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椒

唐建民

<p class="ql-block">  摘 椒</p><p class="ql-block">提上竹笼到椒园,</p><p class="ql-block">走在树下向上看。</p><p class="ql-block">抬头看见星满天,</p><p class="ql-block">伸手摘椒心喜欢。</p><p class="ql-block">星星点点红艳艳,</p><p class="ql-block">果实周围刺不断。</p><p class="ql-block">远处知了在叫唤,</p><p class="ql-block">脊背沟子都流汗。</p><p class="ql-block">老汉提笼孙子捡,</p><p class="ql-block">儿子拉车媳妇掀。</p><p class="ql-block">老婆屋里在做饭,</p><p class="ql-block">一家老小乐无边。</p><p class="ql-block"> ​这首《摘椒》以质朴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家人摘花椒的劳动场景,展现出农家生活的独特韵味,下面从多个方面进行具体评析:</p><p class="ql-block">内容与主题</p><p class="ql-block">● 内容写实:诗歌围绕摘花椒这一农事活动展开,从提着竹笼前往椒园,到在树下抬头看星星、伸手摘椒,再到描写花椒果实的样子、周围的环境,以及一家人分工劳作的情景,如老汉、孙子、儿子、媳妇各自的任务,还有老婆在家做饭等,全方位、细致地呈现出摘椒过程中的生活画面,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画面感。</p><p class="ql-block">● 主题鲜明:通过描绘一家人齐心协力参与摘椒劳动的场景,体现了家庭的温馨与和睦,以及劳动带来的快乐。“一家老小乐无边”直接点明主题,表达出尽管劳动辛苦,但一家人相互陪伴、共同劳作,从中获得了满足和喜悦,歌颂了质朴的农家生活和浓浓的亲情。</p><p class="ql-block">语言特色</p><p class="ql-block">● 通俗易懂:使用了极为简单直白的语言,如“提上竹笼”“向上看”“伸手摘椒”等表述,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化表达,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能让读者轻松理解诗歌的内容,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具有很强的亲和力。</p><p class="ql-block">● 韵律和谐:虽然这首诗没有严格遵循传统诗歌的格律,但在韵律上有一定的节奏感。每句诗的字数大致相近,读起来朗朗上口,如“星星点点红艳艳,果实周围刺不断”,“艳”和“断”在音韵上有一定的呼应,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感。</p><p class="ql-block">艺术手法</p><p class="ql-block">● 白描手法:整首诗运用白描的艺术手法,不加过多的修饰和渲染,只是简洁地勾勒出摘椒的场景和人物的活动。例如“老汉提笼孙子捡,儿子拉车媳妇掀”,短短两句就将一家人的分工形象地展现出来,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现场的忙碌与和谐。</p><p class="ql-block">● 动静结合:诗中既有静态的描写,如“星星点点红艳艳”描绘了花椒果实的样子,又有动态的描写,如“儿子拉车媳妇掀”展现了家人劳动的动作。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活,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p><p class="ql-block">情感表达</p><p class="ql-block">● 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农家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珍视。尽管诗中提到了摘椒的辛苦,如“脊背沟子都流汗”,但更多的是强调劳动带来的快乐和家庭的温暖,这种真挚的情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人们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这首《摘椒》以其质朴的语言、生动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农家生活的美好画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生活意义。</p> <p class="ql-block">  唐建民,1962年出生,陕西蒲城人。退休前供职于渭南市公安局临渭分局。从军十八年,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20多次受到过上级机关的表彰奖励,40多篇文章被军区以上刊物采用,曾有一篇文章载入《中国军事文库》,并颁发了《著作证书》,连续五次分别获得兰州军区、新疆军区创作一等奖和二等奖。从警二十多年以来,荣获《陕西省公安三级荣誉勋章》一次,先后多次受到过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多篇文章见诸于报刊、平台。著有个人诗歌专集《心路》。在美篇上发表诗歌、散文等1180多首(篇),加精300多首(篇),阅读量已达791万次,获得微章37枚,获得1万点魅力,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赞扬,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