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u>茶叶达到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前提条件下,只有品质高与低,没有好与坏。所谓众口难调,喜好不同,取向不同。</u></p><p class="ql-block">今天分享一下本人对单一原料与拼配的区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起拼配茶,很多茶粉都反感,认为拼配就是把垃圾茶压在一起,这是对云南普洱茶狭窄的理解,也是对生活动察的缺乏。生活中接触到的很多食品都存在拼配,例如生活中天天吃的粮食(大米、面粉、酱油、调料…),国级大厨师做的饭菜及糕点食品等等,为了口感滋味均做了拼调,以满是人们的口味需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一辈茶人基本上都喜欢喝拼配茶。早期的广东沿海地区,港、澳、台、东南亚侨民、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华裔以及那些国外爱茶人士,一直以来也喝着拼配茶。这是不辨的事实。</p><p class="ql-block"> (图展示:老旧生茶毛料品饮前拼配)</p> <p class="ql-block">简单回顾近百年来普洱茶历史,让大家更好了解拼配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普洱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远。以49年解放后为起点说起,国家百废待兴的年代,国内只有极少数人喝茶,那可是一件很奢侈的事。牛羊是边疆少数民族主食,缺乏绿色食品,茶是他们赖于生存的重要物资之一,“宁可三天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就是边疆少数民族茶文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温饱还没解决的年代,别说喝茶,能早日实现填饱肚子就不错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茶,是精神生活食粮,也是减肥消脂的健康饮品。那年代粮食紧张,物资缺乏,身体营养跟不上,茶具有去油腻瘦身功效,那时候喝茶是一种受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茶公司的前身中国茶叶公司是新中国成立后贸易系统中最早建立的全国性专业总公司,由中央财经委员会批准,1949年11月23日正式成立,旨在规范茶叶生产管理及市场流通,承担着对茶叶研发,把开发云南普洱茶配方分配给勐海、思茅(如今普洱)、下关等国营企业来生产,按计划分销到各省供销系统及香港、澳门、台湾,主要以转出口为国家创收外汇。当时茶叶种植分散产量低,与现在大面积种植,远远不是一个当量的差别。云南山多路少,高山高海拔茶树采摘受交通条件限制,也受限于茶叶等级要求,部分高海拔大叶种乔木因叶片过大,不符合等级标准被拒收,基本上也是选择采摘方便运输的茶场茶及部分符合产品要求的山寨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茶场片区采摘鲜叶规模与生产量不匹配,采取就近原则,寨子与寨子间,按等级分类拼堆进行制压。</p><p class="ql-block">(以上是2012年与原国营茶厂退休老师傅交流获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例如,勐海茶厂改制前生产的主打常规产品(唛号为7542),在品鉴老茶中,同一年份同一批同一篓(件)中,都会发现有不同的滋味口感,不同年份也如此。而个别7542成为了标杆茶,如1989年最热门的一款,后来被称之为“88青”,却成为明星老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勐海茶厂原料基本上为西双版纳勐海地区原料,主要是布朗山章家三队、西定、巴达及勐宋和南糯山周边的中小叶种生态茶(俗称乔木)。88青能成为普洱茶口粮茶中的“黑马”,也就归根于那几个片区的原料,那年代没有人为干预,更别说“农残”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茶叶的品质离不开原料产地,这也就是我们平常常说的“土特产”特征表现。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才有了一部分精品的出现。相信他们也不曾知道,经过漫长岁月沉淀后,有些茶会有那么好的表现。这也是难能可贵的经验与借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十年代之前的“号级茶”及八十年代之前的“印级茶”。我们在品饮后“解剖”茶叶渣渣时发现,茶叶的形状与叶脉,粗细与耐性,都没有统一的属性,茶饼里均发现有不同村寨茶树品种。说明当时制茶人也通过采取科学合理拼配技术,由于年代已久,辨识难度大。很多热衷于普洱茶研究的前辈们,至今仍然在探索研究这项工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样,在2004年本人通过逆向思维,做了两款没有拼配的单一村子里的古树茶(其中一款是景迈芒景村古树茶;一款是临沧地区大南美山古树茶),均采用传统初制工艺,成品通过标准仓储转化(湿度控制在60~65,不通风的环境下),并每隔五年进行品鉴,至今已经历四个阶段,实验结果不尽如人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个五年,转化缓慢,原始香保留完美,茶汤也变得纯和,汤色从原来的杏黄开始转为微金黄色,轻微苦涩感。而拼配的普洱茶这个阶段入口偏苦涩,对口腔不友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个五年,转化还是缓慢,原始香开始呈下降趋势,茶汤清淡爽口,甜度与回甘还是不错的,苦涩基本已消除,汤色也开始从微金黄色慢慢变深。而拼配的普洱茶此时口感已开始协调平衡,但苦涩稍有减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个五年,茶汤已转为琥珀色(中度),之前的香气在,但茶味也继续下降,汤感单薄,滋味平淡。拼配的普洱茶茶汤金黄透亮,混合物产生的茶香变化多样,回甘生津比较明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四个五年,转化比较快,红浓汤色,十分诱人!滋味醇和润滑,甜润细腻,茶汤顺滑柔润,陈香气息已现,但没有冲击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相对于拼配的普洱茶汤已转为棕褐色或琥珀色,茶叶浓郁,微微苦涩化掉带来的回甘回甜,以及混合的馥郁芬香,层次感丰富,冲击着口腔味蕾,刚柔相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拼配不仅是产品的要求与取向,也是茶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门艺术。爱喝茶的人手头里都有几种甚至更多的茶品,我们在喝茶时也可以尝试着用不同茶品再进行二次拼配,用两款以上的茶品,分别采用不同比例,调配自己喜欢的口感,特别有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总结如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没有进行拼配的普洱茶,由于生长环境专趋同,物质趋同。产生的效果会因内含物质的不足,在某个转化时期缺乏应有的物质支撑,而显得力不从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拼配的普洱茶,在对选择原料时,通过单个区域茶叶滋味存在的缺陷,进行有效的补充,让茶叶在不同转化期取长补短,协调并进。在微生物作用下不断叠变活跃多端,这种看似无规律的变化会持续很长时间。验证了拼配的普洱茶内含物质极其丰富,在强大生命力助推下,每一次转化周期都呈现滋味的变化与提升,这才是富有活性的普洱茶,更是普洱茶长盛不衰的灵魂,是被广大普洱茶爱好者追逐的缘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单一原料制成的普洱茶,最大的优点是品鉴山场之韵,五年内是它的最大峰值,是品鲜优选。不太适合长期储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拼配的普洱茶,最大优点是浓厚的混合香韵,在历经岁月沉练中,激发出普洱茶物质的大融合,形成复杂的混合型香,它适合十年后品饮,沉淀时间越久越陈越香越醇厚。适合长久储存。</p> <p class="ql-block">茶有灵性,人需善待。在健康茶世界里,合理利用这份宝贵资源。</p><p class="ql-block"> 正龙茶业广州增城正龙堂运营中心(撰写)</p><p class="ql-block"> 2025.08.19</p>