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天主教堂

于无声处

2025年8月19日 美篇号:624069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撰文:于无声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图片:手机拍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王府井天主教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近几年很少去王府井,除了跟两个老朋友去王府井吴裕泰茶楼喝茶叙旧,还真没往北溜达过。今天偶然路过且天气作美,最高气温只有28度,我悠哉游哉漫步王府井一直走到北头儿,路东的天主教堂映入我的眼帘,吸引了我的目光,细看没有任何门坎,随便进去就可以参观。我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对眼前这座著名的天主教堂,还挺有兴趣决定进去看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回来翻看了有关资料介绍并转发至此:王府井天主教堂,又称圣若瑟堂、东堂,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 。 教堂始建于1655年,由意大利籍利类思和葡萄牙籍安文思两位传教士创建,是北京城内继南堂之后的第二座教堂。1720年因地震倒塌,次年重修。1807年教会遭清洗,教堂因火灾被废。1860年发还教会时已全毁,1884年重建,1900年又在义和团运动中被烧毁,1904年利用“赔款”重建,即现存的教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教堂主体为罗马风格,砖木结构,灰砖清水墙,坐东朝西。西立面由三部分垂直体量组成,有两条水平腰线将其连为整体,底部三个半圆券式大门洞,中央大门上部为十字形圆窗,两侧各有一半圆券式双联长窗。正立面柱头为变形的爱奥尼式,其他立面壁柱为罗马塔司干式。三个塔体之顶为双重鼓座,覆以肋形穹隆顶,其上各有带小穹顶的采光亭,亭上为十字架。教堂平面为巴西利卡式,内部由18根圆柱将空间分为中厅与侧廊,西部大门上有唱经楼,东部祭坛后有小圣经堂及更衣所,形成十字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教堂占地面积8000余平方米,堂内可容纳约600名信教群众参加宗教生活。2000年,北京市政府拨款对其进行全面整修,扩建堂前广场,在教堂南侧还建有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花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90年,王府井天主教堂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浏览一圈儿,拍些照片一起做个美篇,作为我行走的记忆保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谢各位朋友关注!</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