临沟,北通大塬,此城就成为军事要地。南北朝时这里发生过激烈战争,公元432年,北魏破夏国赫连定于此。北周时置云州,隋置丰义县,宋曰彭阳。明嘉靖27年(1548年),督修环庆城堡参政汪尚宁主持在原址上复筑重修。清道光年间在此设巡司衙门,派有把总,驻兵把守。这一系列记述表明,董志老城行使过行政、驻兵、商贸、文化等多项活动,至少是县一级机构,绝非一般的民间土堡子(以上资料见明代《庆阳府志》、清代《创建董志分县城碑记》、民国时的《庆阳县志》、市政协编的《庆阳村镇·董志镇》、西峰区政府编的《西峰历史人文丛书》、《西峰区志》、董志镇编的《董志镇志》、李兴祥主编的《董志镇北门村志》、李树森主编的《西峰轶事》、陇东学院马啸教授撰写的《董志老城遗址保护碑》等)。</p> <p class="ql-block"> 再从我的所见所闻,老城实不平凡,至今记忆深刻。年少时常和伙伴们到老城内铲野菜,我们从南面的城门壑口进去,见到靠西面沟边有一溜子高大的城墙,黑沉沉的,很有阴森感。还见到过倒塌多年的古建筑,砖头瓦块木料成堆。最北边的城墙又高又厚,垮掉的地方露出夯筑的硾子窝。东面是城壕遗迹(现在还有),沿壕边形成了向北的一条土路,虽然起伏不平,但它是到董志新城的一条要道,经过老城拐角,爬上宋家长坡,就能看到新城的南门城洞。上世纪大跃进年代,为寻壮土上地,组织人力挖倒了大部分城墙,土块又瓷又干,根本不能当肥料。农业学大寨搞平田整地,城内挖出过很多人的骨头,用架子车往坑里倒。还有一些麻钱、瓷器等,说明地下一定还埋藏着许多东西。加之一些老年人的生动传说(喇嘛盗金鸡、深夜练巫术等),就更印证了老城的神奇存在。</p> <p class="ql-block"> 鉴于以上情况,我在2020年3月,邀请陇东学院教授马啸、齐社祥、徐治堂及张志良、张震一、杨玉龙、穆宏、张明鹏、马维超、郝正平等有识之士到城内现场勘察(解放以来的首次),发现了汉瓦、城墙下的窑洞、粗糙瓷器、接近化石的骨头等,明鹏先生专门制作了宣传美片,反响甚好。到了2022年元月,我给董志镇文联上报了《关于对董志老城再考证并立碑纪念的建议》材料,据说镇政府已报给了区文广局。在此前后,我作为南庙村人,曾几次给村党支部、村委会介绍有关情况,希望对仅存的城墙等遗址加强保护,不要使其完全消失掉。并写了《考察简记》等几篇文章,作为纪念,以备后用。</p><p class="ql-block"> 今天之所以再次撰写《不能忘却的董志老城》,除了上述内容外,还有这样几点认知:一是出于对家乡的热爱。美丽富饶的董志塬,既有驰名的南佐遗址(新石器时期),又有上千年的董志古城,证明了家乡历史源远流长,十分光荣和自豪。二是出于对前人的敬畏,勤劳勇敢的历代前贤,演绎了生动多彩的故事,后人岂能忘却或漠然置之。三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追根溯源,不忘来时之路,乃做人的本份。简要的说,要了解庆阳,就必须了解董志塬。而要了解董志塬,就必须了解董志老城和新城。否则就是不全面或一知半解。四是应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着力开展文化古迹的挖掘考证和研究工作。习近平主席指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而董志老城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眼前,怎能不下功夫立项考证!五是许多重大事件的产生,都是通过考古发现的(如秦始皇兵马俑),谁也不敢肯定董志老城内就无文化财富?须知不作为就不会有收获。</p> <p class="ql-block"> 总之,无论情和义,远和近,官方也罢,民意也好,都应该高度重视董志老城和新城的历史沿革及重要作用。工作到位了,必然会增强庆阳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就会提高家乡的知名度,带来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p><p class="ql-block"> 古诗云:“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以上说了这么多,仅是我的一点心意和浅识。作为一辈子生活在董志老城边年近八旬之人,虽不是文化学者,却有缅怀前辈提示年轻人之责任。于是写了这篇短文(符合《孝感古今》的主题),谨供有关方面和人士参考。并向所有为董志老城献出心力者表示敬意。</p><p class="ql-block"> 郝建春 2025.0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注:民族英雄左宗棠,不仅平定了陕甘回民事变,还抬棺出征收复了新疆。筑董志新城只是他的壮举之一。目前在城的东北角还有遗址,同样值得保护。</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