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南京虽然已经立秋,梧桐树叶隙漏下的阳光依然滚烫,许多老年人都不愿出门。然而,十四号这天上午,位于南京城西的“姥爷子餐馆”却迎来了我们这群年逾七旬的老战友,大家相约在此小聚,献给建军九十八周年一个特殊的军礼。。<div> 五十多年前,我们在同一所军营里摸爬滚打,救死扶伤。如今,我们又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相聚在名为“民族风”的微信群,一起跳广场舞、练八段锦、做健身操,为晚年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div><div> 脱下军装几十载,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曾是一名军人,军旗下,我们从未走散。每年的八一建军节,便成了我们约定相聚的日子。为了这次聚会,群主雅文作了精心策划。考虑到天气炎热且战友们年事已高,她特意选择了交通便利、餐厅宽敞的“姥爷子餐馆”。</div><div> </div> 细心的爱玲事先踩点,在群里详细告知大家:乘坐开往龙江方向的4号线地铁,至终点站龙江站后从4号出口出站,步行约100米即可到达。餐馆二楼的大餐厅空间充足,餐桌宽大,正好能容纳今日聚餐的二十人。我们知道,这个看似寻常的聚餐方案凝结着老战友特有的严谨与温情。 <div><br> </div> 上午九点半,雅文和爱玲就来到餐厅等候大家。爱玲协助雅文做着各项准备,战友们也从南京城的各个方向陆续抵达。 虽然同住一城,但大家平日里各有各的生活,见面机会并不多。上一次相聚还是年初的辞旧迎新聚餐,一晃又是大半年。今日重逢,格外亲切。这群年过古稀的老战友,见面时依旧带着年轻时的活泼劲儿,叽叽喳喳,有说有笑。大家彼此关切问候,聊着家常,又时不时忆起当年军营里的点点滴滴。两桌“掼蛋”早已摆开阵势,对局正酣。 每次聚会,总有战友想把自己觉得好吃的东西带来分享:瞧,郝红兵带来一瓶糖醋嫩姜,正是这个季节的开胃小菜;潘士杰拎来了溧水雪梨,切好摆盘,尝一块,口感清脆香甜。夏晓平提来一兜桃子,爱玲接过去清洗干净,大家边吃边聊。 杜慧娟是68年的老兵,也是一位热心人。今天特意为每人准备了一把大号指甲钳。她考虑得很周到:人老了眼神不好,大些的用起来更方便。这份心意,让大家倍感温暖! 这位漂亮可爱的小姑娘是朱虹的孙女,跟着奶奶来参加今天的活动,为自己的暑假生活增加了一项特别的内容,还意外收获了杜慧娟奶奶给的一份小礼物。 人到齐之后,大家先拍了一张大合影。随后在欢声笑语中落座,雅文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词,众人共同举杯,庆祝建军节。 战友们频频举杯,畅叙时光带不走的印记,品尝着军旅岁月酿的酒,感受着越陈越醇的战友情。此刻的碰杯声,既是与逝去青春的对话,更是对永恒战友情的宣誓。 张来发和刘海平是一对战友夫妻,相濡以沫几十载。来发向海平敬酒,旁边的战友迅速用手机记录了这温情的一幕。 未能到场的战友王丽华,转发了一首《深深的怀念》表达心声:<br><br>“光阴一年一年在流转, 我们一年一年在变老, 翻看发黄的老照片, 不变的是那纯真的笑脸。 啊,时光带走了我们的青春, 却留下了难忘的从前; 啊,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颜, 却改变不了那份深深的怀念。” 这首歌,道出了大家对军旅生涯的眷恋和对战友的深情厚谊——这正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生命印记。<div> 致敬!亲爱的战友!</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