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南半球墨尔本的书法文化艺术界里,86岁的梁华星老师不仅艺术造诣深厚,且品格高尚,为人谦和,格外受人敬重。</p><p class="ql-block"> 1940年生于香港市井的梁华星,求学于岭南文脉之地,在广州、香港深耕半生,后定居澳大利亚墨尔本。时光流转,退休后的他,并未选择悠闲安逸的养老生活,而是毅然投身于书法相关的艺术创作之中,为自己的晚年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梁华星的书法之路,没有专业艺术院校的系统培养,也缺乏名师大家的悉心指导。然而,“百家是我师”的信念,如同明灯照亮他前行的方向。他凭借着对书法艺术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砥砺前行。他的创作天地广阔无垠,纸张不再是唯一的载体。牌匾、石刻、篆刻、蛋雕,甚至各种盘碟、玩物,在他眼中都是展现书法魅力的绝佳舞台。在书体研究方面,他更是成果斐然,从5种种基础书体出发,精心钻研,学习、实践,多达12种书体。其创作形式丰富多样,小至用牙签、宫笔在三张A4纸上,工整书写数百字的“小篆”“汉简”及“行草”,每一笔都细腻入微、精妙绝伦;大到挥毫泼墨写下气势磅礴的“M”大榜书,尽显豪迈洒脱之气,每一幅作品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他炉火纯青的精湛技艺。</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梁华星的书法作品在国内外联展中频频亮相,每一次参展都是他艺术风采的完美展示。他凭借卓越的技艺,屡获嘉奖,众多奖状、证书见证着他在书法领域的辉煌成就。他的艺术光芒也吸引了媒体的目光,《中国书画报》《沈阳书画市场报》及《澳洲讯报》等媒体纷纷对他的作品进行报道,让更多人领略到他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梁华星对社会和社团的贡献更是令人赞叹不已。他为当地三间声名远扬的寺庙精心书写制作“大雄宝殿”匾额及“禅”字,每一笔都饱含着对佛教文化的敬重与理解;他还为众多社团创作匾额和石刻,这些作品不仅是他书法造诣的生动体现,更成为传承文化的重要纽带,承载着历史与文明,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踏入被人们誉为“华星艺术苑”的圣地,仿若置身于一个美轮美奂的书法艺术梦境。这里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甚至园区内的树杆、砖台,都被形态万千的书法作品所点缀。或遒劲有力,或飘逸灵动,让人目不暇接,不禁为这满苑的艺术气息所震撼、所折服。近年来,他匠心独运,用牙签书写行草《千字文》,以宫笔书写汉简《三字经》,用小篆书写《百家姓》,并搭配上20米长卷、以4000个繁体楷书书写的《中华字经》,共同构成一套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古今汉字蒙学读本”。这套作品,是他艺术智慧的结晶,更是对中华文化传承的深情告白。</p><p class="ql-block"> 在文化艺术领域,梁华星默默耕耘近20载。岁月流转,初心不改,他始终保持着淡泊名利的心境。他以笔墨为舟,在艺术的海洋中乘风破浪;以传承为帆,在文化的天空中展翅翱翔。在有生之年,他不遗余力地为澳洲多元文化的发展添砖加瓦,为祖籍国中华文化的弘扬贡献全部力量,用一生的坚守与热爱,在书法艺术的长卷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